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怎樣才能做到與不喜歡的人融洽交往?

楊老師:

你好!我是一名大二的女生,在宿舍裡我和一位女生的關係很微妙,她家世不錯,父母都是公務員,所以平時喜歡在我們面前炫耀,而我很討厭這樣的人,所以平時和她說話都是不冷不熱的,有一段時間甚至發展到一聽到她的聲音就覺得很煩很煩,和她說話也很衝,宿舍裡我和另兩個玩得比較好,她們也不喜歡她的作風,背地裡也說她,可是她們照樣和她玩得很好,我卻做不到,這使我非常的煩惱,我不喜歡的人我怎麼也不能很好的與她交往呀!

我和宿舍裡另兩個同學玩得好,她和其中的一位也玩得很好,每次如果我和那名女生走在一起,她也只和那女生打招呼,說話,當我是空氣一樣,弄得我自己很難過,我不明白,我那兩位同學明明也很討厭她,但是怎麼還能表面上玩得那麼好呢,我實在是做不出來呀,她是和誰好就只對一個人好,也不管其他人的感受,說的話也傷害過我,我想過改善和她的關係,可她就和我那位同學好,我想接近她可我總覺得她在排斥我,真不知道怎麼辦呀?--小姍

小姍:

您好!我們老百姓常常稱進入大學為“上大學”或“讀大學”,這個“上”有升入更高層次、更高領域,探究、學習和掌握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意思。這個“讀”,一方面要讀書,另一方面要讀時代(讀人文、讀環境,研究社會發展等),還有一方面要從讀書和讀時代中發展一種系統的、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只有發展出了這種思維能力,我們才能在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敢於創新、善於創新,進而有所作為、有所成就!我們把上面所說的歸結一下就可以得出進入大學之後有齊頭並進的三大任務——第一,多讀書(專業書籍、哲學書籍、成功勵志書籍、身心健康書籍、休閒書籍等等),學會組織和利用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第二,多參加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學會組織和利用眾人的智慧與力量,培養超越自我適應社會的能力;第三,多結交朋友,學會與異性相處以及愛與被愛,進而發展愛情培養盡義務、負責任、享幸福、獲照顧的對等的親情實踐能力。這三項任務說白了就是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智商和情商,讓自己在未來的人生和事業中既會做事,又會做人,使自己生活打春風得意,如魚得水。記得有位成功學大師說過:“成功=人脈+知識”,經過二十多年的人生和事業實踐,我覺得您很有必要在處理人際關係之上進行學習和提高。

您說“在宿舍裡我和一位女生的關係很微妙,她家世不錯,父母都是公務員,所以平時喜歡在我們面前炫耀,而我很討厭這樣的人,所以平時和她說話都是不冷不熱的,有一段時間甚至發展到一聽到她的聲音就覺得很煩很煩,和她說話也很衝,宿舍裡我和另兩個玩得比較好,她們也不喜歡她的作風,背地裡也說她,可是她們照樣和她玩得很好,我卻做不到,這使我非常的煩惱,我不喜歡的人我怎麼也不能很好的與她交往呀!” 記得有這樣兩句話“諸法無我,萬法唯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看什麼事情,有了先入為主的看法,那麼他的心理就會不斷受到暗示,在心理受到暗示的情況之下,就會出現與自己真實情況相左的心理和情感表現。針對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首先,不要以我為尺度來要求他人。我們每個人的遺傳特質、靈魂的追求,以及成長的環境都是獨特的,這就造就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態度、行為方式和獨特的人格,如果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過分強調對方的行為、性格與自己不同,那麼就會因小失大阻礙我們情商的發展和完善,為將來成大業而設定難以逾越的障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以“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習慣及愛好”來理解他人,用寬厚、大氣量、不計較小得失的方式來對待他人,出現了問題多看自己的不足,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麼我們就可以以良好的心態對待他人。

