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從學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一攬子改革計劃與發展目標,其中將在2014年實行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比起一直以來,人們對“學前教育是否納入義務教育範疇”的脣槍舌戰來說,這樣果敢有為的魄力令人稱快。
據教育部(微博)有關統計顯示,目前,我國3至6歲學前適齡兒童有近6000萬名,其中一半的兒童因費用或學額問題,不能接受幼兒園教育。這就意味著有近3000萬名的家長在為“入園難”的問題而焦慮,這已成為一個關乎民生建設的難點。
中國青年報一項全國性調查也顯示,78.5%的人感覺周圍存在幼兒園“入園難”的情況。與此相應,多達九成的人贊成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社會大眾熱切期盼政府給予學前教育更多財政投入,積極有為破解“入園難”“入園貴”的困局。然而,近幾年來包括代表委員在內的部分學者專家們也一直在呼籲“學前教育義務化”,卻很少從國情實際出發,給出現階段的解困之道;不少地區除了陝西、 四川及南京等地有所動作之外,其他地方並沒有太大動靜。
面對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陝西神木縣,自2011年秋季學期起,在全縣範圍內全面實施學前3年免費教育,率先實現15年免費教育的行動;面對四川阿壩州於今年4月批准通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條例》,明確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實行15年免費教育目標的舉措。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切不能坐等“義務教育”之名,而要做足“義務教育”之實。在客觀實力不充足的情況下,更要做好頂層設計,瞄準目標分階段、分地區、有步驟推進。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此次“破冰”行動確實帶了個好頭。
實施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尤其是農村地區孩子接受學前教育的權利,併為推進12年義務教育積累經驗。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言:“教育的基礎主要是5歲之前奠定的,它佔整個教育過程的90%。”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體制中起著關鍵作用。同時,從公共服務的公平供給來看,學前教育的公平標誌著教育起點的公平,承擔著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雙重責任。如果普遍存在“有權的進公辦幼兒園,有錢的進私立幼兒園,沒錢的不上或者上非法幼兒園”,那麼很可能致使一些孩子還沒有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站穩,就已失去了平等起跑的機會。
這也正是國內外幼兒教育日益受到高度關注的原因所在。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在階段性地擴大免費學前教育的受益對象範圍。我國澳門特區於1995年開始在小學預備班實施免費學前教育,而後於2005年將免費教育制度延伸至學前第一和第二年級,將免費教育的受益範圍擴大到了3、4歲幼兒,實現了學前三年的全免費教育。
教育是強國富民的基礎,我們能做的遠非把學前一年免費這麼簡單。學前教育體制機制痼疾的根源其實並非屬於義務教育,而是學前教育公共資源供給不足與社會需求劇增之間的矛盾。在發展學前教育這條路上,各地政府應切實擔起發展的重任,做得更多,做得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