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桃把玩心得?

04年底05年初,本身隨意寫了點自己對核桃的認識,是在當時的“葫蘆張”的核桃論壇中,後發現有許多筆誤,當時又無法修改帖子,再加上該論壇不久後關閉。今天無倚在搜索引擎中發現,被人轉貼到了某個論壇中置頂。今稍加修改,再重新發過。筆者認識有限,文筆有限,匆忙中胡亂幾筆。讓行家見笑,只為給新朋友點啟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文玩核桃最初稱“揉手核桃”,興起於明朝,在清朝到了鼎盛時期,玩家大多聚集交流在當時的“八旗一條街”,就是現在前門大柵欄兒一帶,都是些“不為一日三餐而忙碌的人玩。當時,摶核桃分兩種:文玩和雅玩。雅玩是文玩的更高層次。北京有句老話,叫“玩意兒”,當時人們認為:核桃最少也得盤上個8到10年後,核桃包槳完美、碰撞之聲如骨如牙金石之響、色澤細潤如玉,才能稱之為“玩意兒”。
那麼如何衡量一對文玩核桃的優劣呢,多看,多比較,多交流…才具備同常人不同的“眼力”。

核桃的質地,決定了核桃的分量、聲音、色澤等因素。是衡量核桃好壞的最根本因素。
早年經多年把玩的老核桃,羊脂白玉那般細潤,非常漂亮。這首先取決於核桃本身的質地,如果質地不好的核桃,是永遠不會盤出那樣形態的。玩核桃,首先是質。
質,決定了核桃的壽命;決定了核桃上色的好壞、快慢。質、包括核桃的硬度、是否圓潤、是否細膩、是否成熟、是否做過等等。
品種不同,質地不同。同一棵樹上,沒長熟的核桃,質地也是不同的。
按農曆節氣講,核桃下樹,應在白露過後,陽曆的9孕旬前後。核桃下樹初期,水分多,抽抽的厲害,那麼抓核桃的最佳時間應該在初冬。但商家為了利益,市場上7月份,就可以見到新核桃了。沒長熟,自然有很多。玩核桃講“三冬兩夏”,為什麼不講“兩夏三冬”?到這裡您也該明白了吧?
陰皮也使核桃的質地變差。
陰皮的形成,主要有兩種原因:核桃在生長過程中,雨水滲入青果中,附在核上,影響了核桃的正常生長,導致顏色變深。多呈紅色。屬外因,有的不太嚴重,可以揉過來,所以有的用雙氧泡洗的也不太嚴重,也能揉過來。
還有一種就是病蟲害;核桃炭疽病及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等生長期病症導致果實變色。多呈黑色。屬內因,對核桃色澤影響很大。
罩核桃很難在玩家的手中恢復原色,想要達到通過長時間把玩呈現紅色透明的感覺,如同紅玉一般據筆者瞭解還未所見。
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商家的“自己加工”。
就是簡單的用清水泡洗,也會破壞核桃的質地,影響盤玩過程中的上色。一是用水泡洗省時省力,二是用水泡了的核桃,尺寸會變大,尤其是40以上的獅子頭,每大1毫米,價格會高出成百上千。剛剛砍伐下來的木材、竹子都要在水中長時間的侵泡,導致木質纖維斷裂,這樣的木材性能穩定,加工後更加經久耐用,不易變形。如同用水澱粉抓過肉,仁纖維斷裂,過油烹飪總是很嫩,不容易炒老一樣。長時間的水泡,會不同程度的導致核桃上色速度變慢。
另外,很多質地不佳的核桃(比如沒熟、陰皮等),商家通過再加工:上色、雙氧水泡洗等方法,為了掩蓋核桃天然質地的缺陷,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利潤,把次品核桃賣出去。
自然成熟的核桃,在放大鏡下看,比較圓潤,細膩,有質感。而處理過的核桃,粗糙、發乾、沒有質感,有的甚至有刺激性氣味。
核桃的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核桃的色,甚至包括盤50年之後的顏色。
也決定了核桃的聲音。
為什麼楸子的價格比較低廉?不單單是因為其產量相對較高。主要還是楸子的質地較差,密度低,木質不夠細膩堅硬,導致聲音比較而言明顯發糠,即使玩紅了的楸子,在30倍放大鏡下觀察,也沒有麻核桃玩出來的細膩、潤澤。
核桃的皮色,許多玩家也很注重。本人認為,不管是新核桃還是老核桃,其色澤的決定性因素還是核桃的質地。核桃的“質”決定了“色”。有一個事實:核桃上油後,不同核桃會有各種不同的變化,究其原因,還是核桃本身的質地。
所以,本人把核桃的色歸其質地。

