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奶粉的一場引發的血案?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小編總結:再遲3天,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的新規就正式實施,郵遞進入中國境內物品應繳進口稅超過50元人民幣的物品,一律按商品價值全額徵稅。

明治奶粉的一場引發的血案

在經歷了三聚氰胺、性早熟之後,活躍於淘寶的日本奶粉乃至進口奶粉的地下代購管道隨之培育。網購明治奶粉的真假、關稅新政的衝擊,不斷向尋求海外代購的中國父母們襲來。看來經過性早熟這一事件,沒人再敢買國產奶粉了

8月28日,星期六,廣州媽媽陳輝決定到香港去給兩歲的女兒“拖粉”。早上8點,她到了廣州火車東站,排隊買票時突然想起《港澳通行證》,一看鬱悶了—簽證兩天前過期了。她立刻打電話給熟人:“能幫我辦加急簽註嗎?女兒沒口糧了。”

陳輝夫婦年收入20多萬元,她不願給女兒吃國產奶粉。大頭娃娃、結石寶寶、激素孩子,哪個聽了都心驚膽戰。以往她大多上淘寶網找可靠的買家批貨,一買就是一箱。她試過各國牌子:日本的、荷蘭的、美國的,最近有個朋友還給她介紹了個紐西蘭品牌。

今年4月,由於受日本宮崎縣口蹄疫情影響,我國暫停日本明治奶粉 進口。封殺令也波及到網路。6月,淘寶網對所有賣家發出通知,要求全面下架日本奶粉及相關產品。通知沒有明確說明明治奶粉的具體批次,下架採用了一刀切的辦法。

也就是從那時起,陳輝發現幾乎所有她光顧的淘寶賣家,或多或少都在經歷斷貨,原本活躍於淘寶網的日本奶粉乃至進口明治奶粉

的地下代購管道,開始變得不方便。

讓陳輝心急火燎往香港趕,還有個原因。

再遲3天,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的新規就正式實施,郵遞進入中國境內物品應繳進口稅超過50元人民幣的物品,一律按商品價值全額徵稅。同時,海關將嚴格監管郵寄的物品。

海外代購遭遇“奶粉被扣”的訊息,淘寶賣家掛出“奶粉加價牌”……這些都讓陳輝著急。更糟糕的是,原本以為保險的香港“拖粉”之路,貌似也被擠壓。近期,香港海關也開始對內地“拖粉族”實施嚴查,5月每人還可以帶6罐奶粉進關,到現在已減少到2罐。

烈日之下,一人拖著幾大罐明治奶粉的艱辛,陳輝不是沒有抱怨,但是與這種艱辛相比,她還是覺得這樣更安心。

今年5月,一位名為“只為奶粉”的媽媽,在天涯論壇上發了篇《關於淘寶日本明治奶粉的真假》的長帖,對淘寶上售賣的低價明治奶粉真假提出質疑。帖子裡看似清晰有理的分析,讓陳輝對於淘寶上代購的奶粉真假,產生了質疑。

“目前,保守估計國內代購奶粉交易額達1億元以上。”有業內人士表示,自從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本土品牌信譽度的流失,使得國內代購奶粉的隊伍迅速壯大,奶粉代購市場至今仍然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據淘寶網銷售記錄顯示,僅代購日本明治奶粉的商家一個月內賣出的商品數量近3000件。如果以平均每件商品2罐奶粉、每罐奶粉150元的價格計算,淘寶網賣家一年內代購日本奶粉銷售額可達1000萬元。日本奶粉顯然不是代購管道中的主力軍,網站人氣商品排行顯示,荷蘭本土原裝Nutrilon奶粉最受歡迎,一位賣家一個月就做了近800筆交易。

是什麼支撐起淘寶網等龐大的海外代購明治奶粉管道?網路銷售價甚至比香港實體店還低的奶粉是否安全?這些懷疑不單是買家,北京淘寶賣家悅荷(化名)也不明白,自己千辛萬苦請人從日本揹回來的奶粉,成本都得170元一罐,為何淘寶上充斥著大量一百二三十元,甚至百元以下的奶粉賣家?

