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婚戒的佩戴習俗?

在中國的古代,青梅竹馬,娃娃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詞都是很常見的,這其實就是我們現代說的訂婚,只是那個時候,他們的信物不是戒指,而是其他一些有價值的物品,並且那時候,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決定,所以出現了很多有關私奔,殉情,棒打鴛鴦之詞。而現在,婚姻大事自己做主,訂婚是兩人愛情關係的確定,訂婚戒指也是有著更多的宗教習俗,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結婚與訂婚是分開的,並且結婚可以在結婚之後很多年在舉行。但是訂婚儀式的宣佈需要有親朋好友在場。早在1215年,基督教教皇英諾森三世統治時期,教會就宣佈,訂婚人必須在教堂的神父面前宣誓。而1477年,由於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把一顆鑽石戒指戴在了他的未婚妻勃艮第的瑪麗手上而被著稱:這一枚鑽石戒指是歷史上第一枚鑽石訂婚戒指。基督教的傳統規定是將訂婚戒指佩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因為它是離心臟最近的地方也是與心臟直接相連的地方。並且那個時候也廣泛流傳心形戒指,象徵男女雙方愛情的甜蜜。——基督教習俗

自從有一度的訂婚儀式只持續了一年之後,婚約就開始慢慢變短了,猶太教的哈拉卡說過,訂婚其實只是為了避免新娘在沒有被準新郎娶回家前跟別人定了婚,所以才出現了訂婚儀式,訂婚戒指不是唯一的訂婚方式、承諾,也可以用金錢或者同等價值的物品代替。為了讓婚約更為有效,訂婚必須要有兩個或者以上的人作為見證人。——猶太教習俗

而伊斯蘭教認為,一枚訂婚戒指只是禮物和珠寶選擇的一個部分,其本身是沒有特殊的代表意義的。他們通常是選擇在婚禮前舉行一個盛大的哈福拉,再由準新郎贈送給準新娘珠寶,寓意願意照顧關心和包容準新娘,並且帶給準新娘快樂。——伊斯蘭教習俗

一向循規蹈矩的布魯斯人會通過媒人、親朋好友介紹而認識他們的未婚夫或者未婚妻,而訂婚也是以一種家庭形式辦理,有時會是書面的合同,確定訂婚後一到三年結婚。在訂婚的時候,新娘的家人就為她準備好嫁妝,並且新郎還要把新房準備好。訂婚之後,新郎需要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去新娘家拜訪。而且只有在結婚儀式一個星期後,新郎新娘才能單獨相處。——布魯斯習俗

訂婚跟結婚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個宗教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會有不一樣,對於結婚來說,訂婚只是結婚的一個過程,訂婚戒指就好像合約一樣,是訂婚的信物。代表這兩人結婚的約定,等到結婚時期,再把訂婚戒指摘下,換上結婚戒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