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避寒暑——四季養生?

  中醫認為,人生病的原因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其中外因說的是春夏秋冬四季變化,這裡所說的“寒署”就是泛指這些四時之變。只要能夠針對這些氣候變化,適時採取相應的養生措施,就能防病延年。

千萬別把感冒當小事

  感冒是我們日常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人也不怎麼在意。但事實上感冒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各個季節都有可能發生,如果調理不當,可能引起肺炎、腎炎等病症。而且本身感冒症狀和肝炎、肺結核等病的症狀有相似之處,一旦耽誤病情,後果非常嚴重。

龐大的“感冒家族”

  中醫認為人生病的原因無外乎是有三個原因,分別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這是古人根據長期以來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在這裡我著重講一下外因。大家都聽說過外因致病,那什麼是外因呢?外因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對於產生的寒熱溫涼的變化,我們稱之為六氣,即為風寒暑溼燥火。

  這些會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呢?比如說風,一個人說感冒,受風了,木身身體內又有寒,風與寒一結合於是就出現了風寒感冒。風寒感冒表現在外的症狀可能是四肢怕冷,流的是清涕,甚至於吐的痰也以白色的為主。還有一種情況是在身體受風的時候,體內是有內熱的,那麼這就是風熱感冒。風寒型感冒與風熱型感冒在臨床上的區分主要體現在:風寒型感冒惡寒(怕冷),風熱型感冒不惡寒;風寒型感冒多無汗,風熱型感冒有汗;風熱型感冒偶有痠痛;風寒型感冒舌苔薄白風寒型感冒四肢痠痛,風熱型感冒舌苔薄白或微黃;風寒型感冒痰多清稀,風熱型感冒痰多黃綢;風寒型感冒口不幹,風熱型感冒口乾欲飲。

  一般而言,我們以這兩種感冒為主,但還有一種是傳染性的,那就是流感了。

  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別主要是途徑的不同。普通感冒獲病的途徑一般來說是從皮毛而人,比如說我們出了一身汗後,皮毛就閉住了,於是這個邪就是從皮毛而來。,然後出去受風而具有傳染性的感冒則不是單單從皮毛而人,它還有另外的途徑,就是從口鼻而人這就是流感了,於是也就有了傳染性。一般的風寒感冒、沒有傳染性。

  還有一些感冒發生在暑季與暑秋之間,如暑溼感冒、寒包火型感冒等等。這是中醫對感冒的一個簡單的分類,這也是風邪襲人的一個特點。

青黴素不是萬能的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有1 -- 2周的生命週期。現在並沒有什麼能立竿見影的靈藥,而且感冒徹底痊癒至少需要1周左右的時間。另外,感冒是一種常見病,其治療已形成一定的程式及方法,因此感冒沒有必要一定要去大醫院排隊掛號找專家診治。

  人們現在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感冒了就去吊幾瓶青黴素。其實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首要治療原則就是抗病毒。而青黴素是抗菌消炎藥,只有在有細菌感染的時候使用才有效。所以,一旦感冒,一定要對症、對因選用適當的療法和藥物。

  不少感冒患者一有病便跑藥房,往往忽略了病的診斷。但購藥者畢竟不是醫生,自己很難對症用藥。所以,如果自己不能辨識,最好去醫院請內科醫生診治。另外,有一些治療感冒的西藥有些患者不宜服用,這也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有一些人患上感冒後置之不理,總認為幾天之後就會自愈。但是專家指出,感冒自愈能力與病毒的毒力、機體的抵抗能力和病後護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如果病毒的毒力弱、機體抗病能力強,再加上日常護理得當,就容易自愈;反之,如果病毒的毒力強、機體抗病能力弱、護理不當時,不但不能自愈,病情反而可能加重或併發其他病症。

  感冒很容易引起併發性急性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腎炎等疾病。另外,有些疾病的首發症狀與感冒有相似之處,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麻疹、猩紅熱、肺結核等,如果不注意區分,延誤了病情,將會造成嚴重後果。

  需要特另指出的是,很多孕婦都因為怕用藥治病會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患了感冒也不敢用藥而硬挺,其實這樣也是不對的。因為孕婦患上感冒後,胎兒在宮內會感到缺氧,致使胎兒腦細胞的發育受到影響,此時該用的藥還得用。

