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阻有什麼作用?
電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個物理量,在物理學中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電阻將會導致電子流通量的變化,電阻越小,電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導體則沒有電阻。
光敏電阻
光敏電阻工作原理內光電效應,光敏電阻工作原理是基於它的。一定波長的範圍照射到光敏電阻時,電路中的電流迅速的增大,它的電阻值急劇的減少,此時的光敏電阻的靈敏度高,一般來說是希望,亮電阻越小則越好,暗電阻越大則越好,光敏電阻的暗電值一般的在兆歐級、亮電阻則在幾千歐以上在實際上。
電阻率
一、概述電阻率是用來表示各種物質電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種材料製成的長1米、橫截面積是1平方米的在常溫下(20℃時)導線的電阻,叫做這種材料的電阻率。電阻率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等因素無關,是導體材料本身的電學性質,由導體的材料決定,且與溫度有關。電阻率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Ω·m,讀作歐姆米,簡稱歐米。常用單位為“歐姆·釐米”。二、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電阻率的單位是歐姆·米(Ω·m或ohmm),常用單位是歐姆·毫米和歐姆·米。三、計算公式電阻率的計算公式為:ρ=RS/Lρ為電阻率——常用單位Ω·mS為橫截面積——常用單位㎡R為電阻值——常用單位ΩL為導線的長度——常用單位m-----------------------------------------電阻率的另一計算公式為:ρ=E/Jρ為電阻率——常用單位Ω·mm2/m[1]E為電場強度——常用單位N/CJ為電流密度——常用單位A/㎡(E,J可以為向量)
電阻公式
一、計算公式串聯:R=R1+R2+...+Rn。並聯:1/R=1/R1+1/R2+1/R3+...+1/Rn,特別地,兩個電阻並聯式也可表示為R=R1XR2/R1+R2。定義式:R=U/I決定式:R=ρl/s(ρ表示電阻的電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質決定,L表示電阻的長度,S表示電阻的橫截面積)。二、單位表示導體的電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電阻的單位是歐姆(ohm),簡稱歐,符號是Ω(希臘字母,讀作Omega),1Ω=1V/A。比較大的單位有千歐(kΩ)、兆歐(MΩ)(兆=百萬,即100萬)。KΩ(千歐),MΩ(兆歐),他們的換算關係是:兩個電阻並聯式也可表示為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也就是一千進率)
電阻的作用
一、電阻的限流作用通過用電器的電流不超過額定值或實際工作需要的規定值,以保證用電器的正常工作,通常可在電路中串聯一個可變電阻。當改變這個電阻的大小時,電流的大小也隨之改變。我們把這種可以限制電流大小的電阻叫做限流電阻。二、電阻的分壓作用一般用電器上都標有額定電壓值,若電源比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高,則不可把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上。在這種情況下,可給用電器串接一個合適阻值的電阻,讓它分擔一部分電壓,用電器便能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我們稱這樣的電阻為分壓電阻。三、電阻還有將電能轉化為內能的作用電流通過電阻時,會把電能全部(或部分)轉化為內能。用來把電能轉化為內能的用電器叫電熱器。如電烙鐵、電爐、電飯煲、取暖器等等
電阻的測量
一、概述利用電流表、電壓表達到測量電阻具體阻值的目的。伏安法測電阻(具體分為“電流表外接法”和“電流表內接法”)原理:歐姆定律(R=U/I)二、用萬用表測電阻方法/步驟1、首先是直接測量電阻,先說傳統的萬用表吧。把指標打到如圖所示的檔位(歐姆檔Ω)這是測量電阻用的檔位。2、電流和電壓的讀數的起始位置0在左邊,而電阻的起始位置0在右邊找到電阻的讀數錶盤線,待會兒讀數就是從這裡讀。3、將萬用表兩個筆頭對接然後看指標是否指向0位置。如果不是萬用表有個機械調節的地方,轉動它讓它歸零(如果不能調0說明電池沒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