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分床睡怎麼辦?

跟孩子分床睡,這問題看似很小,但確實讓不少父母傷透腦筋。分床睡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方法/步驟

【要學會獨立的是家長】

  兒子今年3歲了,個頭已經超過了一米,躺在床上就是一個“小夥子”,我和老公決定和他分床睡。  

  在之後的一個星期內,我每天都給他做鋪墊,睡前故事裡的小主人公都有一張自己的小床,上面掛著五彩的鈴鐺和絲帶,風一吹就叮叮響,聖誕老人聽到這響聲便會給孩子送來禮物。他和他的毛絨玩具玩過家家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寶貝,等你有了一張自己的小床,你就可以帶著你的熊貓‘洞洞’、小海豚、小鱷魚、小兔們一起睡覺啦,你和你的好朋友可以共享一張漂亮的床單,他們會給你唱搖籃曲。”孩子聽得很高興,憧憬的眼神讓我覺得很成功。  

  週末,一家人去了傢俱城,並且告訴兒子,可以自己挑一張小床和一個玩具。來到了兒童區,爸爸媽媽奶奶輪流在那些小床上試坐,看尺寸、看價格,但是兒子卻在一張白色的鐵架子小床上躺下,說:“媽媽,我就要這一張!”孩子真的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和他爸爸本來想買一張木頭的小床,覺得和我們的大床正好搭配,而且拼裝起來更方便些,沒想到兒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們合計了一下,決定尊重他的選擇。於是,一路上我們都在說這張床的優點,床的白色鐵架子很典雅,證明孩子眼光不錯,在欄杆上可以自己做些漂亮的裝飾,床可以縮短拉長等等,沒想到兒子卻把這些都記在了心裡。  

  我們請了物流公司快遞這張小床,需要三天時間。可當天晚上洗完腳睡覺的時候,兒子突然說:“媽媽,我的新小床呢,我要睡新小床!”我們很吃驚,告訴他新小床要隔幾天才能到。於是,接下來的每一天下班時,他都要問我快遞到了沒有。  

  終於,小床到家了,父子倆在客廳裡席地而坐,老公看圖拼裝,兒子遞零件,時不時地在爸爸遇到難題的時候指著圖告訴他:“爸爸,說明書上是這麼裝的!”床裝好了,兒子午覺就要立刻睡上去。奶奶不同意:“這怎麼行,冬天太冷了,沒有大人摟著會凍著,等到開春吧。”爸爸說:“寶貝,還是和爸爸睡大床吧,這樣你翻身時我能幫你蓋被子。”可是兒子就是不依,並且已經快速“轉移”了他的朋友。頓時,那張小床變成了“動物園”。他站在大床上,用盡全身的勁往小床拖被子、拖枕頭。怎麼辦呢?我想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寶貝,午覺在小床睡,奶奶會過來看看你有沒有踢被子,夜裡還是和爸媽一起睡吧,你睡小床掉下來怎麼辦呢?以前你在大床也掉下來過,哭了半天呢。”小傢伙同意了我的安排。  

  我們給他整理好被子,他爬進了被窩,床架上已經掛得琳琅滿目,他突然又探出頭來看看我們,笑著說:“我睡自己的小床啦!”然後爬進被窩。一分鐘不到,又探出頭來:“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睡呢,嘻嘻!”一個平常的午覺,他像只白鵝,伸了幾次頭,難掩自己的興奮。可是我躺在變寬敞的大床上,心裡卻無限失落。我對老公說:“沒想到他那麼快就適應新環境了,不適應的是我們家長。我們已經習慣了摟著兒子睡,習慣了一夜都是淺睡眠,不停地給他蓋被子。現在我卻不習慣了。”兒子長大了,要學會獨立的卻是他的媽媽!從此以後,我要接受被窩裡沒有一個溫暖的小人兒、懷裡沒有一雙肉肉的小腳丫的現實。不遠處,小男子漢已經酣然入睡了。