  以上這些情形,多半是由於對感冒缺乏正確認識而產生的。專家強調,治療感冒一定要對症選藥、合理用藥。平時要注意預防,尤其是體質虛弱的人群,要加強鍛鍊,合理調整飲食。對於風寒感冒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 而對於風熱感冒則可選用板藍根沖劑、桑菊感冒片等。

感冒好了並不算完

  《黃帝內經·熱論篇》中說:“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患病期間或剛剛病癒,必須注意飲食,否則會復發。總的原則是食勿過飽,在感冒高燒期間,如果飲食過多,更能助熱,所以更應該禁忌;但是也不能過飢,過飢則營養不繼,從而影響自身抵抗力,於身體恢復無益。總之,既不能過飽,也不能過飢,飲食調養,至關重要。特別是溫熱性疾病將愈之際,胃氣空虛,食慾增進,如果不加節制,必然會為飲食不當而復發。

  適宜原則:清淡、流質(蔬菜、米粥、米湯)

  禁忌原則:腥葷、油膩、肥甘、辛辣(海蝦、羊肉、油炸、胡椒、辣椒等食物)

各個季節都有典型的病症

  中風在春天,中署在夏天,肺病多發於秋天……天地四時之氣不同,每個季節都會有它獨有的特徵,因而各個季節所易發生的病症不同,我們養生所應該注意的問題自然就會不一樣。

遊走不定——善變的風邪

  風邪是中醫病因之一。風為春季主氣,風邪致病多見於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發病。風邪致病有內、外風之別。外風由自然界風邪侵入而致,凡寒、溼、燥、熱等多可依附於風而犯人,如風寒、風熱、風溼等。風邪可以說是外感疾病的先導。風為陽邪,其性開洩,具有生髮、向上向外的特性。因此風邪常傷人上部和肌表,而出現汗出、惡風、頭痛面部浮腫等。風性善行數變,具有發病急、變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狀變幻無常的特性。如遊走性關節疼痛;面板痰癢,發無定處,此起彼伏;以及“,},風” 的摔然昏僕等症;:

  《素間·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風性主動,導致病況多動搖不定。凡臨床上的眩暈、震顫、四肢抽擒,甚則腳弓反張等,多屬風的病變。內風則多由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而生,如肝風內動的頭目眩暈、四肢抽搐,甚至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風邢襲表容易造成痺症,其最常見的是風溼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也分兩類,一類叫風溼性關節炎,一類叫類風溼。我們怎麼去劃分類風溼和風溼性關節炎呢?比如大關節紅腫脹痛一般來說是屬於風溼性關節炎,但是小關節變形造成的疼痛往往是類風溼,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風溼性關節炎在治療上目前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有一定的辦法,但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當前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沒有特別好的解決方法。

  那麼風的特徵是什麼呢?前文已經介紹到了,風是遊走不定,善形而數變的。當感覺身體內還會有疼痛在體內遊走的時候,一般來講是受了風邪。大家有個誤區需要走出來,就是認為腦血管意外也是由中風引起的。其實這是兩個概念,腦血管意外那個風是內風,是肝風內動,所以《黃帝內經》裡邊講叫“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而我們議裡說的風是外風是外感,這是兩回事。

秋冬季節—養腎的最佳時機

  冬季是新陳代謝能力最低的時候,尤其是一些體弱多病之人,常感手足不溫,畏寒喜暖。這是由於代謝水平較低,能量和熱量供應不足導致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常說的“火力不足”。中醫把這種火力稱之為人體內的一個臟器“陽氣”。中醫認為,陽氣發源於腎,腎不僅僅是還被稱為是“先天之本”。值得強調的是這裡所說的腎是功能上的腎,《黃帝內經》中將“臟腑”的“髒”以“藏”這個字表示,這才是正確的,所謂藏者,藏(音cling )。中醫認為,腎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也就是說腎有滋養各以也臟腑組織器官等功能的作用。因此,腎精虧損將直接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是導致諸多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黃帝內經》上有這樣一句話叫“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那對於“春必病溫”是怎樣解釋的呢?就是說到了春天,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之時,一些微生物也在復甦。所以為什麼說流感也好,感冒也好,會在春天發生,原因就是冬傷於寒。

