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血管瘤是脈管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型別,又名胎記。它是一種良性腫瘤,起源於殘餘的胚胎成血管細胞。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它起源於不詳,部分學者報道和血管內皮幹細胞有關,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佔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面面板、皮下組織及口腔粘膜、如舌、脣、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工具/原料

西藥

醫療儀器

方法/步驟

血管瘤干擾素治療適用於重症血管瘤患者 適應症是血管病變侵犯主要臟器或通道而危及生命、生長在四肢有致截肢危險並經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無效的重症嬰幼兒血管瘤,對 Kasabach-Merritt 綜合徵作為一線藥物。常用 300 萬 U/m2 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有效率可達 80%~ 90%。干擾素的副作用有輕微發熱、一過性白細胞減少、輕度肝轉氨酶升高等。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血管瘤的兩種鐳射治療方法

①選擇性光熱解作用: 1983 年由 Anderson 和 Parrish 提出,選擇性光熱作用理論是指鐳射照射產生的熱所引起特異性色素靶目標(如血紅蛋白、色素顆粒等)的選擇性熱介導損傷。

②光動力學療法( PDT ):利用鐳射光源所進行的光化學療法,當靜脈給予光敏劑後,光敏劑立即被血管內皮細胞大量攝取,血管內皮細胞與表皮細胞內光敏劑的濃度顯著不同,在特定波長的鐳射照射後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的光敏損傷,啟用內源性凝血系統,進而引起血管內凝血和血栓形成導致血管壁進一步損傷與破壞。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血管瘤的淺層X光治療要慎重

增生期血管瘤內皮細胞對放射線敏感,射線對早期的血管瘤有明顯抑制作用,但成熟的內皮細胞不敏感,所以對鮮紅斑痣或各種血管畸形無效。

放射劑量過大可造成骨生長中心的阻抑,深部組織損傷及慢性放射性皮炎等併發症。有些 20~ 30年後在治療區出現肉瘤,頸部甲狀腺、甲狀旁腺、唾液腺功能衰竭,胸部放射後乳腺發育受阻。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血管瘤的硬化劑注射治療使用於發展較慢的病情 各種硬化劑如熱水、高滲鹽水、 5%魚肝油酸鈉、無水乙醇、明礬、烏拉坦、紅黴素甚至包括平陽黴素等,對血管瘤的治療各人評價不一。很多人認為注射硬化劑副作用過大,如疼痛、硬結、壞死、繼發性瘢痕、面板萎縮等。但有關硬化劑的應用仍常有報道,大多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如術前使血管瘤減小功用於術後殘留的病灶或某些不宜切除和修復的部位如上頜等,適用於一些進展較慢的病灶。但也有人以硬化劑作為主要療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血管瘤的外科手術治療危險,需謹慎

對區域性較大的海綿狀血管瘤 或草莓狀血管瘤血管瘤可切除面板、皮下組織、肌肉,切除徹底者可無復發。可根治單個病灶或整個受累肌肉能夠完全切除有廣泛病變。頭面部因結構重要複雜及美觀等因素,手術的侷限性更多,困難更大,復發也較其他部位多。手術最大危險是大量出血且難以預料。短期療效好,亦常發生出乎意料的復發。原因是殘留靜止狀態的血管異常或錯構瘤,這些靜止的病灶,放射學、手術中和組織學檢查都不能發現而在手術後殘留,原有的血管異常形成新生血管,最終發展為活動性的臨床病灶。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血管瘤激素治療的幾種不同藥物

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廣泛性海綿狀血管瘤有較好近期療效,可使血管瘤變小 20%~60%,為今後選用其他治療方法創造條件。

區域性注射:“曲安奈德”或“得寶鬆”作為一種長效類固醇區域性注射後吸收緩慢,全身影響小,在病灶內長期維持高濃度而使迅速增長的血管瘤停止生長。不同的血管內皮發育程度不同,反應亦不一樣,對毛細血管瘤效果較好。區域性注射要注意在瘤體內多點小量給藥,避免造成區域性皮下組織的萎縮。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注意事項

瞭解血管瘤的治療方法後,儘快到當地或是較近的權威醫院進行治療,以免當誤病情。

謹慎使用沒有科學依據的民間偏方。

醫療, 血管, 細胞, 內皮,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