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的鑑別方法?

高古玉器(漢代前)的取材,有的源於地方玉[2] ,有的來自新疆的和闐玉,大都取材於河床中的籽料或山流水料,這兩種玉料因剝離礦床時間很久,在不同的外界環境下,其自身已形成了玉皮和沁色。但是古人制玉卻認為皮和沁全是雜質而將其去掉只保留玉的精華部分、(商代的一些小動物留有玉皮及巧色) 高古玉器大部分都帶有沁色。玉質的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的環境不同、埋藏的時間不同等因素造成玉的沁色也不同,有時一件玉器上會有幾種沁色。分辨古玉的各種沁色可以斷定古玉的真偽。我們如今看到真古玉的沁色都是成器後沁入的。

工具/原料

高古玉

強光手電

方法/步驟

鑑賞高古玉有許多方法。除了傳世品,高古玉深藏地下兩三千年以上,會發生一些“質變”,比如氧化白斑(俗稱灰皮)、鈣化、瓷化、晶狀物析出、次生物出現。不同的物質沁入玉器裡面,就給玉器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叫做沁色。有紅沁、硃砂沁、土沁、水沁、金屬沁、水銀沁等。受沁程度要因土壤、氣候、壓力、溫度等條件而異。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裡地去分佈,有一種層次感、靈動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而現代沁染的玉器,髮色死,附在表面,沒有層次感。

大部分高古玉都是用和田玉製作(石器時代和夏、商、周時期用地方料較多),當下,和田玉開採難,出產漸少,其價格已經非常高,而高古玉的作偽者出於對成本和加工難度的考慮,往往用青海玉、京白玉或俄羅斯玉作假。而這些玉要麼缺乏硬度,要麼就是缺少和田玉的溫潤感、油脂感。和田玉比一般玉石密度大,分量重,握在手中有下墜感。

到了漢代,玉的造型、工藝、種類諸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水平,特別在手法風格殮葬風氣應用方面均已登峰造極。由於古代生產力十分低下,雕琢玉器只能用解玉砂來研磨。和田玉的硬度高,不可能用刀刻成,它是用“鉈具”琢出來的,古代玉器都是通過砣機加上解玉砂對玉進行碾琢。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如石家河文化的減地陽線、殷商的雙鉤擬陽線、西周的一面坡陰線、漢代的遊絲毛雕、漢八刀的琢工等等。特別是漢八刀工藝,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準又狠,起刀收刀,乾淨利落,而且多為“斜刀”,即一面淺,一面深。而現代工藝是用高速旋轉的雕機,由於轉速不同,肯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同的痕跡,特別是陰刻線等尤為明顯。線條槽口兩側邊上有“爆刀發毛”現象,多數為現代機器工。

高古玉的鑑別方法

高古玉研究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收藏者與造假者始終是一對正道和邪道利益關糸的競爭對手。而這種競爭的焦點,將集中表現在對高古玉工藝、紋飾、形制、材質的精工、精選上。客觀上普品相對多些,而精品很少見,且價值無量,必然要成為相互之爭的首選標目。但對高古玉精品的真假識別,要比一般普品更難。區別在於:普品是古代玉工手工操作的成份大,留下的工具、加工痕跡較明顯,而現代制玉的高階工具派不上大用,按照古人的方法去做,現代玉工也不會幹這種傻事,即是做了露出的馬腳也很明顯,按現在收藏界的水平很容易被識別。普品在玉材上也有明顯的特徵,古代選用地方雜料多,也有和田料,但總體上材質水平不高。目前大量普品高古玉的出現,人們對這類材質及其存在的包漿、沁色等,多少形成了糸統概念,有一種熟悉感,識別相對容易。而仿造要選出幾乎相近的材質,並加以做舊,效果總是不佳,很容易分辨。基於這些客觀因素,高古玉普品仿者已不佔優勢。

高古玉沁色種類凡多,有紅沁、硃砂沁、土沁、水沁、金屬沁、水銀沁等等。所呈現的色彩主要有紅色、黃色、黑色、白色、綠色、紫色、藍色及過渡色。沁色一詞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實際上應當是外界化學元素沁入玉中所呈現出的色彩變化和狀態特徵。色彩是有別於玉質本色的來自於外界的其他色素。非互動狀態表現形式為色彩的相對獨立性,沒有與玉的分子結構產生互變。互動狀態表現形式為外來原素與玉內原素產生互變,從而改變玉的本質結構變化,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高古玉的鑑別方法

