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談判是指除正式場合下的談判外,一切協商、交涉、商量、磋商等等,都可以看做談判。狹義的談判僅僅是指正式場合下的談判。
要給談判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談判的內容極其廣泛,人們很難用一兩句話準確、充分地表達談判的全部內涵。因而李繪芳老師試圖從談判的形式、內容和特徵等方面入手,對談判的內涵進行分析,描繪出談判比較清晰的輪廓,以便把握談判的基本概念。
工具/原料
1、談判總是以某種利益的滿足為目標,是建立在人們需要的基礎上的,這是人們進行談判的動機,也是談判產生的原因。在工作中,我們可以根據場景不同,對談判者做出相應的判斷。尼倫伯格指出,當人們想交換意見、改變關係或尋求同意時,人們開始談判。這裡,交換意見、改變關係、尋求同意都是人們的需要。這些需要來自於人們想滿足自己的某種利益,這些利益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有物質的、精神的,有組織的、個人的等。當需要無法僅僅通過自身而需要他人的合作才能滿足時,就要藉助於談判的方式來實現,而且,需要越強烈,談判的要求越迫切。
2、談判是兩方以上的交際活動,只有一方則無法進行談判活動。而且只有參與談判的各方的需要有可能通過對方的行為而得到滿足時,才會產生談判。比如,商品交換中買方賣方的談判,只有買方或者只有賣方時,不可能進行談判;當賣方不能提供買方需要的產品時,或者買方完全沒有可能購買賣方想出售的產品時,也不會有雙方的談判。至少有兩方參與是進行談判的先決條件。
3 、談判是尋求建立或改善人們的社會關係的行為。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以一定的社會關係為條件的。就拿商品交換活動來講,從形式上看是買方與賣方的商品交換行為,但實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商品所有者和貨幣持有者之間的關係。買賣行為之所以能發生,有賴於買方或賣方新的關係的建立。談判的目的是滿足某種利益,要實現所追求的利益,就需要建立新的社會關係,或鞏固已有的社會關係,而這種關係的建立和鞏固是通過談判實現的。但是,並非所有的談判都能起到積極的社會效果,失敗的談判可能會破壞良好的社會關係,這可能會激起人們改善社會關係的願望,產生又一輪新的談判。
4 、談判是一種協調行為的過程。談判的開始意味著某種需求希望得到滿足、某個問題需要解決或某方面的社會關係出了問題。由於參與談判各方的利益、思維及行為方式不盡相同,存在一定程度的衝突和差異,因而談判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尋找共同點的過程,是一種協調行為的過程。解決問題、協調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往往不是一次,而是隨著新問題、新矛盾的出現而不斷重複,意味著社會關係需要不斷協調。
5、任何一種談判都選擇在參與者認為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舉行。這是區分狹義的談判和廣義的談判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談判時間與地點的選擇實際上已經成為談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談判的進行和結果都有直接的影響。儘管某些一般性的談判不一定對此非常苛求,但至少企業之間、團體之間乃至國家之間的談判是這樣的。購銷談判、專案談判、外貿談判等都對時間和地點的選擇十分重視。尤其是軍事談判,更注重地點的選擇。美越戰爭,雙方選擇在法國巴黎進行和談;朝鮮戰爭,中美雙方在朝鮮三八線上的板門店舉行談判,談判桌的放置,一半在三八線的左側,一半在三八線的右側; 20世紀60年代的中蘇會談,在各自代表的國家輪流進行。可見談判雙方對地點選擇的重視。
理解了談判的概念後,我們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談判技巧呢?李繪芳老師給我們提了幾個建議:
方法/步驟
建立洽談氣氛策略
談判氣氛是在談判一開始,由雙方談判人員的相互介紹、寒暄形成的,隨著談判的進展會發生變化,會對談判的全過程及至談判的結果產生作用和影響。因此,在開局階段,談判人員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為談判建立一個合適的氣氛,為以後各階段的談判打下良好的基礎。
正確的交換意見
談判人員在談判最初的幾分鐘,通過愉快的、非業務性的話題,建立了謀求一致的談判氣氛,接著雙方將就本次談判交換意見,意味著談判的正式開始。雙方能否很好地交換意見,不僅直接影響到能否繼續鞏固發展已經建立起來的談判氣氛,還決定著後續談判能否順利進行。因此,探討交換意見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做適當的開場陳述
開場陳述有兩個目的:一是陳述各方立場,二是探測對方意圖。因此,開場陳述應把握以下幾點:陳述的內容、陳述的方式以及對方對建議的反應。開場陳述的內容是指談判人員要巧妙地應用策略,明白無誤地闡述己方的立場和觀點。這時,必須把彼此的觀點向對方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