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努力下,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狀況逐步好轉,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對勞動者素質要求的提高,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子女希望初中畢業後能夠繼續接受更高階段的教育。卓越教育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在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努力下,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狀況逐步好轉,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對勞動者素質要求的提高,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子女希望初中畢業後能夠繼續接受更高階段的教育。如何滿足將來規模巨大的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後的升學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新聞縱深版近日將推出流入地中考系列報道,通過傾聽農民工子女、家長、校長、專家等方面的聲音,探討農民工子女流入地中考的理想與現實。
為切實解決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問題,近年來國家相繼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問題的解決。但這些政策只對如何保障農民工子女完成義務教育進行了政策規定,未與中考相銜接。流入地中考政策進展如何?農民工子女面臨怎樣的升學現實?還有哪些政策空白?
觀察
雖然還是寒假,但北京不少初三的學生和家長並不輕鬆,轉眼就到的2012年中考,讓他們絲毫不敢放鬆。不過,也有例外。初三學生劉燕(化名),一邊看電視,一邊迷茫地問:“中考?不知道,我們不能考吧。”今年1月初,北京市宣佈具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人員子女等7類非京籍初中生可以在京參加中考,但不包含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以下簡稱“農民工子女”)。劉燕們的生活,離中考很遠。2月3日,教育部發布2012年工作要點。在“切實推進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中,明確提出,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後的升學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流入地中考政策 多數省份是空白
劉燕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從河南老家隨父母來到北京讀書。面對中考,她沒有想太多,因為“考不了”。“回家中考?”劉燕似乎對這個想法感到很吃驚,“回去沒人照顧,父母不放心,而且我一直在北京讀書,不可能回去了。”像劉燕這樣,“不流動”的流動青少年,已經成為一些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常態。“根據2005年國家統計局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推算,2005年年齡在12-14週歲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已有264萬,假設農民工及其子女流入城市後將‘不流動’,意味著全國2008年就有264萬農民工隨遷子女需要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現在這一數據更加龐大。農民工隨遷子女主體已經逐漸開始進入高中階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霓研究員說長期關注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中考問題的吳霓,在調查中發現,“僅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間,12-14週歲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增加了近100萬人”。
而讓吳霓憂心的是農民工子女在逐年增加,但是,目前“流入地中考政策在大多數省份尚為政策空白區”。2011年12月18日,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辦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高考(微博)問題研討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就實施兩年的“農民工子女異地中考政策研究”大型調研項目成果進行了公佈和研討,截至2010年12月,全國有天津、上海、山東、安徽、福建、海南6個省(直轄市)出臺文件允許農民工子女在本省(直轄市)參加流入地中考。同時,有19個地級市(其中12個為省會城市)、4個區縣出臺政策,允許農民工子女在本地參加流入地中考“目前,僅有少數省市允許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且部分省市僅面向本省省內流動農民工子女,相對於流動青少年兒童這一龐大群體,政策惠及的人群有限。”吳霓說,“同時,部分城市要求戶籍地和流入地的中考命題相同時,才能允許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這種對流動地域的限制實際上已經將大多數農民工子女排斥在政策的覆蓋面之外。從全國的角度來看,能夠在流入城市參加中考的農民工子女非常有限。”
城市農村娃畢業即失學?
沒有升學壓力的劉燕,寒假很輕鬆,但是提及未來,這個15歲的女孩很無助。“以後,也許我會去賣服裝吧。”劉燕說。對於畢業後的打算,她說自己還沒考慮過。賣服裝,在劉燕看來,可以買進一些漂亮的衣服,賣出去還能掙錢,這似乎成了這個打扮時尚女孩的理想選擇。“要不,也許我能上這附近的一所職高。”劉燕說。以前聽人說,上職高要交1萬元的擇校費,劉燕放棄了這個想法,家裡拿不出這麼多錢。後來聽說只用交4000元,還能分兩年交,劉燕的眼睛亮了起來:“如果一次交2000元的話,我們家還能支付得起。”劉燕說,自己還是想繼續讀書的。對孩子們的未來,北京明園學校校長張歌真顯然已經焦慮了很久。作為一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的校長,張歌真從2003年起就開始呼籲給農民工子女一個繼續讀書的機會。“根據目前的政策,農民工子女初中畢業後,必須回戶口所在地讀高中、考大學。可是,這些孩子好多是在城市長大的,有的很小就隨父母進城了,有的就出生在城市,他們應該算是城裡的孩子了。再回老家讀書,生活上、學習上困難太多了。”張歌真說,“有的孩子不適應,在城市上不了高中,工作又不夠年齡,怎麼辦?只好輟學,有的無所事事,四處閒逛,有的混跡網吧、遊戲廳,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167.17萬人。其中,在小學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864.30萬人,在初中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302.88萬人。農民工子女的初中後教育問題已涉及一個龐大的群體。2011年12月29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也成為代表們關注的問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陳舒說:“農民工子女進城後的教育問題非常嚴峻。義務教育之後,一般來講,學習差一點的,十幾歲就混跡於社會,沒有工作技能。應在正規的教育體系之外,國家出資吸引他們接受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使他們有一技之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作為一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校長,看到學生失學,能不著急嗎?”談起農民工子女的義務後教育,張歌真很著急。他強烈呼籲:“城市高中在招生中,給農民工子女一點優惠和傾斜政策吧,哪怕只給幾個名額,也是給了希望,給了溫暖,給了關愛,農民工子女是終生不會忘記的!”