【給孩子分床一個過渡期】

  對於孩子何時可以和爸爸媽媽分房睡覺,時間點不重要,關鍵是要使孩子樂意接受,過渡要自然。  

  首先要給孩子心理準備期。為了不給孩子心理負擔,我們沒有向他明確提出“你長大了,要自己睡覺了”諸如此類的話,而是讓他在佈置睡房的過程中感覺到,給他佈置房間就像給他選專用兒童牙刷一樣是很自然的事。我們帶他一起去買新床、選床頭燈等。選購的時候明確地告訴他這是他的,我們就像平時讓他自己選牙刷、小碗一樣,給他自己挑選的權利。  

  其次,分床行為要給孩子充足的過渡期。孩子的房間佈置好後,孩子晚上會在自己的房間玩耍,我會在他的床上看書,等他玩累了,我就陪他在他的房間睡了。過了一段時間,我就在他睡著時回到自己的房間。孩子的睡房是緊挨著我們房間的,我們兩個房間的門都是開著的,偶爾聽到他有什麼異常動靜,我們能夠及時到孩子跟前。大概一年以後,倒是他先關上自己臥室的門了。  

  就是這樣,我的孩子在分房過程中基本沒鬧出什麼大的動靜:一是分房的過程沒有“強逼”的不情願;二是現在和同齡孩子相比,他也沒有獨立性差或是依賴性強的缺點。所以,雖說孩子分房睡是他走向獨立的重要標誌,但是家長也不必為此事“上綱上線”地確定時間段,還是以心理和情感都能接受為好。

【兒子喜歡自己睡了】

 孩子在剛出生時,睡在父母大床邊的小床上,方便照料。1歲左右的時候時而在大床睡,時而在自己的小床睡。2歲時,換了一張子母床。子母床是我和兒子一起選的,兒子在子母床上爬上爬下、蹦來蹦去的,超喜歡。床買回來以後,下面的大床放在書房,上面的小床還是放在父母的大床邊。但孩子很喜歡自己的小床,經常將自己喜歡的貼畫貼在自己的小床上,將自己最喜歡的書和玩具也放在上面。  

  兒子3歲那年的夏天,我們商量可以給小床裝個樓梯,讓兒子住上鋪。兒子一聽說可以住上鋪,很興奮,幫著爸爸媽媽一起將小床搬到書房並安放在大床的上方。此時子母床合體了!  

  兒子很喜歡睡上鋪,所以要我陪著睡上鋪。為了方便睡前給兒子講故事、聽錄音,我倒也同意了。但睡到半夜感覺擠在小床上不舒服,就悄悄溜出了書房。孩子會在早晨四五點鐘睡醒一覺後哭喊著要找媽媽。反覆幾次後,我和他商量,我睡下鋪,早晨孩子再叫媽媽時,我會在下鋪應一聲。孩子就又轉身去睡了!  

  等孩子習慣後,孩子會主動提出:“媽媽,我睡著以後,你就回大屋吧,記著給我開著我的小兔子(小夜燈)。”  

  現在,兒子已經徹底分床半年多了,他很輕鬆,沒有任何壓力,現在已經很喜歡自己睡覺了。

【與孩子協商解決分床難題】

  和孩子分床睡有諸多好處,也是孩子成長的必需。但我主張用商討的辦法,讓孩子和我們一起發現問題、面對問題、分析問題,並通過協商解決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也是孩子走向社會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父母可以利用一個假日的早晨,和孩子一起聊聊昨晚睡得香不香。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第一步,讓孩子談一談前一晚睡眠的感受,然後再說說媽媽、爸爸的感受。這樣就會發現以下一些問題: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睡,會擔心壓了孩子,睡不安穩;大家一起睡,呼吸的空氣不那麼清新,不利於健康;爸爸媽媽要忙一些事,睡得比較晚,會吵到孩子;床比較擁擠,被子不好蓋,容易著涼感冒……  