  在這方面,大家也存在一些誤區,有人認為冬傷於寒就是冬天養生沒養好,體內有寒,冬天受寒而到了春天發作,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沒有一種寒能在體內潛伏一個冬天而不發作。“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我們要從完整意義上來理解,這其實是一個養生概念。所謂冬傷於寒,是冬傷於寒水之髒,也就是說腎精,冬季如果對腎精沒有固護好,經常使得陽氣開洩於外,春天就容易生病。這就是為什麼冬季要養腎了。秋冬兩季是收藏的季節,到了冬天我們就應該在思想上、在意識上、在行為上相對蟄伏,將體內的精氣神固守住,不要讓它隨意的宣洩。秋季也是這樣的,這個時候寒水之髒沒有得到傷害,到了春天,人就不會因為外感來襲而導致疾病發生。

  所以我們秋冬季的生活起居要規律,比較適宜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這樣不但能夠增強腎氣功能,還會因“腎主納氣”,而幫助肺氣呼吸,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飲食上,其基本原則為避開生冷、豁硬食物,無病之人可適當滋補,有病之人須在醫生指導下滋補。在精神調養方面,冬季更應精神內守,及時調整不良情緒,心態和緩,以順應天時。可以選擇陽光充足的時候,多晒太陽,這是調養情緒的最佳天然療法。

蓄香佩蘭荷葉湯—防暑養生的妙方

  《黃帝內經》中說:“順四時而適寒暑”,“服天氣而通神明”。夏秋相交之際,天氣以暑溼為主,容易引發很多疾病。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是暑。在中醫上暑就是熱火相加,比熱還熱稱之為暑,一般的發生季節就是在夏秋之季,從夏至日後為暑。一般的,在這個時候容易感受暑邪,比如中暑,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所看到的中暑往往是暑必加溼,不是說單一的中熱中暑了,而是往往還有溼氣,所以在平時預防是很關鍵的。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蕾香佩蘭荷葉湯:鮮蕾香l0克,鮮佩蘭10克,鮮荷葉10克,這三樣煮水。在夏秋之際喝此水,喝上三五天就可以達到御天地不正之氣的作用,能夠實現防暑的效果,同時還能為秋季養生打下基礎。

運動、飲食—抵禦溼邪的絕佳法寶

  溼邪可分為內溼和外溼兩類。一般把外界潮溼之氣侵人人體而發病稱外溼,外溼多與季節、氣候、環境有關。還有一種溼是因飲食不節,使得在你體內由食物化聚成的溼。這種溼損傷脾胃,以致脾陽不振,水溼運化失常,溼從內生而發病,稱內溼。

  那麼如何避免體內的這種由因食而生的溼氣呢?其實有很多的辦法,可以少吃一些祛溼的東西來改變一下不良的生活習性。那什麼容易聚溼呢?比如說貪涼容易聚溼,喝濃茶容易聚溼,經常喝涼啤酒容易聚溼·,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運動量達不到也容易聚溼,如果活動量足夠那就很容易把一些誘導性的因素實時地排出體外,從而不會導致溼的形成,也就減少很多疾病的發生。

  所以預防溼邪最好的辦法除了對外界的潮溼要引起足夠的注意以外,還要注意飲食和運動。

梨也能救命——秋操的預防

  中醫學將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歸納為“四時”與“六氣”。“四時”即春、夏、秋、冬四季,“六氣”是指不同季節中出現的風、寒、暑、溼、燥、火六種氣候特點。

  “燥”是秋季的主氣。“秋燥”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天氣燥熱、溫度偏高,相對溼度偏低而空氣乾燥。這時候有種肅殺之氣,會傷及我們的肺,那麼如何去防這個燥呢?

