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起水泡一般是由於腳氣引起的,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疾病,腳氣是一種皮`膚`病,由於真菌而感染引起的,由這種疾病引發的,有手癬的患者一般伴有腳氣,並且很可能是腳氣引發的,有傳染性,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腳盆、毛巾時也易相互感染,互相容易交叉。不要認為腳氣會不治而愈,不治療就會好的,腳氣也是一種病,需要長時間治療。
臨床表現
1
分水皰性:多發生在夏季,大都在夏天這個季節,症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就好像小米粒那樣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佈,分佈木有規律,庖壁較厚,內容清徹,不易破裂,不動的話,是不會破裂的。數日後乾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水皰是可見的,可怕的,撕去庖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帶來生理疼癢的感覺,劇烈瘙癢。
2
糜爛性: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這是最明顯的症狀。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這樣的動作的話,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這兩個文職,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感覺特別癢,多發於3.4.5趾縫間。常見於多漢者。
3
鱗屑角化型:症狀是足底、足緣、足跟部皮膚,這幾個位置的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斑斑點點的,反覆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髮生裂隙,會帶來疼痛感覺,夏季產生水皰,有痛感,並且比較厲害。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性感染,這是常見的感染疾病,併發膿包瘡、淋巴管炎、淋巴結炎,都是常見的炎症,蜂窩組織炎、丹 毒、敗血症等疾患。
步驟/方法
1
忌腳潮。保持足部清潔乾燥是預防腳氣發生的前提,是必備的條件。腳氣患者夏天應穿透氣性好的鞋襪,給腳一個呼吸的機會,不要穿膠鞋、運動鞋,更不能光腳穿不透氣的鞋子,都容易引發腳氣;洗完澡,擦乾身子時,把身子擦乾淨以後,一定不要忽視腳部;不要光腳走在地毯、浴室裡面。
2
忌鹼性。洗腳時要忌用鹼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學用品,這些都是不能使用的。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衛生紙夾在中間,這樣做的話,以吸水通氣,保持清潔。
3
忌辛辣。要忌食辣椒、生蔥、生蒜等,這些都容易引發腳氣,腳氣藥 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最好不要飲酒,不要經常喝酒,要多吃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這些都腳氣有治療作用,多吃維生素高的蔬菜、水果。
4
忌共用洗涮用品。在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場所,也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忌用公共毛巾、拖鞋等,游泳後應淋浴衝淨,把看不見的東西衝刷掉,並用乾淨毛巾擦乾,不與他人混穿鞋襪,以免再感染。
注意事項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或者會被別人傳染。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要注意腳丫的呼吸,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難聞地不行。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吸水通氣。
積極消除引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都容易引發真菌。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這些都是對腳氣不利的。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引發多汗,出汗太多的話,加重腳氣。
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癢癢的時候,不要去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
用藥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這樣的話,可以消滅真菌。可用日光曝晒或開水燙洗,殺死細菌,最好用布塊蘸10% 福 爾 馬 林 液塞入鞋中,起到殺菌的作用,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有人認為手腳癬是養生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治好了會得其他病,其實醫學上並沒有此事,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還有人因為反覆感染而喪失信心,沒有什麼自信,故分開用毛巾、盆、拖鞋等也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