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哪一年被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元宵節於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同時也是春節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其社會文化意義不僅僅是娛樂,更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相互關係的意義。

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的別稱有許多,常見的別稱有:燈節、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正月半等等。

鬧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燈展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彩燈,所以元宵節也叫“燈節”。

由於古時候的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在元宵節這天才被破例允許結伴出門看燈賞玩,因此元宵節也就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相關問題答案
非物質文化有哪些?
魯班文化節哪一年舉辦?
一元硬幣哪一年最值錢?
元宵節燈籠的來歷 為什麼要掛燈籠 ?
元宵節在古代又稱為什麼節? ?
哪一年一元紙幣最值錢?
元宵節有哪些民間活動?
哪一年的一元硬幣值錢?
元宵節有法定假日嗎?
元宵節是法定假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