  其實方法也很簡單:以鴨梨兩個配以杏仁十克煮水,便可達到預防秋燥、潤肺化痰的效果。另外還可以多吃點孽算,在菜裡邊多吃點百合,這些都是些好辦法。

  另外在夏秋季節還要注意預防火熱之邪。火熱之邪就是六氣風寒暑溼燥火中最後一個。火熱之邪一般都是發生在暑季,這個時候驕陽似火,對火的預防以清熱之法為主,以達到一個防暑降溫的效果。

“非典”型別的傳染病毒——戾氣

  為什麼我們會生這樣和那樣的病,就是因為我們人感受外感而導致的。一般而言,這與風寒暑溼燥火這六種氣有關。這六氣是天地間的邪氣,也是導致人體發生疾病的常氣。之所以叫做常氣,就是因為雖然六氣傷人,但是它是屬於正常的,它是天地之間這種自然之氣,它井不具有傳染性。而天地間還有一種神祕的東西,這個東西在古書中有記載,明代名醫昊又可在 <瘟疫論》中提到:“夫癮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溼,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因為古時候科技不發達,就將其稱為決氣。這是一種自然界的毒病之氣,發病較急、與普通的六淫邪氣不同,它具有傳染性強、易於流行、病情嚴重、一氣一病(即一種庚氣導致一種傳染病)、症狀不同的特點。庚氣的發生是很多原因共同導致的結果,包括氣候、環境、飲食及社會因素等。氣候因素,就是指天氣的反常變化,例如酷熱、嚴寒、久早、洪澇等;環境及飲食因素,是指空氣、水源、食物等受到決氣的汙染;社會因素就是指社會動亂、戰爭,以及政府對疫病的預防工作不完善。< p>

  庚氣實際上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病毒,所以外感在中醫來講我仁稱之為溫病。溫病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經呼吸道感染,而且會出現逆轉的情況發生,危及生命。這等於現代醫學說的傳染源,可見我們對疾病的認識來源於實踐並且很科學。今天,現代醫學已經證明,溫病就是我們所描述的部分傳染病的總稱。

  有人會問,怎麼還有一個溫疫呢?溫疫也叫做瘟疫,一人受病謂之溫,一方受病謂之疫。也就是說我一個人感冒了可以稱為是溫然而這個人接二連三地傳染,然後互相交叉傳染,以至一個區域內都發病,這就稱之為疫。這就是六氣和決氣的區別,六氣不具有傳染性,而決氣具有傳染性。

  疫是有傳染性的,我國發生的“非典”就是典型的溫疫。然而為什麼有的人感染上了而有的人沒有感染上呢?有句話說的很好:“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就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了,好比沒有家賊引不來外鬼。只要我們採取了積極的預防措施,疾病就不會找上門來。

  清代的溫病學家吳鞠通在他的《溫病條辨》裡邊對於溫病的提綱,有這樣的描述:“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那麼如何預防外感疾病的發生呢?那麼也是八個字:“去掉內熱,當然清爽。”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外感疾病發生的真正的原因,首先是體內有陰虛或者是內熱,這些是潛在的致病的內因。然後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氣和一些有傳染性的病菌作為外因才會乘虛而人。

秋季養生,注意收斂

  從四季的屬性來說,秋季主收藏,特徵是收數。那麼所有的養生活動,還是要以平為期、以和為期,以陰陽之平衡為主,還要清肺氣,就是不要將這些氣與性情洩在外面。

牛肉也可以治白眼

  從四季的屬性來說,秋季主收藏,特徵是收斂。《黃帝內經·素問》中曾提到秋季以肅殺之氣為主氣。那麼,秋季來臨之際,我們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應該怎樣養生呢?

  在講秋季養生之前,我想說一個故事。我祖父曾給一位患者看病,就是趙丹的夫人黃宗英。

  有本小說叫做《雁南飛》,這裡有個情節就講到黃宗英。在她年輕的時候,有一隻眼睛翹自眼,就是歪的。這本書裡描述,她遍求京城名醫,吃了許多藥,都沒什麼效果。後來,她找到了我的祖父孔伯華。我祖父用什麼把她治好的呢?很簡單,就是一片生牛肉。

  我祖父讓她每天在歪的眼睛那裡貼一片生牛肉。每天一換,大概貼了半年多,她的眼睛就逐漸正過來了。在這本書中還描述到,連她自己都記不清當初是哪隻眼睛歪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這是與收縮有關的。古代有一種殘忍的刑罰,就是用一張剛剛屠宰的新鮮生牛皮,把人裹起來,裹起來之後放到太陽下面暴晒。大家都知道這會造成什麼後果:牛皮是有收縮作用的,人在裡面就活不了會被活活悶死。

