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考前40天,還能做什麼??

原文地址:考前40天,還能做什麼?作者:rdfzsang 離高考只有40多天了,才發現還有那麼多知識一片空白;或者都知道一點,卻都如霧裡看花;或者,許多知識糾纏在一起了,關公戰秦瓊,混得一塌糊塗。怎麼辦?40天,還有的救嗎?很多考生開始彷徨,焦急,浮躁。  其實,不用著急。我的觀點是:力戒浮躁,合理規劃。  高考那麼多科目,每天的複習不可能科科都兼顧。每天晚自習,只要重點複習兩個科目就行了。具體來說,當天老師重點複習課本的科目,回家後可做適當的練習題;當天老師重點講練習的科目,回去後要回歸課本,對知識做個梳理。  另外,課堂上老師複習細緻的內容,可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及時消化;課堂上老師複習不夠完整的,回家後要強化。一週結束時,不忘在週末回顧這周的複習。  打游擊戰,見縫插針  要懂得見縫插針利用空餘時間。比如從寢室到教室的十幾分鍾裡,可以在腦子裡快速過一遍昨晚的複習內容;每天中午、下午放學時段往往是無所事事時候,有心的同學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時間,留下來再做一篇英語閱讀、背一首古詩詞,把比較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甚至蹲廁所時,都不妨把揣在口袋裡的單詞本名言警句或古詩文名篇拿出來看看。這個時候不要給自己下任務,翻到哪裡看哪裡,能記多少算多少。往往效果很佳。  查缺補漏,歸納總結  無論哪個階段複習,懂得歸納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項都很重要,一個小漏洞就是一個潛在的失分點,必須“分毫必較”。所謂的歸納總結,有兩個方面,對課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和對練習、試題的歸納總結。可以試著歸納課本知識體系,尤其是文綜科目,看看課本的目錄,從全局著手由大的知識板塊到各個小的知識點,分析各部分聯繫,形成一張網絡,通過聯想延伸來記憶。這樣一來,哪部分比較薄弱就可刻意加強。同時,對於典型題目,要歸納出各種常規方法,但不要滿足於只用常規方法。試著用發散思維,思考有否其他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最為簡便。這樣做既鍛鍊了思維也鞏固了知識。把歷次月考試卷拿出來,整理整理,看相同題次的題,看自己的經驗教訓。印象會很深刻,也會大有收穫。  勞逸結合,精力充沛  人不是機器,腦子也有一定的彈性限度,當發現自己讀不下去或心情煩躁時,應拋下書本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像聽聽音樂、打打球,甚至是看看電視。玩是為了有更好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應毫無顧慮地放鬆。當然,放鬆也不能無限度,不玩那些需要時間長、會讓自己沉迷於其中的項目。像看電視,最好不要選擇連續劇;看閒書,可以選擇雜誌,不去看太長的小說。最好是在玩的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像一些時政新聞,就是不錯的選擇。等情緒調節好了,再回到書本中。另外,越臨近高考越要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打羽毛球、散步、跑步,每天堅持半小時至1小時的運動,勞逸結合不僅能排解高考前的壓力,更能幫助自己恢復精力、健康迎考。  現在距離高考只有40多天,學生已經進入模擬階段,培養答題技巧也非常重要。

1.通覽全卷,迅速摸透“題情”  剛拿到試卷,一般心情比較緊張,建議拿到卷子以後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幾頁,有多少道題,瞭解試卷結構,通覽全卷是克服“前面難題做不出,後面易題沒時間做”的有效措施,也從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題”。  2.答題順序:從卷首依次開始  一般地講,全卷大致是先易後難的排列,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從卷首開始依次做題,先易後難,最後攻堅。有的考生願意從卷末難題開始做,他們認為自己前面的題沒有問題,好壞成敗就看卷末的難題做得怎麼樣,開始時頭腦最清醒,先做最難的題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堅勝利保證全局的勝利。這種想法看似有理,實際是錯誤的。一般卷末的題比較難,除了個別水平特別高的學生,都沒有做好該題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時間,也沒有把這個題滿意地做完。你這時的思緒多半已經被攪得很亂,又由於花了不少時間,別的題一點沒有做,難免心裡發慌,以慌亂之心做前面的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堅決地“依次”做題,一份高考試卷,雖然大致是先易後難,但試卷前部特別是中間出現難題也是常見的,執著程度適當,才能繞過難題,先做好有保證的題,才能儘量多得分。  3.答題策略  先易後難、先熟後生。先做簡單題、熟悉的題,再做綜合題、難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果斷跳過啃不動的題目,從易到難,可以增強信心,但也要注意認真對待每一道題,力求有效,不能走馬觀花,有難就退,傷害解題情緒。

