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的聽、看、說、讀四步走?

Tags: 孩子, 英語, 母語,

英語啟蒙的聽、看、說、讀四步走

↑英語學習,和其他任何學習一樣,就像在田野間摸著麥芒走路,感受著、體驗著、領悟著、享受著。

英語學習,想來我們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切身體會。可以說,我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來學習英語,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至少du媽的英語就不怎麼樣。所謂的不怎麼樣,無非是聽不懂、不會說。應試教育、啞巴英語說的就是這種。

面對我們的孩子,應該如何學習英語呢?如何學習,才能擺脫聽不懂、不會說的窘況呢?dudu現在4歲半了,這幾年du媽對於孩子英語學習的觀念轉變以及摸索實踐,分享與大家,共同探討進步。

觀念的轉變

說到觀念的轉變,沒有辦法迴避兩個博友。一個是寶寶英語,一個是安妮鮮花。在接觸這兩個博客之前,du媽對於“英語啟蒙”並無概念,並且受同事的所謂“經驗之談”影響,認為孩子沒必要很早就開始學習英語,或者說學早了也沒用或是沒啥用。在胎教和早教中,du媽認識不夠,甚至於,還比較排斥孩子學英語,理由就是:中國話還說不好,學什麼英語呀!主要還是擔心語言混亂。這種狀態持續到dudu2歲11個月。這個時候,接觸到了寶寶英語和安妮鮮花。寶寶英語是一個在加拿大的華人爸爸寫的自己兒子學習英語、法語、漢語、西班牙語的經歷,並通過這個學習過程,摸索英語母語化的可能和方法。不多的博文,du媽一一拜讀,可以說是如飢似渴。拜讀的過程,基本是洗腦的過程。du媽頓悟:孩子的英語學習,還是越早越好!於是,dudu開始了看原版英語動畫的生涯。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次半小時。這之後,又買了安妮鮮花的《不可錯過的英語啟蒙》,和寶寶英語理念相同,那就是孩子英語學習前期,一定要多聽,也就是磨耳朵,而適合的英語動畫正是一種很好的“教材”。

關於英語母語化,這個詞,du媽感覺相當準確,但真正能做到,實在是不容易。英語母語化,就是像說母語一樣,沒有思索和翻譯的過程和痕跡。既然是母語,就得想想咱們孩子的母語是怎麼學的?是不是咱們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一遍遍不停地說給他聽,讓她看嘴型,而成人之間的交流也從來不迴避孩子?這就是所謂的語言環境。從出生到會說話,至少經歷7個月的時間,孩子才能發出第一稱謂“媽媽”或是“爸爸”,大概到2歲左右,孩子的母語語言交流就基本完全建立。(這個時間,參考的dudu的學說話經歷。)

英語啟蒙的聽和看

既然想把英語母語化,沒有語言環境怎麼辦?藉助前面提到的原版英語動畫。之所以要藉助英語動畫,有幾個原因。一是家長擔心自己的口語不好,發音不準,對孩子進行誤導;二是英語動畫有圖有真相,孩子接收語音的同時,可藉助圖像進行對照理解;三是建立一個模擬英語環境。後來在外教的英語學習中,du媽也發現,外教教學基本採取的是實物教學法(比如,拿一個蘋果,一遍又一遍的教孩子們說:apple apple apple。就像咱們教孩子學說話一模一樣。這和咱們以前翻譯式英語有很大差別。)。

dudu的英語動畫,多數來自於網絡。確實,這些資料發音優美,畫面清晰。其中,dudu最喜歡的有這樣幾個:《peppa pig》(4碟)、《leap frog》(12碟)、《100 songs》、《parade english》(2碟)、《baby first》《thomas》《Dora》《go go》《big brother》等16碟,此前,中央臺少兒頻道的洪恩英語也相當不錯。畫面、發音、每個片段的時間長短,都非常適合小孩子。《布奇樂樂園》裡面有個英語小劇場,儘管是外研社開發的,但個人感覺相當失敗,依舊是我們深惡痛絕的中國式英語。