秋天為何會腹瀉

  我所說的這些現象和故事,與秋季養生有什麼關係呢?秋季是肅殺的季節,特徵就是收斂。從春夏秋冬的屬性來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果我們想要用健康的身體來適應秋天的肅殺之氣,就要從精神和飲食等各方面進行調節、收斂。

  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對秋季養生有很詳細的描述,它的原文是這樣說的:“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這是說,秋天的三個月,可以說是容平之季。世間萬物,該開花的開花了,該結果的結果,已經是平靜安定的時候了。秋天風高氣勁,地氣清肅。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後邊有詳細的描述就是:“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就是公雞打鳴的時候你就該起床了:天剛剛黑你就該睡覺了。這是從起居方面來說的。

  從精神方面,是這樣描述的:“收斂神氣。”你要將自己的精氣神收斂回來,使之安寧。這樣,才能緩解秋天的肅殺之氣。它的後面還有描述說:“以緩秋刑,使秋氣平。”那麼,所有的養生活動,還是要以平為期,以和為期,以陰陽之平衡為主。接下來,還講到要清肺氣,就是不要將這些氣洩在外面。

  大家知道春生夏長,也就是春夏兩季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這種志與氣開洩於外,不開洩是不行的;但是到了秋天就恰恰相反,要回斂要回收,這與我們的肺有很密切的關係。因為從中醫五行學說中五臟的這種對應關係來看,秋季與肺是相對的。在前文中的五臟體系結構圖中大家也都看到了,於是秋季養生的關鍵也就出來了:秋季主要養肺。我們要使自身的肺氣達到一個非常清爽的效果才行。有一個成語叫做秋高氣爽,如果沒有健康的休魄是感受不到秋高氣爽這種意境的。

  如果違背了秋季的養生原則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在《四氣調神大論》裡邊講到我們的這些做法是屬於“秋季之應,養收之道”。秋季養生養什麼,就是要順應收的這種屬性,如果違背了它則傷肺,而到了冬天那麼就會發病。發什麼病呢?冬為損瀉。這個損瀉實際上就是一種腹瀉,但是我們現代都市人群實際上還到不了冬季,一到了深秋就開始腹瀉了。有的人在夏季後期就開始腹瀉,這是因為夏季沒養好,那到了秋天則更厲害。

  在夏秋之季這種天氣轉換的時節,這時本身氣候就是以署溼作為一個主氣,天氣又非常潮悶,因此有些人就會犯這樣的錯誤:因暑貪涼。因暑貪涼直接導致的後果前文也提到過,就是要傷脾胃,於是到了秋天那麼就會產生腹瀉,用不了等到冬天,秋天已經顯現出來了。此時秋天若不按照秋季養生的基本準則,那麼到了冬天則不僅僅是如《黃帝內經》所說的“逆之則傷肺,秋為饗洩”的結果了,也就是說就不僅僅是傷肺和腹瀉的問題了。

謹防支氣管哮喘

  現代都市人群易患外感疾病。秋天氣主燥,感受到燥溼之氣,容易患支氣管炎,中醫上將支氣管炎叫咳嗽。除了咳嗽外,還易患支氣管哮喘,也就是中醫裡的哮喘。實際上,哮喘是從急性支氣管炎轉成慢性支氣管炎的。如果處置和治療不當,就會發展為支氣管哮喘。那麼,從中醫的範疇來講,還包含肺氣腫這種疾病。如果老年人感覺稍微活動一下就氣短,那麼,就可以考慮是不是肺氣腫。有的人除了氣短,還有胸悶心悸這種症狀,這種情況就要考慮是不是肺源性心臟病。

  這麼一看,秋天容易發生的疾病還是很多的。秋天的天氣變幻莫測,忽冷忽熱。這種時候,我們的面板表面首先就會受寒。肺主皮毛,因此首先傷肺,可能導致大葉性肺炎、風寒感冒等疾病。中老年人身體本身就有些宿疾積留在體內,如果說,本身就長期患有高血壓,往往又會因此而引起腦血管疾病。這時寒主收引,人體中的血管會收縮。老年人的血管比較脆、堅,血管內的壓力增大,疾病因此而生。

