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習好書法?

Tags: 書法, 古人,

天下第一書

教我寫字吧,告訴我你是怎樣練好書法的吧,我拜你為師吧,你太讓我崇拜你的書法了。跟我打過交道和了解我的人,聽說或知道我對書法的興趣及擅長。 出身貧苦的家庭,一切都得靠自己的毅力和決心做好每件事,在我自學書法的道路上同樣如此,缺乏毅力,信念,還有持久耐心的人是難以坐得住和堅持下來的。

書在其中,法在其外,師法自然。宜如此,我的書法也走過不少的歪路,都像大家所說的那樣,花了功夫卻不見效果,或者說我從小就練習書法和寫字怎末感覺越來越差了呢?這就是所謂現在無論大中小學生所面臨的困境。要不拜師學藝方可直步青雲入九霄之外,否則半途而廢者比比皆是。

上初中時,不喜歡課本上那些呆板的東西,厭惡老師上課,特別是死記硬背的課本知識。那時小也不知道什麼是書法,後來看見教我語文的段太平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很漂亮,粉筆字也屬於書法(三筆字: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就模仿老師的手勢,當點則點,當撇則撇。但那時並不知道筆畫輕重和筆鋒藏露。時而久之對書法有點朦朧的感覺,之後只要那老師一上課寫字我就模仿,而且對老師倍加欣賞和追求字跡的美觀。有天當得知那老師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我暗自告訴自己,請求老師教我書法。可我性格孤僻,不敢面對這位老師,突然有天很多同學在圍觀。我上前一看,原來老師拿著筆在糾正同學字的錯誤寫法。看著老師那剛勁有力的手,寫出如此出色的好字。更讓我對這位老師的崇拜和加深對書法的興趣。有一天我終於得到了書法上的正規訓練。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那以後勤加苦練,從未想過今後靠這個謀生和出名。

寒來暑往,初中的三年,是我對字的把握和糾正的階段。很快中考結束了,成績相當差,就連那初中畢業證都差一分,交了十元才拿到畢業證。但是我還是喜歡讀書,在我拿到畢業證的時候我在家用毛筆畫了一幅國畫。老師看後驚訝且建議我去中專學畫畫,眾所周知,書畫同舟。因此我又報考了中專學習畫畫。

怎樣練習好書法

工具/原料

筆 墨 紙 硯 書法字帖

步驟/方法

臨摹與創作是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從古到今,幾乎沒有一個書法家不是從“臨摹-創作-再臨摹-再創作”這樣循環反覆的過程中艱難地走過來的。學習書法先臨摹後創作,先繼承後創新,這是最起碼的程序和方法。臨摹重在技術訓練,掌握古人書法作品中的技法規律;創作重在藝術體悟,領略古人書法作品中的藝術韻味。沒有紮實、認真、刻苦的臨摹,創作只是一句空話;但沒有創作的追求,臨摹也就失去了動力和意義,只有臨摹和創作相結合,既注重技法練習,又注意藝術體悟,才能百尺杆頭更上一層。
臨摹是書法專用語,是學習任何一種書體所必須使用的基本方法。學習書法離不開碑帖,離不開臨摹,只有對古代優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種書體的基本技法(如用筆、結字、章法、韻味等),也才能體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關於臨摹,我們具體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去思考:
1、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範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範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準,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覆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但臨摹還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一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書風特點。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覆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閱讀碑帖,並不是出聲朗讀碑帖的文字內容。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古人讀帖非常認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詩人、書法家,陝西漢中博物館就有傳為他書寫的“滾雪”隸書碑刻。相傳他喜歡樑鵠的書法,便把樑鵠的字掛在帳中,一有空就讀,連行軍打仗也不放棄讀帖。相傳三國魏時的大書法家鍾繇“坐則畫地,臥則畫被”,學書非常刻苦,特別注意閱讀和默寫名帖。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在行路中,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輾轉賞讀,站得兩腿發酸,乾脆坐下來讀。這樣連續了三天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讀帖猶同古人對話,交朋友,達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鍊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鑑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怎樣練習好書法

怎樣練習好書法

注意事項

第一 要注意工具
寫字的工具主要是筆,墨,紙,硯,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文房四寶」.

(一)筆
毛筆依毛質的剛柔,大致可分剛毫,柔毫,兼毫筆三類.剛毫筆筆性較剛健,寫出來的字比較勁挺,如狼毫筆;柔毫筆筆性較柔軟,寫出來的字比較渾厚,如羊毫筆;而兼毫筆則是雜用剛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筆,如七紫三羊,筆性剛柔相濟.選筆則要注意「尖,齊,圓,健」四個要點∶筆鋒要「尖」;按開時要「齊」;筆肚要飽滿而「圓」;筆毛挺「健」而具有彈性.發筆時要用冷水,全部發開;用完後洗筆.

(二)墨
墨以質地細緻,含膠輕的為佳,最好用輕鬆煙,墨色黑而有光澤,微帶清香.磨墨時,要用新水,動作要領是「重按輕移」,以求發墨濃淡適中.墨汁隨磨隨用,隔夜後,會失去光彩.至於現代商家所售墨汁,選購時,用紙片沾試,如果上淡下濃,有沉澱變質現象,便不可買.

(三)紙
紙的種類很多,大體分為強吸墨的,弱吸墨的兩大類.宣紙,棉紙,毛邊紙吸墨適中,適合寫字;至於紙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學者不易掌控,且會傷筆,應要避免.紙怕皺,皺則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則字跡渙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層紙包好,放在乾爽處.

