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體育運動與營養的吸收》經驗?

內容提要:通過對小學生體育運動現狀以及小學生營養健康調研及分析,瞭解目前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態度和體育教育的發展,以及小學生營養健康存在的五大問題,包括相關的數據說明必須重視改善小學生的營養健康,強調小學生運動與營養之間的協調關係,提出合理的適當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營養的有效吸收。特別是針對小學生成長髮育階段,對身體全面健康發展的要求為基礎,指出體育運動對營養吸收的關鍵,通過幾個因素說明運動對營養吸收的作用。同時,結合新體育課程改革,將體育與健康結合對小學生體育教學開闢新的意義。

關鍵詞:體育運動、運動與營養、健康、營養吸收、體育觀

一、小學生體育運動現狀分析

體育與健康的結合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注重與學生自身素質培養的結合。體育不止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更趨勢成為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健康元素。體育課程在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將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有效結合,才能促進學生在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讓體育運動不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上,而是一種能夠潛移默化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習慣的運動意識。

小學體育教學,對於開課率和開課節存在一定的地區差異性。我國小學體育教育基本按照國家體育教學大綱進行,規範化的體育教學模式正體現體育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但是,課餘體育的開展尚不能形成普遍性的要求,很多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由於條件不夠成熟,未能夠持續有效地開展。另外,體育器材設施的投入問題,也日漸成為不少學校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由於體育教學費用相對薄弱,開展持續的課餘體育和考前訓練有一定的影響。從小學生的態度方面瞭解,大多數小學生都是以娛樂玩耍的態度投入體育教學的,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和具體行動不明顯。而且,體育課程相對而言屬於調節學習壓力、緩解課程壓力的主流心理,導致學生缺乏健康意識、鍛鍊習慣的培養。

目前,我國小學體育教育正處新課程改革之際,“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能夠喚醒部分厭惡運動的家長和學生。“健康”作為小學生成長階段的基本條件,時刻警惕著學校和家庭,提倡融合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社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共同參與,將保證學生的“健康”成為首要任務,“終身體育”成為發展方向。

二、小學生營養健康調研與分析

進入現代化社會以來,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地加快,父母不僅要將工作和家庭兼而顧之,更容易被生活的繁瑣而忽視孩子的健康成長,本文轉自[教育文稿網] www.eduwg.com 轉載請註明出處.隨著家庭獨生子女的普遍,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可謂是五花八門、各有千秋。儘管如此,現代父母也未能真正將營養學融入於日常飲食,特別是對青少年兒童的營養需求量更甚者是一惑不解。食物供應量和品種確實是足夠的。但是,缺乏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能量比例,而造成孩子存在五大健康隱患:營養不良或肥胖、近視、齲齒、貧血、心理問題等。

營養不良,是指攝入不足或由於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代謝,致使消耗機體自身的身體成分,出現體重低下、生長停滯、皮下脂肪大量消失、肌肉萎縮,嚴重者引起全身各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貧血等,進一步可限制身材的發育,表現為既消瘦又矮小,甚至影響智力和運動素質的發展⑴。廣東地區作為中國經濟較發達的區域,其城市化建設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對於該地區小學生的營養健康問題,也存在一定的擔憂。瞭解東莞市小學生營養狀況,並採用抽樣的方法抽取我校361名6~12歲小學生進行營養狀況調查,結果營養不良率為12.7%,男生營養不良率比女生低,9~12歲學生的營養不良率較高。青少年兒童肥胖和近視更是現代文明病低齡化趨勢的嚴重性體現,並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作為家長的,很多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吃得白白胖胖的。但是,由於該階段的孩子處於成長髮育期,稍微不規範飲食,便容易導致肥胖,甚至導致潛伏性中年肥胖。調查顯示,我國學生肥胖檢出率和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繼續攀升:7至22歲城市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25%和11.39%,比2000年上升了1.4和2.7個百分點;7至22歲城市女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也分別上升了0.7和0.9個百分點,達到8.72%和5.01%;另外,2005年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各學段城鄉學生近視率為:小學31.67%,比2000年上升8.5個百分點⑶。其外,齲齒、貧血和心理問題等,也日益困擾著現代父母及其孩子。

因此,表1對我校做出了一個飲食和運動的調查。總結出學生的膳食愛好主要是以高糖高脂為主,體育運動以簡單的,低耗能量的為主,甚至少數學生不喜歡運動。這些隱患的存在,不僅僅與環境和飲食有關,更多要考慮全面的生活習慣。單方面依靠改變環境或者飲食來調節這些問題的出現,是無補於事的,必須增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培養孩子健康身心、終身運動的觀念。

三、 運動與營養吸收的關係

體育運動是手段,營養是身體健康的物質基礎.具體來說,營養為小學生的身體成分提供合成的物質來源,為體育活動提供能量物質來源(4)。而體育活動是運動技能的學習、強化運用,對小學生身體而言,則可提高組織、器官的機能。

運動有助於營養的吸收。7~13歲的小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身體發育主要由神經系統、淋巴系統、運動系統與內臟器官及生殖系統四部分組成(5)。小學階段主要通過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主持生長髮育,依靠身體機能、肌肉、骨骼和器官等的適當性運動,來獲取身體發育營養。從營養學的角度出發,營養是小學生肢體及器官成長髮育的物質基礎,是保證身心健康發育的重要因素。營養的有效吸收是在身體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是無形的,無法通過視覺觀察的。