火旺之年,預防肺火

  肺是我們的嬌髒,都市人群多為熱火相加之體,加上秋天的肅殺之氣此之外要尤為注意預防肺火。青壯年就主要是清肺熱,老年人除還可能存在的肝腎陰虛狀況,在養生上更應該注意一些。

如何清除肺火

  秋天的氣它是主燥的,按照外感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氣而言,主要還是屬燥屬溼的。我們感受到這兩種氣容易患什麼疾病呢?最容易發生的就是支氣管炎。從中醫上講是沒有支氣管炎這個詞的,在中醫上叫咳嗽。另外還容易得支氣管哮喘,中醫同樣沒有支氣管哮喘這個詞,在中醫上叫哮喘。實際上哮喘應該是從急性支氣管炎轉成慢性支氣管炎,如果治療不當就會進而發展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從中醫的範疇裡邊還包含了一類疾病,那就是肺氣腫,比如像有的人感覺到氣短,稍微一活動一下就氣短,在這種情況下就考慮為可能是肺氣腫。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人除了氣短以外還有胸悶心悸的症狀,那麼這種情況就應該考慮為肺源性心臟病。所以你看這樣一說的話,秋天容易發生的疾病還是非常多的。

  在感受秋天的氣候的時候,很明顯它是一種變幻莫測忽冷忽熱的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的皮毛就首當其衝容易受寒,而在五臟體系圖中我們看到肺是主皮毛的,於是這就首先是傷肺,因此還會導致一些像大葉性肺炎、風寒感冒這類疾病的發生。而對於一些本身就有宿疾積留在體內或者說長期有高血壓的老年人而言,則往往又會引起腦血管意外這類疾病發生。為什麼會發生腦血管意外這個疾病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空氣中這種寒主收引,寒主收引的話則引起人身體的血管收縮,在這種情況下血管的收縮導致了血管內的壓力增大,於是也就容易引發心腦血管意外。

  火旺之年,防火就極為重要。肺是我們的嬌髒,秋季應如何預防肺火的發生呢?

  現代都市人群因工作壓力過大與飲食不規律,而多為熱火相加之體。這些體質之人本身就容易得熱火相加之病。到了秋天,趕上秋天的肅殺之氣,我們要尤為注意。

  首先,要預防肺火。肺為嬌髒,既不耐寒,也不耐熱。不管你是感受風寒或風熱,都會傷肺。無論是從傷寒論,還是從瘟病學方面來講,我們對肺都有描述,尤其是瘟病學。在《瘟病條辨》中,對於傷肺這一塊,有這樣一句話:“瘟邪上受,首先犯肺。”那麼,肺會被傷在哪方面呢?便祕就是其中一種。裡,你的肺被傷了,就會影響到大腸。從中醫上來說,肺與大腸相表我們都知道,大腸是管糟粕傳遞的,是大便傳遞的通道。所以,秋季養生,先防肺火。

  火又分為實火與虛火。老年人與年輕人又各屬哪種體質?如何進行調養和預防呢?哮喘是秋季高發疾病,什麼體質的人是哮喘的高發人群?哮喘病人如何從飲食及運動上進行防範呢?

  一般來說,青壯年屬於實火,老年人屬於虛火。調養與預防實、虛火,在方法上雖然有相通之處,但還是有一些差別的。對於青壯年來說,主要是以清肺熱為主。老年人除了要清肺熱之外要考慮到老年人可能會存在的肝腎陰虛的狀況。於是,根據這一點在養生上就要有所區別。

  哮喘是一個很難治療的疾病,往往到了秋季預防措施沒有做好的話,就容易在這個季節發作。其痛苦難以言表。

  哮喘的發作的主要還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多與我們體內的痰溼有很大的關係,就是痰淤於內。怎麼來理解這個間題呢?

