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家是個牢房。總感覺家束縛著自己尋求自由的腳步,總想有一天離開父母的管束,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自在的“家”。可後來發現自己僅僅是在空中飛翔的風箏,線的那頭,緊緊攥在父母親的手裡。父母在,不遠遊!儒家的傳統深深地在自己心裡烙下了印。
方法/步驟
成家之後,發現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我在外面買了房子,母親嫌居住五樓,不太願意隨我居住,後來好歹勸說母親隨我居住,頓時有了家的感覺。
記憶中的家是大大的院子,矮矮的瓦房,院子中間還種了兩棵樹,一棵是黃皮樹,另一棵還是黃皮樹。並不是我們不想種其它樹,而是其它植物都難以種活
時隔今日,記憶已經開始模糊,只記得家很小,後面是一個大池塘,家中唯一的電器是一部收音機!吃飯的地方就是睡覺的地方。
家其實就是一個窩;一個鳥巢;一個歇腳的地方。當你累了,生病了,你就會想到回家歇歇。
家的味道不僅僅是一棟建築的泥土氣息,還是一個自己用心經營的“愛”的鳥巢。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龐龍的一首歌《家的味道》說的很好。
畢淑敏說,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一百分得到的獎賞和不及格時的斥罵。家是可以耍賴撒謊當皇帝,也是俯首聽命當奴隸的地方。
注意事項
家會讓我們更能懂得生活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