其次,要認識與他人結交的大氣量是在成就自己。在目前的經濟型社會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可能與自己不喜歡或不好應付的人打交道,這種打交道的最後獲利者一定是我們自己。當我們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與這種型別的人往來時就會在心理和情緒上有所改變,交往自然也就會順暢起來。

第三,我們常說“種瓜得瓜”,佛家常說“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反映在人際交往之上就是: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和行為對待他人,他人也會以同樣的心理和行為來看待你。所以我說聰明人首要的是敞開胸懷,廣交朋友,善於和自己人格、氣質和行為不同的人想處。我相信您是一個聰明人,所以從現在起要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習慣及愛好,在為人處事上求同存異,善於與他人合作,這樣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中才能進退自如成就一番大事業。

第四,心理學中有個小原理,您不接納別人的某個特點,實際上是因為您自己的潛意識中就有類似的東西,因為不接納自己,才會如此不接納別人。比如,您很討厭喜歡在人前炫耀的人,一方面很可能是您的童年生活中在人前炫耀的行為曾經遭受到了親人的強烈壓抑,而對這一位親人懷有憤怒,於是不自覺地把對親人的情緒和態度轉移到了具有類似特點的同學身上,這位同學成了您無意識發洩對親人憤怒的一個“靶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您非常渴望得到更多同學的愛和關注,只是您一直深深壓抑了這個願望,才表現出瞭如此不接納這個同學的行為表現。如果您真正領悟了這些原因之後,然後再去和不喜歡的這個同學打交道,那麼您的心態也就會得到放鬆和轉變。

第五,在人際關係中,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即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我們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相互間用冷漠和敵意對待對方,只會進一步把對方“推”到自己的對立地位之上,而如果嘗試以德報怨,以溫和與友好來對待對方的“排斥”, “排斥”您的人就會逐漸感受到您的善意,堅冰就會逐漸融化,您們之間也就更容易建立一種遇到問題“對事不對人”的健康人際關係。

第六,人的外在言行舉止就像一面鏡子,它會真真實實的反映出每一寸的真實自我,您對別人與環境的態度所反映的是您起初的個性,別人對您的反應是您對他們的態度,別人對待您的方式其實就是您對自己和他人態度的一種反射。所以,要想別人對您好以及有一個積極的態度,那麼我們就一定首先要對別人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以及行為。所以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它的題目就叫做《愛的法則——要想得到愛,就必須先付出愛》(您可一點即閱讀)。

第七,您說“我想過改善和她的關係,可她就和我那位同學好,我想接近她可我總覺得她在排斥我”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捫心自問:我做了令她高興的事了嗎?我能為她做些什麼有益的事呢?當您這樣想問題和付諸行動的時候,您的同學就會感受到被喜歡或被愛的感覺,那麼他們也就會把更多地喜歡或愛回饋給您!我們常常所迷惑或迷茫的是經常想著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別人的,您想一想在這種情況之下別人會無緣無故的喜歡或愛您嗎?所以要想得到別人的喜歡或愛,那麼我們必須考慮到別人的需要。具體的做法就是,我們要把自己的腳放進他人的鞋子裡,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去嘗試一下。

第八,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喜好和活法,只要不影響別人,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們大可不必太在意,所以我們要順其自然,擺正自己的位置, 運用“①調整您的觀念,學會換個角度,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不喜歡的人,這有助於克服您對她的厭惡情緒。②自己對自己說“不喜歡的人越討厭越好,我看您到底能討厭到哪裡去!”這樣一來,您就會發現原來不喜歡的人也不是那麼討厭。③要求自己把不喜歡的人所具有“優點”儘量全部列出來,慢慢您會發現自己的心態在發生可喜的改變。④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暗示自己“不管您們如何對我,反正我會永遠愛您們”,用這種態度對待不喜歡的人,您心中對他們“厭惡”的心理就會慢慢減除,並會重新看待和審視他們,而對他們產生好感。”的方法,就可以表現出自己的自信和平和的心態,您和她的關係也就會融洽起來。

不知以上解答對您是否有借鑑之處,您的朋友楊永龍敬請您批評。

心理, 同學, 大學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