  就是痰會隨著我們呼吸的這個氣的升降而出人。當呼吸的時候,痰是會隨氣而出的,可就在出的時候在喉嚨這個位置會形成一種淤滯,也就是淤塞在這個位置。那麼中醫對哮喘的這種描述叫做“喘是以吸而言,哮是以鳴而言”,統稱為哮喘。

  老年人常常會有這種疾病發生,尤其到了秋季開始的時候,由於夏季沒有保養好又加之自己是一個痰溼體質,再加上一個熱火相加之體,於是在外來風寒來襲的時候就會引發內熱的疾病。“熱淤於內,感而即發”。這樣一來,若是痰再出不來,那麼這個痰則會膠固於隔中,隨這個氣體的升降相出入卡於這個喉嚨這個位置,從而使哮喘發作起來,進而到了冬天很有可能就一發而不可收拾,後果非常嚴重。

  從哮喘的內因上來說,一般是或因飲食不當,或因情志,或因勞倦,或因過敏。從中醫上講我們給它歸納為這樣三句話,叫做“內有塑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服有膠固之痰”,這三種原因相加也就形成了哮喘之氣。

  所以說秋季不注意養生就會容易引發這樣的疾病,那麼如何去防治它呢?這裡有兩個方法推薦給大家。一個方法呢是從飲食上通過一些食療來調節,能夠有效地防止上述疾患的發生或者說是防止這些疾患的復發;另一個就是:買半斤五味子,用五六斤或者是六七斤的白水煮半個小時,之後將這一鍋湯放置在陰涼處放涼,放涼以後往這個裡邊放二十個生雞蛋,之後在上邊給它壓一個東西把它給封藏起來;注意不要讓太陽晒,而是放到陰涼處儲存,這樣的話大概泡十五天到二十天。對於平時有哮喘的這些症狀的老年人,可以每天吃一個雞蛋,怎麼吃呢?每次吃的時候你拿一個出來,用熱水而不是開水泡五分鐘然後把這個雞蛋開啟喝裡邊的雞蛋湯,這個偏方對於緩解哮喘症狀有非常好的效果。

情志收斂。注意食療

  秋季養生,要做到從情志上進行收效,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同時,以食療為輔,時常喝一些滋陰的粥,清除體內垃級,從而達到預防疾病、養生長壽的目的。

  我有兩個小方法,可以幫助大家調節身體,防患以上疾病。一個方法是從飲食上,通過食療來有效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或是復發。另一個就是“以靜養身”,別做劇烈運動,但可以嘗試一下太極拳。

滋陰珍透,沙蔘銀耳粥

  我給大家推薦兩個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喝。一個是沙蔘銀耳粥,就是用50克沙蔘,50克銀耳,洗乾淨放到鍋裡煮。有的人想放點冰糖,我認為,糖是能夠化熱的,所以為了保證粥的效果,最好不要放冰糖。要是嫌一點味道都沒有,可以就點鹹菜吃,但是也不能吃太多。大家喝沙蔘銀耳粥,早卜、晚上、中午吃都可以。這種粥,隔日吃一次。可以有效地清除你體內的廢物,同時還可以滋陰。消除了致病的內因,那麼,外因就不可怕。

  這就應驗了《黃帝內經》中的兩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

弄腎良品。生地麥東粥

  除了沙蔘銀耳粥,還有一個生地麥東粥。藥,主要是滋陰的。這個粥比較適合老年人。生地和麥東是兩味中就是用克麥東,把它們煮成粥,大約煮二三十分鐘後食用肝腎陰虛,有很好的治療作用。50克生地、50對於老年人的

情志收斂 以靜養生

  關於秋季養生,要做到從情志上的收斂。不要做劇烈的運動,讓自己大汗淋漓。散步、打太極拳,這種靜一些的運動,都比較好。我還給大家介紹一個很實用的方法,我管它叫太極收斂法。這個動作就是在兩隻手起來的時候,用意念想象,將氣引到兩眉之間,這叫祖竅穴。從這裡進去,收斂回來,然後順任脈下行,到腹部,氣沉丹田,周身放鬆,再還原。實際上,它就是將你的精神收斂間來r,做的時間大約每次兩三分鐘,動作要點主要是吸氣,呼氣。吸氣的時候要儘量綿長,把全身開啟;呼氣的時候也要儘量均勻平緩一點,讓節奏慢下來是關鍵。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