人在運動的時候,肌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各器官系統對體內營養進行科學合理的運作,並形成有效促進人體生長髮育的條件。成長髮育階段,如果只攝入大量的營養,缺乏鍛鍊,將會導致營養不能均衡吸收、肌肉鬆弛、體能下降、機能減弱;如果鍛鍊之餘不適當地增加營養的攝入,將導致機能修復緩慢,體力透支過大,容易損壞正在生長髮育的器官及神經系統。

總之,運動與營養必須相互協調,小學生也要避免大強度、重負荷的運動量和超量脂肪的攝入。

四、營養的吸收關鍵在於運動,

運動包括體內器官的運動和肌體活動。體育運動主要是指肌體活動,肌體通過某種鍛鍊的形式而運動。運動有助骨骼生長營養的吸收。在飲食的過程中,考慮主副食粗細搭配,保證足夠的乳類和豆製品,鈣質的充足供應等。運動有助血液循環,並對骨骼產生一種機械的刺激作用,使骨組織在運動中吸收足夠的鈣、維生素D、磷、碘和鋅的營養元素,使身高隨骨骼的成長而增長。營養元素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愈容易消耗,適當的體育鍛煉能使營養吸收更完全,使孩子骨骼強壯、身高增加。經多年籃球教學經驗分析,熱愛籃球運動的小學生,骨骼生長健全,身體增高明顯。

運動有助肌肉生長營養的吸收。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為氨基酸,再轉化為人體肌肉能量,可使肌纖維變粗,脂紅蛋白增加,並儲存足夠的“肌醣元”。蛋白質運動的過程中,通過關節活動帶動肌肉訓練,刺激肌肉通過運動而不斷吸收肌纖維元素,使肌肉變得結實有力量。體育鍛煉能增強孩子四肢的肌肉力量,使肌纖維逐漸變得豐滿起來。不同的體育鍛煉運動,將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進行鍛鍊。由於小學生成長髮育屬於全面階段,所以必須考慮各個不同部位肌肉的鍛鍊,以整體肌肉鍛鍊為主。此外,運動增加熱量的消耗,提高脂蛋白酯酶活力,加速體內多餘的脂質和脂蛋白的分解和消除,去除多餘脂肪。體育運動對肥胖小學生有一定的幫助,必須持之以恆。

運動有助營養吸收完全。食物進入體內之後,通過胃腸道吸收營養。在進行體育運動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胃腸蠕動功能,使食物的營養得到完全的吸收。

戶外運動環境有助營養的吸收。強調戶外運動的環境,主要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元素,有助營養的吸收。人體內的維生素D原,經紫外線照射後的衍生出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並有效被吸收——人體吸收的植物中的麥角醇經紫外線照射後轉變為維生素D2;紫外線將皮膚膽固醇氧化後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3,可以促進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另外,紫外線刺激骨髓並能製造出人體血液所需的紅血球,防止貧血。

總而言之,運動不僅使人體營養吸收均衡,更能增強人體器官功能、促進神經系統發育並促進智力發育和心理健全。堅持長期鍛鍊的青少年兒童,肢體發育完全、肌肉結實有力、關節活動靈活、身材比例標準、心理健康。

五 、體育與健康的結合

其實就是運動與營養的關係,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彼此形成影響,提到體育,人們想到的是運動,而提到健康,人們想到的是營養,那麼,如何有效地將運動與營養,體育與健康真正成為人們心目中最搭配的名詞呢?這就必須從生活做起,從它們之間的關係抓起。小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樑,在體育教育方面,要增加適當的健康理念,強調學生通過體育運動來打造健康體格的觀念,並樹立終身運動的體育觀。學校體育教育,一方面要堅持每天的運動,以促進學生營養的吸收;另一方面,必須要求學校保持平衡的膳食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達到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六、小結與建議

體育運動與營養,在促進小學生生長髮育,維護健康,增強體質上,是共同存在的。沒有單獨的體育運動,更沒有唯一的營養補給。要有健康而科學的方法,必需有科學的體育運動和合理的營養搭配相結合,體育運動與營養是互相促進、互相制約的。科學的運動對小學生身體營養的吸收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在現代體育運動營養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新標準的指導下,有效開展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教學,使小學生在運動中吸收營養,並養成堅持體育鍛煉、合理膳食的習慣。這樣不僅有助於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更能樹立正確的體育觀、人生觀,更懂得體育運動與營養並重,從而提高小學生整體健康水平。

所以,為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做出了以下幾點建議:①合理安排至少一週三次運動,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主要以培養體育興趣為主,運動負荷為中等;②運動後多吃鹼性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這些鹼性食物可以調節身體運動後遺留的酸性;③平時吃飯不挑食,多吃雜糧、魚、海產品、豆製品和脫脂奶類。④不要吃喝排鈣的東西,比如可口可樂、茶、咖啡、巧克力、有色素化學飲料等;⑤飯後可以加吃些含維生素C的橙。⑥體育運動與營養補給同時抓緊,缺一不可。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