↑三十多張碟片,dudu自己選自己換,烏拉烏拉地看的個熱鬧。

看英語動畫片,大概堅持了一年。du媽發現,dudu會肌哩哇啦說“外語”了,但卻讓人聽不懂。問題來了!虛擬的語言環境下,孩子是學不會英語的。這個時候,必須有人為教學。趕上幼兒園有每天半小時的外教興趣班,趕緊報名了。

英語啟蒙的說

剛開始,輸出很少,甚至沒有。那時,媽媽告訴自己:不要期望太多,堅持就好,努力過就好!聽力“積累”了一年左右,張嘴就是肌哩哇啦,dudu自己還很得意,自己講的都是“外語”。可實際上別人並聽不懂。記得單位年會,dudu自告奮勇上臺表演英文歌,肌哩哇啦唱了很長的一段,震驚全場。一個海歸女同事讚不絕口,du媽迴應:她瞎唱的。人家恍然:我說怎麼都聽不懂?哈哈

既然咱自己教不了,那就得找外援。幼兒園每天半小時的外教興趣班(派樂多教材),學了一個學期,有一定的效果。但問題和苦惱又來了!這個外教班的老師總是換來換去,發音也五花八門,比如西紅柿發/tomeito/的音。這讓du媽很是苦惱。於是,又著手找尋專業英語學習機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和其他人的交流,du媽也漸漸釋然。孩子學中國話的過程,也是不斷矯音的過程,英語學習也應如此。於是,報了外面的英語學校,每週兩次課,每次一個半小時(中間有喝水上廁所短暫休息時間)。同時,幼兒園外教興趣班依舊保留,每天半小時,就當是個日常英語環境吧!

顏色、數字、水果名稱等,dudu會了不少了,簡單的對話也會一些。“I am ...”“this is ...”“it·s ...”這些簡單句型基本會用。有天,在門口換鞋出去,dudu對媽媽說:“I want a shoes.”說實話,猛一聽到這句話,媽媽很吃驚,也很驚喜。儘管這句話不完全“正確”。總體來說,前期的聽力積累,還是發揮了作用,dudu的語感相對較好。對英語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英語啟蒙的讀

接下來,du媽開始考慮導入英文閱讀。關於英文閱讀,du媽自己感覺,應該建立在兩個前提下,一是聽力積累,二是繪本選擇。沒有聽力積累,硬生生讓孩子來接受英文閱讀,想想也知道後果,孩子肯定不喜歡或是不專注。關於繪本選擇,句型重複,畫面清新的繪本,感覺更適合初學者。dudu最初讀的幾本,比如《flowers》《what is this?》《max in a tree》《put your clothes on》就很合適。

還有關於閱讀的方法,建議全英閱讀,否則英文閱讀就失去意義了。至少前幾遍應該全英,待孩子有個基本認識之後,再把意思告訴孩子,幫助理解。這樣一來,孩子對這本書的認識就建立在“英文書”的基礎上了。切忌讀一句英文翻譯一句漢語。事實上,關於“意思”,孩子通過畫面也能瞭解個大概。如果家長覺得難以理解,可以想想實物教學,一個道理,這樣就不難做到了。

dudu四歲半,正規的英語教學剛剛開始,據說26個字母要用一年來學習。學字母、學發音,學和字母相關的單詞、歌曲、兒歌、遊戲、故事。每次學的都很開心,媽媽也很欣慰!

除了自己在家親子閱讀外,du媽自發組織的讀書會也開始引入英文繪本。希望通過這種集體閱讀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孩子對英文閱讀的興趣。孩子們彼此之間比著賽地大聲朗讀,效果還是很不錯的!甚至於,這種熱情一直持續、延伸到讀書會結束回到家以後的英文閱讀。

只有四歲半的dudu,自然談不上寫啦,不論是英文還是中文。

英語學習,不容易,任重道遠!摸索中前進!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