喝張柏芝兒子喝的奶

若不是2007年偶然在八卦雜誌上多瞥了那一眼,悅荷也未必會過上現在這樣的生活。出生不久的女兒口味挑剔,喝不慣雅培,大便乾燥。北大醫院兒科大夫說,換多美滋吧,她一下買了兩箱。小孩嫌那味兒,不愛喝。

八卦雜誌說,張柏芝兒子喝明治,而且明治適合亞洲人的口味,接近母乳。“那明治應該是不差”,悅荷跟日本有點淵源,大學學日語,畢業後進了一家國際知名的日本電器企業。公司裡有日本同事,在北京常駐。這些常駐北京的日本人有奶粉優惠補助,雖然得自己掏錢,但公司報銷航空運費。一趟四五十罐,這些日本同事用不上的奶粉,悅荷都拿了。

女兒養到一歲,悅荷跟老公一合計,別上班了,在家帶孩子。“你不是可以搞到明治奶粉嗎?”老公說,有這個關係,就開個淘寶母嬰店吧。

日本人辦事靠譜,包裝仔細,明治奶粉罐從不會被壓癟。悅荷也不虧待人家,按小票給回扣,百分之十到十五點返還。“人家純粹是拿它掙點零花錢,不像有些留學生就靠代購吃飯。”悅荷有些鄙夷地說,代購也有市場競爭,東西都一樣,中國學生基本住郊區,價格會便宜些。

悅荷賣的二段明治,標價200元人民幣有人嫌貴,嫌貴的人在淘寶上砍價,悅荷懶得多費口舌,愛買不買。

從淘寶上看,悅荷平均一個月能賣掉兩箱奶粉(16罐)。買她奶粉的人有三種,一是特熟的,知道是正規來路,高一點價也認了;二是日本海歸;三是朋友介紹過來的。

其實她不止賣那些,社群裡的鄰居都知道她家的店,有時候上門就提走兩箱。賣得最好的時候,一個月是八箱。但量不會很大,不會上百罐,她說,我沒這本事。

哪來這麼多明治

珍愛系列是明治公司針對中國嬰兒配製的奶粉。明治乳業稱,珍愛系列與日本原裝明治奶粉奶源地相同。珍愛系列可以在正規市場渠道購買到,但很多媽媽還是更偏愛日本原裝原產的明治奶粉。“日本人總是把最好的貨留給自己,我也相信是這樣。”悅荷說。

在淘寶網搜尋“明治原裝奶粉”,會出現5000多個搜尋結果。這其中賣得多的,一月能出4000罐。

在天涯網,一位名為“只為奶粉”的ID發了篇《關於淘寶日本明治奶粉的真假》的長帖。“只為奶粉”稱,聯絡到一個在日本的朋友,協助她一起調查網購明治奶粉的真相。

她對一月能賣出4000罐明治奶粉的商家提出質疑:以850g一罐計算,累計重量是6800斤!而從她朋友那裡得知的訊息,在日本明治奶粉一直都是限量銷售的,平時每人每次限購4罐,特價時候每人次限購2罐。“只為奶粉”的日本朋友家女兒也喝明治奶粉,為買奶粉,跑了幾家店才湊夠一箱。這讓“只為奶粉”想不明白,既然如此,“為什麼日本人對本國人進行限購,而對中國人如此慷慨呢?”

悅荷也有同樣的疑問。在開店一年之後,悅荷發現奶粉的生意非常好。她想找日本朋友多要些貨。但對方給她回一份郵件說,小規模採購只能去商店買,要想大規模,必須超過10萬人民幣以上,但是大批量不允許送出國外。

悅荷曾經與家人一起到過日本。日本奶粉一般在藥店和母嬰超市採購,限購主要因為日本奶粉帶有國民補助,但外國人買價錢也一樣。悅荷主動找到店員問,“我是從中國北京來的,我女兒一直喝明治,我這次來旅遊,能不能一下買兩箱?”