研究古玉的沁色對鑑別真假古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質、形、工、沁是古玉鑑定的四大要素。隨著科技的發展,造假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形和工本來就是人為的,五千年前的先人們在沒有金屬工具的條件下都能做出來的東西,現代人也同樣做得出來,而且是可以亂真的。所以重點應集中在質與沁的研究上。質也有兩種含意:一是玉本身的質地。玉本身的質地是指它的礦物屬性及產地;二是指質的變化,這就和沁分不開了,有沁才能有質的變化,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古玉在地下埋藏幾千年,不可避免地產生次生變化。其表現形式有:結晶體、竹葉狀次生物、針狀結晶、螞蟻腳、黴點、雞骨白、皮殼、蛀孔等。

高古玉的鑑別方法

玉的表層沁色有其內在的原因,質地疏鬆、多孔縫隙的玉材比緻密玉質有更大的表面積,經科學實驗測定,表層透閃石(屬鏈狀矽酸鹽礦物)基本次生變化成滑石(屬層狀矽酸鹽礦物)而比鏈狀矽酸鹽礦物有更強的表面化學活性,這將加速表面吸附和表面化學反應。埋藏於潮溼偏酸性土壤中長達數千年的玉器,一方面自身材料中的活躍元素(主要為鈣,包括雜質礦物方解石和透閃石次生成滑石後的剩餘鈣)會溶失,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元素及有機物也會吸附於玉器表面。表面較內部的鐵含量增高並呈紅褐色者,應為表面吸附了鐵並生成赤鐵礦和針鐵礦所致,滑石粉片晶之上浮有針、柱狀晶體(用40倍的放大鏡可清晰看到),黑色表皮含鐵比內部高,並且出現的元素往往與有機物相關,在紅山古玉黑色皮殼的檢測時,檢測到30多種不同的化學元素,由此可初步推斷黑色的表皮應該是腐殖質類的有機碳引起的(人工沁色的化學元素往往比較單一)。一些玉器的表層有綠色沁,這是銅器和玉器同時埋藏形成的。竹葉狀紋和草葉紋應是斜黝石在玉表滑石化後顯露出的特徵。螞蟻腳及黴點,在玉表層的出現應是含色的礦物或有機物沿玉的縫隙沁入而未與玉質發生互動作用的現象。

高古玉的鑑別方法

1,斷新老:器物的鈣化,沁色過渡自然,並且深入肌理。(短時間作假,絕對不會如此)

2,看包漿:古玉除了被腐蝕外,都會有包漿,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漿應該與外面的包漿一致,並且渾然一體。有的還會有區域性的氧化突起同時存在。

3:盤玩時,有鈣化的地方會慢慢的變回玉的本性,根據鈣化的輕重,時間有長有短;上面的沁色會逐漸變淺,但不會消失。完全變化後,玉器會很潤澤。假貨則絕對不變。

4:把玉器放進80度左右的溫水中,鈣化的,會從裂縫中連續不斷的冒出細小的氣泡(因為鈣化後,改變了內部分子結構,變得疏鬆了)。沒有鈣化部分不會出現此現象。

5:放進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會感到有一種粘粘的感覺。並且每次都如此,直到盤玩通透。

高古玉

6:盤玩中的器物,見到汗液或是水後會有一曾灰皮出現。(出灰現象)

7:用PH值試紙測試,基本會成中性。(與當地土壤結構也有關)

8: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紋,這是由於玉器長期在地下,受地熱,地溼等影響,張裂所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玉九裂”。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個明顯的特性。

9:出土玉器都有陰陽面,因為受地溼地熱礦物質等的影響,陽面變化較陰面變化小,也就是鈣化,沁色,腐蝕等比陰面差。

10:看反光,因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於用力不均,加工面會有很多細小的面組成,所以迎光看時,會有不同的反光。

高古玉的鑑別方法

注意事項

請到專業的鑑定家掌眼,主觀審美的取捨,還是要依靠收藏者自己的綜合判斷來完成

高古玉的鑑別請加我微信 974416801 交流

鑑別方法, 玉器, 古玉, 玉皮, 沁色,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