文玩核桃的形狀包含了行內提到的一些品名,而在核桃紋路上要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紋路的疏密是否得當,分佈是否均勻,是否飽滿,是否怪異,都有不同的說法,邊的寬度和厚度,也是決定一對核桃好壞的關鍵。而這些都要和配對綜合考慮觀察,一對極品核桃,有很深的意境在其中,“意”很大程度來自核桃的紋路。
核桃的配對,是形的重中之重。“四面為上品”、“六面為極品”,說得是兩個核桃要儘可能的一樣。這個道理,很多玩家都知道,但配對還有更深的學問在裡面。對配得好的核桃,如同人穿的鞋一樣,怎麼放著都能看出哪個是左,哪個是右。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商家的核桃,實際上根本不成對,只是一付順子而已。核桃是分左核桃和右核桃的,一隻核桃有手心、手背、前臉、後背。如何看,不是文字能說清楚的,需要在實踐中學習,尤其是品相周正的核桃,沒有點功力很難分清左右的,何況還有反向核桃。如何分辨核桃的前臉、後背、手心、手背,最後得出左右,什麼是反向核桃。
罩說法很多人會反對,因為目前的核桃市場,基本上屬於賣家引導消費。賣家的腦子裡要是有這些,那他就別想賺錢了,成對的核桃太少了。
自然的核桃通體都是一種顏色,如果頂端有白色或黃色,行話稱“白尖”、“黃尖”,屬於沒有熟透,相比較要比其周身的質地要軟,不能稱之為上品。有賣家稱之為:“富貴黃金尖”,是好品相。——可為趙本山之“忽悠”傳人也。
核桃的下部,一般都稱之為“底座兒”,決不能叫“屁股”甚至是“屁眼”,太不文雅了。老北京人,是非常喜歡說吉祥話兒的。

我說的“個”,不是現在大家簡單理解的個頭尺寸,更絕非商家引導之“個”。
核桃的個兒,在清朝時期,是沒有“您的核桃尺寸是多少呀?”這樣的話的,核桃的大小據說是在民國後期以後,商家為了賣個更好的價格,逐漸炒作起來的。當時,核桃的大小隻是與玩核桃的手來進行比較的(個人感覺這樣才更加科學和客觀,更具人文色彩,更具人性化)。而且同樣大小的雞心、獅子頭與官帽,因為其樁的高矮、肚的大小,給人的實際手感也是有不同大小的感覺。根據核桃在自己手中轉動時,手指的張開程度說:“大杖把兒”、“小杖把兒”、“正把位”和“小把位”。同一對核桃在手小的人手裡是“大杖把兒”,但到了手大的人手裡,就成了“小杖把兒”,甚至是“小把位”。“大杖把兒”、“小杖把兒”、“正把位”和“小把位”的涵義?從大到小的順序,
1、大丈把
2、小丈把
3、正把位
4、小把位
具體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圍住核桃來確定:
拇指蹦緊不能彎曲,食指放鬆圍住核桃,核桃邊平行或垂直於拇指,核桃輕微接觸手指,不要太緊,這時
食指與拇指有一個拇指指甲的寬度,就是大丈把
一個小手指指甲的寬度,就是小丈把
一個韭菜葉的寬度,就是正把位
沒有縫隙,就是小把位
核桃的尺寸,之所以在今天顯的這麼重要。可能和初識文玩核桃內涵深奧,很難領悟,惟有核桃的尺寸比較容易理解有關係吧。再加上商家很容易把握,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導致許多初級玩家,只知核桃的大小。甚至只按核桃的大小來確定一對核桃的價格。
你要是真見到了一對質形色具佳,而且還有很高意境在其中的核桃,你會感嘆天工之巧妙,甚至覺得幾十年之內很難再找出這樣的一對核桃,哪裡還會在呼她們的大小!
意:
山核桃錯綜的表面皺脊有如縱橫交錯的高岡深谷、潺潺流水、奇山勁鬆、也有的極像神話人物的臉譜,而把玩偶爾相碰撞擊出金石之聲,其意在領悟,在於對核桃的長期把玩,紋路的逐漸顯現,在於對文玩核桃知識的累積,能真的瞭解其中之意就領悟野趣重於雅逸的真諦了。
分類:
野生核桃,可以分為四種:
不管其核長得如何形狀,都可輕易區分。
1、綿核桃 現在賣的吃的紙皮核桃,就是從這裡培育出來的。不在文玩之列。但文玩核桃市場中也有買賣,也有號稱獅子頭者。
2、鐵核桃 主要產於雲南、四川,分量最大的核桃,價格低廉,是老人健身核桃的首選。
3、楸核桃 主要產於東北,其木材是製作古典傢俱的好材料
4、麻核桃 舊時京城四大文玩名核桃:“獅子頭”、“雞心”、“官帽”、“公子帽”盡出其中,據說北京周邊及河北地區,品相最佳。具體品種發展到今天還有很多,許多核桃不是都有明確的品名的,這裡我不想多說。只簡單一句:用50年前的標準,今天市場裡90%的獅子頭,都不是獅子頭。
還有一個種類,舊時是沒有的,隨著文玩市場的發展,也必須提及,就是嫁接核桃。雞心的嫁接技術已經很成熟,大多玩家,都已知道,這裡我不多說。現在市場裡,已出現嫁接的“官帽”,05年下樹的45-50左右的官帽,決大多數都屬此列。只是初期進入市場,還不為眾人所知,如同現在1000元上下的46-50的雞心,前兩年也一樣高價一般情況。
我還想提一提的是,野生核桃家生化的現象。
拿盤家園大鬍子專買的琢鹿獅子頭為例。據說此樹,樹齡140年,野生於偏遠貧困山區,現如今,一年買出幾十萬元。如果您是與他利益相關者,您會讓他“野生”嗎?據說該樹2006年3009個果、2005年產1800多個果,2004年產526個果(所有果樹都有大小年之分)。夏秋之時,您可以去看看報國寺內的兩棵非野生核桃樹,數數果子,比較一下其產量。您會疑問,到底誰才是野生?長年的防蟲劑、化肥、農藥,相信會使野生核桃“家生”化,導致核桃紋路越來越淺、質地越來越軟。論壇裡有10年前的南將石,也有新的南將石。您可以去比一比他們在紋路上的差別,尤其底座上紋路的差別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