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會說“兒化語”為啥父母卻不該說??

寶寶剛學說話時,發音機能尚未發育完善,主要的表達方式是重疊的單音或詞語。許多父母便擔心,正規的語言無法讓寶寶理解,於是就衍生出用“兒化語”來對寶寶說話:"寶寶吃飯飯了哦。“”寶寶該睡覺覺咯。”殊不知,這一被父母認為善意、貼心且有趣的舉動,往往是不利於寶寶語言學習的。

工具/原料

方法/步驟

“兒化語”—形成垃圾信息。良好的信息能夠刺激大腦神經的發育。而“兒化語”這種不規範語言則會在寶寶的頭腦中堆積成“廢物”,延遲他們學習正常語言的時間。只有父母避免使用“兒化語”,才可使寶寶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並增強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語言發展才能更為迅速。

寶寶會說“兒化語”為啥父母卻不該說?

“兒化語”—恐成固定語言。寶寶通常是毫無選擇地接受各種信息,尤其是語言信息,同時從周圍的成人與自己交談的語言中學習說話。如果父母刻意強化寶寶的疊音詞,並且一直用“咪咪”(貓)、“筷筷”(筷子)等“兒化語”來教導寶寶,寶寶耳濡目染之下,也會把“兒化語”當成人與人之間的固定語言。

寶寶會說“兒化語”為啥父母卻不該說?

“兒化語”—影響思維發展。許多父母與寶寶說話時,把狗說成“汪汪”、貓說成“喵喵”,語言上的表達的確生動有趣,但卻忽略了寶寶抽象思維的培養與發展。而實際上,寶寶記住“狗”和“汪汪”所發的時間相差無幾,但前者是理性詞彙。遲早要學的語言,後者是感性詞彙,不久就要拋棄的語言。如果重複地使用不正確的詞彙,將會影響寶寶思維能力的全面開發。

寶寶會說“兒化語”為啥父母卻不該說?

“兒化語”—體現地位不等。若父母用“兒化語”與寶寶交談,卻用正常的語言進行成人間的交流,會讓寶寶從中感覺到差異化,無形中認識到自己還是個小孩。這樣會抑制寶寶的智力發展,使他們失去積極上進和創造的意識,併產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性格,影響心理健康發展。

寶寶會說“兒化語”為啥父母卻不該說?

注意事項

寶寶雖然很小,可是寶爸寶媽們也要將他們平等看待,多與他們用正常的話語交流,讓他們早一點了解更多的知識!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