被對方拒絕後,悅荷和愛人、母親,分別進去買了兩罐。悅荷還想再進去,被店員認出來,只好作罷。

網上有人說貨源是導遊往國內背,悅荷認定這是謊言,“奶粉是限購的,導遊要跟團的。他什麼時候去買,一人就兩罐。總不能讓所有遊客都去替他背奶粉吧。”

“很多人說什麼他們大批量給明治公司代理,從日本拉到香港再分銷到國內,也是假的。”悅荷說,“跟日本人打過交道的人就會明白,日本那麼大的公司,又不愁賣,難道會把代理權交給一箇中國人,不可能的。”

低價與高價

悅荷說在日本通過郵局往中國寄奶粉有個技巧,不能寫奶粉,一般要寫日用品。價格也不能寫太貴。

一般海運28天,快的話25天,奶粉就可以到北京。悅荷說她鑽了海關的空子,“說真的奶粉、紙尿褲都是帶關稅的,但以前海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國內奶商老出事,國人不愛喝國產的了,一環扣一環,海關就扣得就特別緊。一般抓住之後,你還得出示證明這個東西是私用,上國際郵局去取,一箱罰款在130元到150元人民幣之間。你算吧,成本就在這擺著。我們一般是兩箱往這邊運,風險小些,但誰都知道這個道理,運的越多成本越低。”

淘寶上曾出現過低於日本原產地價格的明治奶粉。有段時間,悅荷的二段還賣170元的時候,鄰居告訴她,他在香港買只要160元。悅荷納悶:他們算是正規手續,怎麼會比網上的還便宜10元錢呢?

今年6月末,悅荷老公去香港出差,發現有兩種包裝完全一樣的明治二段,一個賣160多元,一個賣400元。店員解釋說,要想買純進口的就買400元的,這是從日本來的,160元是臺灣產的,“可我不知道明治在臺灣還有工廠啊?”悅荷疑惑道。

悅荷天天趴在網上,老是有一幫拼奶粉的人過來招呼,他們說有奶粉貨源都是深圳過來的,便宜。

同在淘寶賣奶粉的一個皇冠賣家表示,自己賣的明治通常是大批量採購,只有一張供銷單,顧客買的時候就提供不了小票。大賣家走的路線也不一樣,不能直接從日本走內地。通常是先由日本到香港,再由香港到深圳轉發內地,這樣可以順利地避免關稅,不過被抓住了就會被直接扣上“走私”的帽子。

悅荷向南都週刊記者算了一筆賬,她的一罐明治二段200元賣價是怎樣來的:

一般日本的明治奶粉二段銷售價在140-150元人民幣/罐,拉到中國,什麼都沒加,加上20元的海運成本,170元是保本價,這還是光算給人家的錢,自己的功夫錢還沒算。“所以賣個190元、200元,你說合理不合理?”悅荷說,“但是你永遠賣不過那些在深圳批發來的,你知道深圳批發多少錢嗎?他們二段是142元一罐。”

她不是沒有動心過。有段時間,悅荷真的賣不動了,“我和老公商量,要不咱也弄點深圳的,要不信譽上不去啊。我愛人就和我說,你一罐賣不出去都沒事,堅決不能這麼幹,這是孩子的事,咱們都有孩子啊。”

悅荷曾嘗試在淘寶發一個帖子,想揭露其中的貓膩。“我不知道發帖時自己店鋪的真實名字會顯示,後來我老公告訴我,把我嚇得。”這個帖子並沒有被轉載出去,但悅荷後來還真就收到過一個罵人的。一新號,上來就罵悅荷,罵完就走掉了。

悅荷認為最大的痛苦在於:你永遠都只能質疑那些人,但很難證明他們賣的就是假貨。

在淘寶上,有些店主表示可以把小票掛出來,悅荷認為小票是極易被操縱的道具。“我見過有一種日本眼藥水,在淘寶賣26元一瓶,一個月賣上百瓶。當時我就驚了,就讓日本的朋友幫我看看,結果不算郵寄都要30多塊錢。我上網再看那個賣家,他賣的什麼東西都是同一種小票,眼藥水是這個,膠原蛋白也是這個,奶粉也是這個,都是一個商店,採購日期永遠看不見,他們告訴你這是傳真過來的有點不清楚。”

該買還得買

《解放日報》的一項調查發現,8月中下旬,海外代購的成交量大有“井噴”之勢。一家進口奶粉代購網店裡,7月下旬總銷量為82件,8月上旬就飆升到307件,增長了近3倍,而從8月16日至26日,銷量高達368件,有位顧客一下子就“囤”了34罐進口奶粉。

