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睛不紅不腫,也沒分泌物,看起來很正常,但眼睛就是眨個不停。求醫後,做了一堆的檢查,被告知可能得了“抽動症”。治來治去,卻總不見好,還有嚴重的趨勢。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我根據自身經歷總結出以下經驗,希望能幫到大家。
工具/原料
耐心、細心
第一步,發現情況後,悄悄觀察
在發現孩子眨眼頻繁時,千萬不能直接問孩子“為什麼總是眨眼,眼睛不舒服嗎?”更不能命令孩子“不要眨眼”。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行為多是沒有意識的。你的提醒,會使孩子的這種行為有意識化,讓小事變成大事情。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多半還會讓情況變得嚴重。發展下去,孩子甚至會出現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如,吃手、手抽動等。
發現問題時,你只可以悄悄地觀察。
情況一:孩子的眼睛,有紅腫、分泌物增多等明顯問題。恭喜你,這問題處理起來很簡單,直接告訴孩子,需要到醫院看看眼睛。
情況二:孩子的眼睛沒有病變的徵兆。這個時候,你就得特別小心。因為,除一些隱性疾病的可能外,你孩子的問題極可能是由於緊張焦慮情緒得不到正確疏導,進而積累形成的心理問題所導致。而且,後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以下將討論的是因心理問題導致的眨眼問題。如果家長不放心,擔心有疾病的可能,可以帶孩子去醫院做一些檢查。去醫院檢查一定要注意溝通方法,不能讓孩子感覺自己眼睛有問題,產生心理負擔。這是很重要的前提。
第二步,分清情況後,仔細思考、側面詢問,尋找誘因
孩子近期即將入學或考試
入學,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考試,中考、高考、考重點學校、考級等,都可能讓孩子產生壓力,使得精神緊張,從而誘發眨眼問題。
家庭內部出現問題
家庭近期是否有不和諧的事情發生,如,家人爭吵等;家庭出現變故,如,家人生病住院等,都可能讓孩子產生壓力,使得精神緊張,從而誘發眨眼問題。
目睹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如目睹了一次車禍、一次鬥毆……這些事情會讓孩子受刺激,精神緊張,誘發眨眼問題。
經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如,身體受到傷害、被人羞辱、失去朋友…….這些事情也會讓孩子受刺激,精神緊張,誘發眨眼問題。
以上的這些誘因,只要仔細些、用心些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還有一些小事,糅合在尋常生活中,容易疏忽,需要家長用心去分辨。
第三步,需要用心分辨的誘因
孩子作為未成年人,經歷的事情較少,缺乏比較和總結,所以內心比較敏感和脆弱。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給他的幼小心靈帶來緊張感,成為眨眼的罪魁禍首,家長需要用心去分辨。
認真想想,是否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近來自己對孩子的關心有所下降,讓他感到疏遠;是否在他們面前抱怨過工作和生活問題,將自己的緊張感傳遞給了他;亦或者對一些社會現象、他人言行進行了激烈的評論,讓他感到緊張…….
第四步,根據誘因,制定策略各個擊破
入學和考試問題:鼓勵
一定不要提眨眼這個問題,只鼓勵他。
他要升學,就和他一起展望未來,憧憬新生活。
他要考試,就總結他的優點,告訴他考試是發現問題的最好辦法,是自我提高的大好機會,亡羊補牢的成語就是說的這個時候。
總之,就是要扭轉他心中消極的想法,把積極的種子紮根在他心中。讓他感覺到,啊,原來這是一件大好事啊,應該高興!
家庭內部問題:用愛
先告訴他你的愛。因為他是多麼的獨一無二;因為他在家人的人生中是多麼的不能缺少……
然後,道歉。說自己有煩惱,覺得這段時間對生命中獨一無二的人,有些疏忽了,不知道該怎樣辦,想聽聽他的想法。
最後,跟他一起討論一些積極的話題,如,怎麼讓家裡變個樣,更溫馨。
因目睹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講道理轉移注意力
在此以車禍為例。
首先,堅決告訴孩子,這樣的事情無法避免。全世界每天發生的車禍數不清,因車禍死亡的人數超過十萬人。全國每年近50萬起,每天有好幾百人的死亡。這是尋常的事情,不要太在意。
但也要引起重視。讓他認真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引以為戒,肇事者的行為錯在哪裡,受害者怎麼避免。
最後,談話昇華提升,從肇事者家人、受害者家人,還有旁觀者的感受切入,誘導出應該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的論題。怎麼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讓孩子去發揮。他會覺得渾身充滿力量,並在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言行。
經歷一些不好的事情。講道理轉移注意力
以失去朋友為例。
和他探討為什麼會失去朋友。先聽他的觀點,千萬不能笑話他的觀點幼稚,要讚美他能想到這些很不錯。
然後,探討失去這個朋友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這時候他往往無所適從。家長要啟發他,從自己的優缺點和朋友的優缺點方面思考。
最後,家長可以講一些實例,如割袍斷義、桃園三結義、水滸裡的人物等等故事,來引出話題,交什麼樣的朋友, 怎麼交朋友,好朋友的意義。
難分辨的那種誘因,難點在於分辨。找出原因後,適用第二點用愛解決。
特別強調
如果因為發現得晚,孩子的情況已經特別嚴重了,是需要隔離環境的,如請假、休學等。別捨不得孩子失去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在校時間,因為你將挽回的是他的一生。孰輕孰重,顯而易見。而且,這也將關係到整個家庭的未來幸福。眼光一定要長遠,在需要作出犧牲時,毫不猶豫,全情投入。
總結
可用的方法很多也很細,這裡僅是拋磚引玉,做啟發式列舉。總的來說,就是通過各種方法與孩子溝通,理性分析和啟發,再配合生活中的積極互動,轉移注意力。這樣,眨眼問題也就不藥而癒了。這種辦法,最大的好處是不會有後遺症,而且還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感情,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意義,將壞事情變成好事情。
近年來,因心理問題誘發的頻繁眨眼現象,在未成年中成爆炸化增長趨勢。許多家長被“抽動症”這一名詞嚇得不輕。其實,治好不難,難在怎麼把心細膩起來,耐心起來。幫助孩子也是成就自己。度過這個時期,你會發現自己和孩子都會很有收穫。
因為時代的高速發展,缺乏調劑情緒的時間,孩子因心理方面的問題出狀況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家長最重要的任務是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接下來我會寫一篇文章,講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有興趣請點右上角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