先小後大。小題一般是信息量少、運算量小,易於把握,不要輕易放過,應爭取在大題之前儘快解決,從而為解決大題贏得時間,創造一個寬鬆的心理氣氛。  先局部後整體。對一個疑難問題,確實啃不動時,一個明智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劃分為一個個子問題或一系列的步驟,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即能解決到什麼程度就解決到什麼程度,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每進行一步就可得到這一步的分數。  4.學會分段得分  高考閱卷評分辦法是“分段評分”,或者“踩點給分”。踩上知識點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所以對於難度較大的題目採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實為一種高招兒。對於會做的題目,要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這個老大難問題。會做的題目要特別注意表達的準確、考慮的周密、書寫的規範、語言的科學,防止被“分段扣點分”。如果遇到一個很困難的問題,確實啃不動,一個聰明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們分解為一系列的步驟,或者是一個個小問題,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特別是那些解題層次明顯的題目,或者是已經程序化了的方法,每進行一步得分點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後結論雖然未得出,但分數卻已過半,這叫“大題拿小分”,確實是個好主意。  解題過程卡在某一過渡環節上是常見的。這時,我們可以先承認中間結論,往後推,看能否得到結論。如果不能,說明這個途徑不對,立即改變方向;如果能得出預期結論,就回過頭來,集中力量攻克這一“卡殼處”。由於考試時間的限制,“卡殼處”的攻克來不及了,那麼可以把前面的寫下來,再寫出“證實某步之後,繼續有……”一直做到底,這就是跳步解答。若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想不出來,可把第一問作“已知”,“先做第二問”,這也是跳步解答。  5.答題速度:以快為上  如高考語文試卷共有22個題,150分總分,考試時間為兩個半小時,平均每分鐘約為1分。為了給主觀題文字表述題留下較充裕的時間,選擇題、默寫題共42分應在25分鐘內解決。若這些題目用時太長,即使做對了也是潛在丟分,或隱性失分。作文時間應保證不能少於50分鐘。否則心理一緊張,作文沒把握好,就麻煩大了。  6.立足中下題目,力爭高水平  平時做作業,都是按所有題目來完成的,但高考卻不然,只有個別的同學能交滿分卷,因為時間和個別題目的難度都不允許多數學生去做完、做對全部題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題目。中下題目通常佔全卷的80%以上,是試題的主要構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來源。學生能拿下這些題目,實際上就是打了個勝仗,有了勝利在握的心理,對攻克高檔題會更放得開。  7.要學會“擠”分  高考試題是“題題設防,題題把關”,高考試題每一道題目都“長牙”,每一道題目都“咬人”,只有這樣才達到區分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考試題是分步賦分,做對幾步就會得到幾分,因此考生在答題時要學會“擠”分。擠分的主要方法有: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計算結果寫在顯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開頭和結尾,文科一般都按要點給分。所以每一道題都認真思考,能做幾步就做幾步,高考是按步賦分,千萬不能產生定勢,高考試題為了達到理想的壓分度,住住是難度逐步加深,對於考生來說就是能做幾分是幾分。這是考試中最好的策略。因此考生在考試時,不急燥,不氣餒,要學會用“擠”的辦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8.檢查的方法:順手記下該檢查的題號  檢查是答卷的一個環節,檢查時最忌從頭到尾一題題地檢查。因為在短短的時間裡看許多題,自然不會很細,而輕易地更改常會把本來做過的題改錯。正確的檢查是隻檢查應該檢查的題,一個題該不該檢查,應當在做完這個題時給出判定,並在演草紙上記下該檢查的題號。 一份考卷上該檢查的題不應當多,有經驗的考生知道答完題後要面對的題無外乎四種,一是解題過程順利且很有把握,這類題就不需要檢查了。二是解題過程不順利,自己覺得在某一點上沒有把握,還需再斟酌,這類題就是需要檢查的題。三是感覺難做,但一時理不清頭緒,無從下手,只好暫時放下的題。第四種題是完全不會,估計再花時間也沒有希望做出來,不如放棄此題,如果是選擇題,就選一個最像是正確的答案了事。這類題就不必再做檢查了。檢查時首先要注意有沒有漏題。此外檢查時仍需審題,因為在審題環節出問題是考生最常犯的毛病。檢查時不要輕易改選擇題的答案。到檢查時,大腦已經連續工作很長時間了,輕易以疲憊的頭腦去翻頭腦清醒時的答案,結果是把做對的題改錯了。  9.檢查後的塗改方式要講究:  一、要劃掉重新寫,忌原地用塗黑的方式改,這會使閱卷老師看不清。  二、如果對現有的題解不滿意想重新寫,要先寫出正確的,再劃去錯誤的。有的同學先把原來寫的題解塗抹了,寫新題解的時間又不夠,本來可能得的分數被自己塗掉了。  三、新的答案寫出後,不要忘記把原來的答案劃去,如果出現對的和錯的兩個答案並存的情況,按規矩是不能給分的。

最後,你要記住,不是離高考只有40多天,而是離成功只要40多天!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