(四)硯
硯石以質地細潤而能發墨的為上品.硯臺用畢,要馬上清洗乾淨,以免積存宿墨,有害筆尖.
此外,寫字還要準備一些其他的用具,如∶紙鎮,用以鎮壓紙張,以免風吹滑動,影響書寫;墊布,用毛織品墊在紙下吸墨,要避免平滑,以免粘墨髒汙紙面;筆擱(又名「筆山」),用以擱筆,使筆墨不易沾汙他物;筆簾(又名「筆床」),用細竹編成,以包裹毛筆,便於攜帶等等;都是用心練字者不可少的.

第二 要注重姿勢
書寫的姿勢,以自然舒適為原則,一般以坐姿為主,練習到一定程度,為照應全局,也可採用立姿.初學者要注意身體坐直,肌肉放鬆,胸膛離開桌緣,手肘自然向外張開,兩腳放平,頭部保持端正,身體略向前俯,通常是一手按紙,一手執筆,兩眼直視筆端,眼睛餘光關照紙面.
執筆書寫時,要注意「指實掌虛」的原則.拿毛筆與拿鋼筆不同,毛筆筆管要拿直,用大拇指第一節按住,食指向內押,與拇指相對用力,支持筆身;再以中指向內鉤,無名指指甲上方抵住筆管,以求力量調和;最後小指緊貼無名指,力量可以相制衡.每個指頭各盡其力,實實在在,是「指實」;而執筆時,手指屈曲,掌心空虛,運筆才會靈活,是「掌虛」.
執筆寫字還要注意腕法,腕法分為枕腕,提腕,懸腕三種.腕,肘同時平放於桌面的是枕腕法,適合寫小字;腕部懸空,肘仍貼住桌面的是提腕法,適合寫中楷;至於十二公分見方以上的大字或行草書,就要用懸腕法,腕,肘全部懸空,以求揮灑自如了.

第三 要注重運筆
「運筆」是基本點畫的書寫方式,其方法有多種,我們常用的是「永字八法」,按照它的筆順,說明如下∶
側法∶就是起點.筆勢如飛鳥側面飛下,分作三折,最忌
圓平沒有稜角.運筆時要側筆鋒,向右點下去,作一回旋的筆勢;等到墨汁入紙,再慢慢把筆鋒反提收起.
勒法∶就是橫畫.筆勢要中高兩頭下.起筆藏鋒向左上方入筆,再折向右行,過中點,至筆畫盡處,收筆要下按.寫時宜用筆心中鋒,使墨痕暗中凝聚,使筆毫正壓紙面,筆桿微向左傾.
努法∶就是豎畫.寫時逆鋒向上,再轉鋒而下,沉堅定地慢慢移下,最後稍頓,預備向上作挑筆姿勢.
趯法∶就是挑筆.趯,和躍相同,指用筆有如跳躍的樣子,所以要先蹲住筆鋒,蓄勢出鋒,不可草率,應使筆鋒整齊,像銀一般美妙.
策法∶就是向右而上的短趯.所謂「策」是打馬的鞭子,因寫字時,筆鋒仰舉向上,輕移不必太用力,暗中提轉,有如用鞭策馬的姿勢.
掠法∶就是向左一撇,又名分發.像梳子梳掠頭髮,要迅速出鋒,向左撇過去,送到筆鋒盡處,用筆心收束;不能瘦弱無力,也不可像使用刷子橫掃似的.
啄法∶就是向左短趯.所謂「啄」,是下筆紙,停鋒即出,像鳥兒啄物的樣子,所以運筆宜迅速.
磔法∶就是向右而下的「捺」.磔,現在叫「捺」.下筆寫右捺都是兩停,用仰筆尖鋒寫來,虛回作結,留有筆意.
事實上,運筆方法不只這八種,且各種又有些變化,以上所述是經常使用的,基本點畫掌握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第四 要注重結構
「結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點畫的排列組合.每個字各有不同的點畫和形體搭配,書寫時,要照顧筆畫線條的大小疏密關係,下筆墨色之外的留白,必須平均勻稱.凡是左右兩部分合成的字,點畫之間要互相呼應,結合成的字體才自然.而上下兩部分構成的字,書寫時則要先看其形體的大小寬扁,作合理的安排,以求穩定.同時,為了避免字形平板,筆畫大小,型態應稍作變化,以求生動.但無論字的形體如何變,其中唯一不變的是字的重心要平衡穩定.
總之,字的結構要注意疏密勻稱,筆畫照應,重心穩固,唯有常常研究,仔細觀摩他人之長,不斷修正,於勤練之後,字形自然就端正工整了.

第五 要注重臨摹
練習書法,一定要慎選碑帖,多加臨摹.
「臨」是置範帖在旁,用眼睛測字的大小,形勢而習寫;「摹」則以薄紙覆在範帖上,隨它的用筆曲折而描寫;兩者並不相同,古人認為∶「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
古代為學書方便,先將基本筆畫與文字印成紅色底本,供學童摹寫,稱為「描紅」,初學者常常沿用.至於臨摹用紙,有所謂「九宮格」,「田字格」,「米字格」等,可供初學者安排結構時參考.
「臨摹」要以名帖作為範本,像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名品,各有其書法特色,可依學習者用筆習性選帖臨摹.
習字,一般而言,先從楷書入手,進一步再練行,草.行書的實用性很高,寫來靈活,重視上下字間相連的筆意,運筆一氣呵成,對於現代生活而言,有其方便.行書名家王羲之的法帖(如圖八),線條流暢,值得臨摹.
總之,練習書法,要循序漸進,多看,多悟,多練習,多變通,功力日深,就可脫胎換骨,創出自己的風格來!

書法字體

楷書
行書

怎樣練習好書法

隸書

怎樣練習好書法

草書

怎樣練習好書法

魏碑

怎樣練習好書法

篆書

怎樣練習好書法

怎樣練習好書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