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是關於張仲景,相傳張仲景看到冬季窮人被凍的手腳潰爛,於是他決定用藥材和麵皮做一些藥湯幫助窮人們驅寒,便取名為“祛寒嬌耳湯”。而他救濟百姓的那一天又正好在冬至,因此冬至吃餃子就慢慢流傳下來了。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和簡介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傳說是東漢神醫張仲景的故事。當他回鄉探親卻在河岸邊看見很多窮苦的老百姓,那些老百姓衣不遮體,在嚴寒的天氣中手腳潰爛,甚至連耳朵也凍壞了。看到這一幕張仲景很傷心,於是就想做點什麼幫助治療這些人。
他用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一起,然後用麵皮包住,外形看上去就像耳朵一樣。在冬至的那一天,張仲景用“嬌耳”給窮人們施捨藥湯,取名為“驅寒嬌耳湯”。吃了嬌耳湯之後,只覺得渾身發熱,耳朵慢慢也溫暖了起來。
從此之後在冬至做“祛寒嬌耳湯”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不過當時的人們食用餃子主要是驅寒,到了現在也是具有一定的食補意義,但是主要還是為了紀念冬至日和張仲景。古人對冬至很看重,甚至還有“冬至大如年”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