根據海關總署7月2日釋出的43號文,9月1日開始,個人郵寄進境物品,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超出規定限值的,應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而根據海關總署1994年執行的原規定,個人物品進口稅免稅額最高可達500元。分析認為,免稅額度縮小近10倍,將令從事海外代購的買家成本大幅提高。

悅荷相信這是國家大力整頓代購的一個訊號,“因為這是一筆很大的稅收。孩子每年都在增長。再說國內連出這麼多明治奶粉事件,誰還買國產的啊,所以國家肯定要狠抓。不過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開始大家都在觀望,大家都不動。等過段時間看吧。”

她剛剛從日本發了16箱奶粉過來,“是分幾個地址,肯定挨抓,跑不了的,每箱都要罰款,一箱130元-150元之間。”而罰款的附加成本,自然將轉嫁到買家頭上。

9月份之後到底怎麼辦,悅荷還在觀望。她覺得政策肯定還是會有漏洞,加上她在日本對接的人,每兩個月來一次中國出差。這樣還可以隨身攜帶些。“不要搞得太明顯就是了。”

深圳淘寶賣家小燕最近被醫生診斷神經性偏頭痛,“沒法根治,絕症!”頭疼來自於壓力,也來自於到處找貨源,還有應對海關抽檢。

她的店最開始只做日本明治奶粉代理,直接從日本進貨。今年5月開始貨源受限,聽到海關將加稅的訊息時,她又趕緊從香港入了一批貨囤在倉庫,同時也開始加價,雖然客人不斷抱怨,不過都無奈接受了。

做日本明治奶粉的淘寶四鑽賣家KEI則已全面斷貨,網店連結的奶粉庫存裡,只剩便攜的盒裝,大罐裝的奶粉已經斷了一個月,這是她主動選擇的。KEI家在珠海,她的網店特色主要是全部日本進口產品,包括嬰兒奶粉、輔食、衛生用品、護理用品、玩具等等。7月底,KEI經歷了一次被罰,一萬三千元的貨,就這樣眨眼沒了。KEI心痛極了,她覺得像“撞彩”一樣去博海關不查實在太渺茫,乾脆轉型觀望,等形勢明朗時再作打算。

轉型的奶粉賣家當然還是少數,畢竟在淘寶上能擁有一批穩定的老顧客不容易。

廣州的賣家阿雯打算繼續撐下去。她做的是據稱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奶源”的紐西蘭奶粉。她說,那裡的奶牛吃的是青草和乾草,不是刺激泌乳的激素和飼料,“近期奶粉回貨不穩定,而且也漲得厲害。”過去的一週,紐西蘭各型別的奶粉一罐漲了2—6紐幣不等,加上海關的嚴格查扣,進口奶粉風險比原來大了很多,繼續按前幾天的價格賣阿雯就要虧本了。她把之前成交的貨發出後,也準備全線漲價。“再怎麼漲,該買奶粉的人還是要買的呀,總不能斷了孩子的口糧吧。”

對於新政策,阿雯開始也有點慌,感覺好像是針對網路賣家的打擊,不過,這幾天她反覆琢磨之後,心也開始定下來,管理更規範也是好事,起碼能保證買家買到更有保證的奶粉,興許有些貨源不正的不良賣家會在這次整頓中被振出局。“至於加的稅,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還不都是買家承擔?”

日本原產明治奶粉合理價位

明治奶粉一段的價格,在日本每罐約1980日元,摺合人民幣在150元至160元,加上運費和稅之類,海運一般費用一箱200元,按每箱8罐來算,平均每罐需加20多元,加起來約在170元以上;而明治二段在日本每罐售價1480日元,摺合成人民幣為125元左右。按此推斷,售價應在145元以上才算合理。 

小編總結:再遲3天,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的新規就正式實施,郵遞進入中國境內物品應繳進口稅超過50元人民幣的物品,一律按商品價值全額徵稅。

來源 中國品牌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問題答案
日本的明治奶粉怎麼樣?
明治奶粉日語怎麼說?
日本明治奶粉奶源在哪?
明治奶粉怎麼樣?
惠氏奶粉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一場什麼的細雨?
雅培奶粉是哪個國家的?
一場什麼的大雪?
夢想是一場孤獨的旅行?
一場花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