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感覺到很累的,在現實中也有不少人因為生活的壓力過大而選擇了放棄生命,其實這種也算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因此,想要不被自然所淘汰,那麼就需要增強自身的抗壓能力以及毅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勵志類的故事,從這些主人公身上學習那種不折不撓的精神,在此918勵志網為大家介紹4箇中外名人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學習,也可作為寫作的材料,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其身上的精神:
無臂畫家杜茲納的勵志故事
法國名畫家紀雷有一天參加一個宴會,宴會上有個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請求他收為徒弟。紀雷朝那人看了一眼,發現他是個缺了兩隻手臂的殘廢人,就婉轉拒絕他,並說:“我想你畫畫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個人並不在意,立刻說:“不,我雖然沒有手,但是還有兩隻腳。”說著,便請主人拿來紙和筆,坐在地上,就用腳趾頭夾著筆畫了起來。他雖然是用腳畫畫,但是畫得很好,足見是下過一番苦功的。
在場的客人,包括紀雷在內,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紀雷很高興,馬上便收他為徒弟。這個矮個子自從拜紀雷為師之後,更加用心學習,沒幾年的工夫便名揚天下。他就是有名的無臂畫家杜茲納。
啟示:沒有手竟然能成為畫家,豈不是很不可思議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有排除萬難的毅力和恆心,你就能創造奇蹟,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努力、才會出現奇蹟。
海明威的勵志故事
海明威每天早晨6點半,便聚精會神地站著寫作,一直寫到中午12點半,通常一次寫作不超過6小時,偶爾延長兩小時。他喜歡用鉛筆寫作,便於修改。有人說他寫作時一天用了20支鉛筆。他說沒這麼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就用了7支鉛筆。
海明威在埋頭創作的同時,每年都要讀點莎士比亞的劇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鉅著;此外還精心研究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畫家戈雅、法國現代派畫家謝贊勒的作品。他說,他向畫家學到的東西跟向文學家學到的東西一樣多。他特別注意學習音樂作品基調的和諧和旋律的配合。難怪他的小說情景交融濃淡適宜,語言簡潔清新、獨創一格。
茶聖陸羽的勵志故事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楊時求學的勵志故事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天,楊時同—起學習的遊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
醒來。—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讚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生活來之不易,或許你現在還在為每天的3餐而苦惱,或許你已經是身價上億的“富人”,更多勵志故事可進入918勵志網查看,但是,富人就真的能夠快樂了嗎?貧窮難道就一定不快樂?其實,只要自己有那種奮鬥及樂觀的精神,那麼你每天的日子都是充實快樂的,而不會存在無須有的苦惱。
注意事項
友情提示: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雖然會打開一扇窗,但是這也是需要你的堅持才能到達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