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中“舞感”的培養?

  舞蹈以人體為工具,以形體動作的走位為手段,通過舞蹈運動本身表達作品意圖及個人對作品、對生活的思想感情、理解詮釋,舞者的身體神態、動作韻律、舞蹈氣息、化裝扮相等隨著音樂的起伏傳遞給觀眾其表演作品的深邃,傳遞舞者的內心世界,給人以美的享受與心靈上的共鳴震撼。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舞蹈是生命的情調,是最直接、最真實、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最體現作品與舞者的是舞蹈感覺,舞蹈感覺好像是看得見,又不是人人都能捕捉得到的精靈,它是對舞蹈理解所體現出來的感受,有的舞者的舞感是得宜於先天舞感天賦好,有的則是後天的引導培養。舞蹈教學中的“舞感”培養可以說是舞蹈藝術永不衰竭的生命源泉之一,我們通過教學中得到舞感後能夠去掌握舞蹈的風味,追尋舞蹈的內涵,找到真正用心舞蹈的感覺!

  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培養“舞感”。

  舞蹈是人肢體的動作藝術,動作中律動的“動”是舞蹈的核心。正因如此,舞蹈技藝的難度往往被視為衡量舞蹈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準。這樣的要求標準致使有些舞蹈教學較偏重肢體素質的訓練,而對於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培養、藝術涵養的培養不夠重視。隨著舞蹈理論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強調舞蹈編排的美感和內涵性,重視舞蹈者本身的表現力和內在的情感滲透。因此,在許多舞蹈教學中,舞蹈課的教學也在不斷更新理念,在對學生肢體基本功動作訓練的同時,也注重對學生舞感的培養,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舞蹈素養。對於舞蹈具體表現來說,一般分為舞者外部肢體動作和內心情感兩個部分。外部肢體動作指的是舞蹈的動律、動態;內心情感是指表演者內在的情緒、情感意識等因素。這兩部分不分先後,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只有讓學生在動作上與思想情感上有機地結合,才能發揮舞蹈的藝術魅力。

方法/步驟

  1.提高學生感官反應的準確性、協調性和敏銳力。

  舞蹈感覺作為一個特定的概念,是人們在舞蹈動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感覺,它首先是建立在有肢體動作的“動感”基礎上的,所以說舞蹈的動作動感是舞感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者個人動作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是這個舞蹈者舞蹈水平好壞的根本前提,每個人都有先天反應的差異,都具有先天的不同。有人天生應變能力強,協調性好,有人就較弱。因此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提高舞蹈者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是關鍵中的關鍵。

  然而,舞蹈的動感又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動感,而是對舞蹈這全身各部位動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協調性,這就是舞蹈感覺的基礎。舞蹈訓練實際也就是這一簡單道理的延伸與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通過規範的專業訓練逐步擴大舞蹈形體技術範圍,這樣可以不斷地提高肌肉組織、關節韌帶之間的協調性與感受力。規範的基礎訓練是在不斷地增進這種動感的敏銳度、協調性和準確度,例如:舞蹈訓練中常規的“擦地”動作,舞蹈者長期練習“擦地”,不僅加深了對繃腳、外開、延伸等腿的形態的準確感覺,而且還加強了腳底、腳尖對於地面相互關係的敏感程度。系統大量的科學練習,不斷地接受器官與外界信號的反饋,使得舞蹈者能對自己的動作迅速地做出準確反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舞者都需要一個規範系統的訓練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訓練技能,一方面是對自身動感準確性的培養,這也正是提高自身感官反應準確性和敏銳力的正確途徑。

  2.外部肢體動作的培養。

  作為表演者的學生首先要有一個協調性強、敏銳力強、勻稱的外部形態。通過系統基本功的形體訓練,最大限度地美化學生肢體的線條,增強學生的肢體靈活性和協調性,擴展其自身素質。有了這個基礎,舞蹈表現力就容易找得到。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的動作規範化。我們要在肢體訓練的基礎上,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展性潛力作為舞蹈教學的出發點,把情感領悟能力的培養確立為教學的重要標準,從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另外舞蹈肢體的表情有時不單單是靠某一個動態的部位來表現,在一擡手、一投足等動作過程中,氣息也是貫穿作品的因素,培養學生身韻中的呼吸協調是做動作的學生去領悟作品的重要途徑。

  3.內心情感的培養。

  舞蹈情感的表達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包括全身心的動態來體現的。它通過各種面部的表情、手腳走位、身體的擺扭等來統一傳遞內在情感。舞蹈教學要從培養學生的悟性入手,通過長期觀看欣賞舞蹈作品達到潛移默化,使學生學會用心領悟,用情表現,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作品中去。在內心情感培養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眼睛可以敘述舞蹈及本身的內心情感,所以首先要使學生學會眉目傳情。教學中還可以用不同心情、場合的眼神來訓練怒眼、喜眼、哭眼、怨眼、哀眼等多種表情,要求學生通過眼神來表達內心世界。

  4.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讓學生自找題材、自找音樂、自我設計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學生的內在創作激情一旦點燃,就會突破自身而大放異彩。這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舞感能力,提高舞蹈綜合素質。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