從省內到跨省 從一小步到一大步
張歌真的願望,有些城市已經謹慎地邁出了一小步。石家莊2004年開始出臺農民工子女流入地中考的相關政策。當時借讀生只允許填報民辦學校。2006年開始享有同等待遇。雖然政策上允許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中考,但郭靜茹仍然對有關政策感到很困惑。郭靜茹是石家莊橋東區教育局中學教研室主任,學生的中高考問題,是郭靜茹的研究對象之一。在石家莊教育考試院發佈的《關於2011年中考報名工作安排意見》中,郭靜茹在“報名條件”中重點標註了以下句子:居住市區且長期在市區經營工商企業及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以下簡稱務工子女)並具有市區初中學籍者。上述考生均在就讀學校報名。“可是。”郭靜茹說:“後面還有規定,對外地考生報名作了限定。”石家莊教育考試院在意見中規定:“在我市借讀回戶口所在地報考確有困難的外地戶口考生(外地市、外省考生),可以照顧在原畢業學校報名,但要按外地類考生報名。外地類考生不得報考普通高中。在市區初中上學的本市所轄縣(市)、礦區的學生(非務工子女)一律回本縣(市)報名。也就是說,外地、外省考試不能報考普通高中,而本市所轄縣市考生一律回本縣(市)報名。“其實,河北省的中考,是全省統一命題,在任何一個地方報考,對本省考生沒有太大影響,但石家莊為何還要規定要回本縣(市)報名?”郭靜茹問道。
像石家莊這樣對農民工子女中考報考學校作出限制,或者對農民工子女的戶籍作出限定的流入地中考政策,在已出臺政策中並不鮮見。天津2005年出臺文件,只允許報考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技工學校),同時,天津規定,職業高中按備案制錄取,不轉戶口;普通中專招生執行市公安局規定;技工學校招生執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規定。上海2008年開始試行,2010年形成《2010年上海市部分全日制普通中等職業學校自主招收在滬農民工同住子女方案》。該方案提出,農民工子女只能報考中等職業學校。 還有一些地方雖然出臺了流入地中考的相關政策,但僅限於區域內。比如2010年廣州中考政策允許跨區生報考,戶籍學籍不受限制,但僅僅侷限於廣州各區內的“流入地借讀”,省內乃至跨省的“流入地借讀”並沒有納入其中。
“部分城市的異地中考政策規定繁瑣,涉及部門眾多,而且規定只有數量有限的學校才能接納需要借考的學生,給諸多需要在流入地中考的學生及其家庭帶來了諸多不便。”吳霓說,“例如,部分城市規定,辦理流入地中考只面向本省內的農民工子女,跨省農民工子女仍需回戶籍地參加中考;辦理流入地中考的手續需要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複雜;具有接納流入地借考生的學校數量僅集中在少數示範高中或職業學校,且名額非常少,有限的接納能力遠遠不能滿足數量龐大的農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致使許多農民工子女不得不回到原籍參加中考。吳霓建議,對於已出臺流入地中考政策的地區,首先,要高度重視農民工子女參加流入地中考的強烈意願,對高中教育資源和職業教育資源進行有效規劃併合理配置。其次,各地現行政策存在“一刀切”與簡單化現象,各地需要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對於還未出臺流入地中考政策的地區,政策設計要充分考慮農民工子女流入地中考的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使政策既符合農民工子女家庭的教育需要,又能保證城市高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供給。
原作者: 卓越教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