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想一想:在沒有醫生的時代人類健康靠什麼?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有醫生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然而人類繁衍下來了。這一切都歸功於大自然所賦予人的自然力量。無論今天的醫學多麼發達,人類與生俱來的保健力量在防病和疾病康復中永遠都是主角。很早以前看過一本《現代醫學概論》,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治療學的第一原則是自然痊癒力的利用。”
那麼如何才能促進機體自愈力的利用呢?在人們創造的諸多方法中,平衡是最佳選擇。生命健康最重要的三大平衡,應該說是心理平衡、飲食平衡和動靜平衡。
一是心理平衡
愉悅的精神對健康之重要猶如良藥之療疾。繁體字“藥”寫作“藥”,是繁體快樂的“樂”加上草字頭。這個“藥”字高度反映了漢字中所蘊含的醫理。
有人肯定要說,人生苦短,社會哪有那麼多的好事讓人喜悅,這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問題。如果沒有對生命的愉悅,甚少要有心理的平衡。心靈的平靜是臟腑最好的按摩師,《黃帝內經》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的就是精神與軀體的真實關係。
二是飲食平衡
人的器官的功能如何,一靠遺傳;二靠營養。現代營養學強調均衡飲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物質。這是從化學角度來解決人體飲食的平衡。中醫沒有化學思維,它樸素地把食物分成“寒”或“熱”等特性,根據食物的偏性來調節機體的偏性,最終達到機體的平衡。此外,不同食物,有不同的“味道”,味道不同,其功能也不同。舉例來說:酸能止渴,如烏梅;甘能補氣,如大棗;苦能清熱,如苦瓜;辛能理氣,如大蔥;鹹能散結,如海帶;卡布瑞克調節腸胃等等。
食物的顏色,也代表不同的意義。五色指“紅黃綠白黑”,是專家們研究多年,總結出來的五種對健康大有裨益的食物;紅,指紅色的米、蔬、果類,有益於心、小腸;黃,指黃色的面、蔬、果類,有益於胃、脾;綠,指綠色的面、蔬、果類,有益於肝、膽;白,指白色的面、蔬、果類,有益於肺、大腸;黑,指黑色的面、蔬、果類,有益於腎、膀胱。
在這個五味雜陳、色彩斑斕的食物世界,沒有一種味道或一種顏色的食物是沒有用的,充分地享用物盡天擇,使其各盡其才、各盡其用才能不辜負大自然的美意。
三是動靜平衡
伏爾泰說: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一句經典的生命哲學。有人從來就沒有刻意的運動鍛鍊,但也活得很長,這是基因的作用,但不能否定運動的價值。其實,動包括軀體之動和思想之動,有人雖沒有四肢的運動,但思想的活躍同樣起到運動的作用。以前看到過有人做過統計,歷史上思想活躍的人相對那個時代,他們的壽命都偏長一些,如:中國的孔子、孟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無論是軀體之動,還是思想之動,動與靜都要有平衡。古人講:“過動則氣耗、過靜則氣滯”,氣耗了,機體就虛;氣滯了,機體就鬱。所以,動靜的平衡最能體現健康的辯證法。
自然界的萬物是靠平衡維繫的,有了這個平衡的法則,才得天很長、地很久。人的健康也是靠平衡掌握的,形神合一,精神內守,和諧平衡,就能達到健康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