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牌坊
牌坊即博愛坊,建於1930年,進入中山陵的門戶。門楣上博愛二字系孫中山手書,平等、自由、博愛是孫中山一生追求的目標。
2.陵門
陵門中央正門門楣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天下為公”,是孫中山畢生最求,也是他為之奮鬥的目標。
3.碑亭
碑亭上刻有國民黨元老譚延闓手書“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二十四個鎦金字體。
4.墓道
墓道共有392級臺階,暗喻當時四萬萬同胞。墓道兩旁種植兩排雪松、四排檜柏,松柏長青代表孫中山先生浩氣長存。
5.祭堂
祭堂位於墓道的盡頭,門前懸掛孫中山先生所書“天地正氣”四個字,下方是國民黨元老張靜江手書“民主、民生、民權”6個篆體字。
6.祭堂內部
祭堂內部正中央有孫中山先生身穿長袍馬褂坐像。底座浮雕六幅,講述了孫中山一生重要的革命活動。祭堂大廳兩側護壁刻有孫中山手書《建國大綱》。後壁刻有蔣介石、胡漢民所書《總理校訓》《總理遺囑》,譚延闓所書《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
7.墓室
墓室門楣上鐫刻中山先生手跡“浩氣長存”,第二道門上刻有張靜江所書“孫中山先生之墓”。孫中山先生遺體於1929年6月1日安葬與石壙中。石壙上按照先生原身尺寸雕刻的白色大理石臥像,身著中山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