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古稱桃城,素有“古桃戰,雖不大,燒鍋卻有十八家”的說法。
福興隆、德源湧、天成、恆德成、德昌、慶畲增、記興、興源祥、福聚興、恆聚成、義慶隆、誠興、德聚、廣聚、元盛、恆盛、信大、天豐等十八家。
1945年12月16日,衡水全境得到解放,黨和政府就將這十八家酒坊收回國有,成立了“冀南行署地方國營衡水制酒廠”。“十八酒坊”,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她既代表了衡水老白乾的歷史,“十八”又是一個吉利數字,從而為品牌宣傳搭建了一個平臺,另外“十八酒坊”四個字讀起來又郎郎上口,新品牌就此誕生。通過對目標消費者的訪談,認可率達到45%左右。
十八酒坊的歷史源遠流長,據文字記載衡水十八酒坊可追溯到漢代(公元104年),知名天下於唐代,正式定名於明代,並以醇香清雅、甘冽豐柔著稱於世。至清朝中葉,衡水城商賈林立、酒業興旺、交通發達,成為全國聞名的釀酒製造中心。而衡水也早有“開壇十里香”的聲譽。一時洛陽紙貴,外地商客紛紛慕名而來買酒。其中,城中最為出名的十八家酒坊的釀酒最有特色,也各有千秋,他們的酒有的用井水製作,有的用河水燒成,有的取坑水釀製……所成美酒風味各具特點,象徵著衡水釀酒業的最高水平。
據上世紀三十年代資料考察,在清代中葉即已如數開業的十八家酒坊是:通商街的德聚、廣聚、天成、信大、德昌、記興;大石街的福興隆、興源祥;篦子市的誠興號、慶畲增;菜市街的恆德成、天豐號;問津街的義慶隆、福聚興;河西街的恆盛成號、元盛號、德源湧。當時,人們行至此處,紛紛駐足醉飲十八家的好酒,有古詩為證“下車觀欲酒三杯,人與春色共爭芳”。
十八家酒坊雖每家的美酒都芳醇醉人,獨具特色,但因都各守一處,釀灑技術不免有缺憾,得不到進一步遺憾。當時也曾有人倡議“倘能鑑得十八杯,整合或許更著芳”,提出將十八家酒坊各自的釀酒絕技匯流一家,取長補短,釀出流傳經典的絕世好酒。可由於當時各家生意都不錯,也不願輕易拿出自己的釀酒祕籍,使得這一計劃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