  第二步,問孩子,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媽媽睡得安穩一些,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在他睡著以後,仍能夠讓爸爸媽媽忙碌各自的事而不用擔心打擾他。  

  第三步,問孩子,如果讓他一個人睡,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孩子的擔心和需要,大概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會說怕黑,可以用一盞小夜燈代替,顏色可以讓他自己選擇;二是擔心不暖和,可以在孩子上床前把被子暖好,同時被子一定要輕軟,不至於壓迫孩子的心臟;三是害怕,可以在睡前由爸爸媽媽講一些溫馨的故事,陪伴著入睡。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還會在他睡著以後,來看他,幫他蓋被子的。  

  第四步,問孩子,可以怎樣佈置自己的床和房間、分床睡可以帶來哪些變化。  

  選擇假日的早上協商有什麼好處呢?首先,經過一夜的休息,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情感積極的時候,相對於晚上和睡前更能理性地對待和處理這樣的事情;二是剛剛起床不久,對睡眠印象深刻,適合談論各自感受;三是由於在假日,時間相對充裕,一家人在一起談論,其樂融融;四是可以提前為分床睡做好心理和實際的準備,不至於太突然。  

  和孩子進行這樣的對話,有以下的好處:一是從日常生活感受入手,容易理解;二是親子談話,從各自感受入手,培養同理心;三是從現象入手,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培養孩子理性思維的起點;四是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是培養孩子理性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如果孩子一時不答應該怎麼辦?一是我們可以詢問其中原因,為孩子提供幫助;二是可以商討過一段時間再分床睡。在此期間,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其他分床睡的小朋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關注與之相關的新聞和故事。這樣,也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的時間。慢慢來,不必急於求成。  

  分床睡和孩子成長中的其他事項一樣,既是要處理的問題,更是發展孩子的契機。

【溫暖而有原則地引導孩子】

  與孩子分床睡,看起來是一件小事情,其實不然。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的每一天,都是與父母近距離親密接觸,現在要分床睡,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與父母的分離。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突然被改變,孩子的內心肯定充滿了恐懼和依戀,此時,家長只有溫暖而有原則地引導孩子,才能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人生分離第一關。  

  首先,父母的引導要有利於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孩子不願意分床睡的主要原因,是害怕黑夜、害怕孤單。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安定的心理環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穩定,不用擔心會受到冷落:  

  一是不要以分床睡來威脅和恐嚇孩子。威脅和恐嚇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非常不利,如果用分床睡來對其進行威脅和恐嚇,更會讓孩子對分床睡充滿害怕和恐懼,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二是要創設溫馨的睡覺氛圍,幫助孩子產生安定的心理情緒。孩子在睡前或起床前,父母最好都陪在孩子身邊,這樣孩子會感到父母其實離自己並不遙遠;晚上睡覺前,家長要多抱抱孩子,早晨用最燦爛的笑臉迎接孩子的醒來,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  

  三是孩子可以抱著喜歡的物品睡覺。離開父母的懷抱,孩子未免感到孤單,如果能讓孩子抱著自己喜歡 、信任的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小毛巾、小枕頭等等,孩子感覺有好朋友陪伴,睡覺會更安穩一些。  

  其次,父母的引導要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分床睡是人生成長必需的行為,而不是隨性的或好玩的。當然,這個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首先要告訴孩子,當人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就要會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睡覺等,讓孩子對自己即將要做的事情充滿期望和自豪感。當然,事情或許並不如孩子所想象的那樣,因為分離時的焦慮會深深地折磨著孩子,大人此時一旦心軟,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必將前功盡棄。如果父母此時能有原則地引導孩子:“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在和爸爸媽媽剛剛分開時,都會很想爸爸媽媽。可是如果你學會了自己睡覺,你就是長大了,爸爸媽媽會為你驕傲的!”這樣堅持一個星期,孩子就會適應一個人睡覺的日子。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