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社會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加快和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發展,其對於農事的指導功能逐漸減弱,但也鮮明地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和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執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其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