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週歲古代稱謂?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古代不滿週歲孩子的稱謂是襁褓,襁褓本來的意思是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所以古代也用來指嬰幼兒,泛指1歲以下的幼童,現在也還是會用來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古代各種年齡稱謂


古代剛出生的嬰兒叫做赤子,兩三歲的年齡稱為孩提,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都稱為垂髫,因為在古代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代指童年或兒童。

八九歲到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稱總角,古代這個年紀的兒童頭髮一般會梳成兩個髮髻,彷彿頭頂兩角,所以童年時代為“總角”,十歲也有稱幼學的,說明開始上學。

古代十三四歲的少女稱為豆蔻,十五歲稱及笄,男子十五歲稱束髮,二十歲稱弱冠,三十歲稱而立,四十歲稱不惑,五十歲稱為知命,六十歲以耳順和花甲代稱。

相關問題答案
抓週抓什麼?孩子滿週歲抓週都抓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
古代稱下課是什麼?
中國古代稱什麼為弄瓦?
教室古代稱什麼名字?
古代稱中國叫什麼?
古代稱蚊子的嘴叫什麼?
上學在古代稱為什麼?
孩子不滿1歲能離婚嗎? ?
十歲在古代被稱作什麼?
古代三十歲稱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