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釣翹嘴魚?

水庫釣翹嘴魚

方法/步驟

翹嘴鮊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鯉科) 地方名:大白魚、翹殼、白絲、興凱大白魚、翹鮊子、鮊刺魚。。因它魚嘴上翹,被人們形象地叫做翹嘴魚,南方俗名“翹殼兒”。它體形修長側扁,快速遊動時阻力較小,善於長時間快速遊動。除幼魚期以浮游生物為食外,稍大些便主要以小魚小蝦為食,因其肉質緊密細嫩,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口感好,頗受人們喜愛。 “翹殼兒”和烏魚同為南方水庫湖泊最為常見的掠食性魚類,同樣主要以捕食小魚小蝦為生,然而它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捕食的方式也迥然不同。烏魚喜歡雌雄同居,有自己的勢力範圍,身體粗壯有力,爆發性好,捕食的時候彎曲著身子躲在水草等隱蔽處靜靜地等待,看準小魚小蝦遊近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彈而出,猛襲得手。“翹殼兒”喜歡群居,大範圍地遷徙。遊速快,活動範圍大,最愛集群快速長途追逐捕食,如果說烏魚捕食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的話,“翹殼兒”就像草原上的狼群一樣,認準目標便群起窮追不捨,不惜長途追蹤,直到追上為止。被追逐的小魚小蝦常常被追得無路可逃,只得使出最後一招,突然蹦出水面求生。在南方的大型水庫湖泊常見到水面突然有大群小魚紛紛躍出,剎那間打破平靜的水面,那就是“翹殼兒”在圍捕小魚了。 一、釣“翹殼兒”的最有效方法 人們在底釣鯽魚、鯉魚的時候常常釣到“翹殼兒”,浮釣的時候也常常有“翹殼兒”上鉤,說明無論釣底、釣浮或者釣半水都可以。在水庫湖泊打窩子的時候使用腥味濃烈的誘餌,會迅速聚集大量的小雜魚和小蝦,從而招來“翹殼兒”。但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根據“翹殼兒”的生活捕食習性,最好的方法方法是浮釣。距離水面30——50釐米是最理想的深度。 “翹殼兒”是喜歡群居生活的魚類,自幼便形成了群起圍獵,捕食小魚蝦的習性。根據這一習性,在一處打下窩子盲目等待釣“翹殼兒”魚群的到來是不可取的。在烏木水庫有經驗的釣手會不辭辛苦地逐個湖灣搜尋,一經發現小魚小蝦紛紛躍出水面,立即向水中投入蝦頭蝦尾和小魚段等誘餌,魚群聞聲會迅速向發出聲響的地點聚集,這時應儘快將釣組拋向釣點開始垂釣。 大群的“翹殼兒”常常群起圍攻,將水底生活的小魚小蝦追得走頭無路,被迫跳出水面企圖逃生。但是這不僅不能逃脫“翹殼兒”的虎口,反而使其更加興奮,追逐得更加凶猛。有小魚小蝦跳躍聲響的地方,會聚集更多的“翹殼兒”。這時候拋投的釣組入水的聲音也會被誤認為是小魚小蝦發出的聲音,把剛剛入水的鉤餌當作蹦回水裡的獵物攻擊。往往釣組剛剛拋投到位,鉤餌已經被“翹殼兒”一口咬在嘴裡,您只管往上拉就是了。 “翹殼兒”的魚群往往很大,食量大,善於大範圍捕食,在一處遊動覓食的時間不會太長,久久尋覓不到食物就會轉而遊往它處,一個人釣“翹殼兒”從掛餌——拋投釣組——魚兒上鉤——遛魚——摘魚入護需要一個過程,這中間“翹殼兒”就可能轉游它處覓食。所以有經驗的釣手在水庫湖泊釣“翹殼兒”,一般是約上三、四個人一起釣,時不時地還要向水中拋投一些蝦頭蝦尾等誘餌,幾個人的釣組你上我下,此落彼起,拋投的聲音刺激的“翹殼兒”更加興奮,掠食更加凶猛,收穫往往數倍於一個人單獨釣。 二、釣組配備 釣“翹殼兒”用直徑0.2毫米以上拉力較大的粗線,線略長於魚竿,以便在魚上鉤後儘快地將其拉出水面,避免驚擾魚群。浮漂要有足夠的浮力便於浮釣,由於拋投的距離一般較遠,還要目標明顯,所以最好用目標清晰的小號圓漂。為了頂風也可拋的更遠,至少使用20、30克的鉛墜。魚竿要使用硬調竿或者超硬的竿子,以應付“翹殼兒”上鉤後猛烈的掙扎。魚竿要儘量長以便追逐遠處的魚,最短也得在5.6米以上。如果同行的人都用6.3米的魚竿,唯獨您用4.5米的竿子,那您就只有看著人家頻頻上魚乾著急的份了。魚鉤得用7號以上的長柄鉤,以方便取鉤。“翹殼兒”吃食十分凶猛,使用普通短柄魚鉤,十有八九會被一口直接吞進肚裡,你的時間就大部分用在著急取鉤上了。 子線的長度要稍長些,甚至可以長到三十釐米。長子線增加了餌料在水中下落的運動時間,更容易引起“翹殼兒”的注意。 三、釣“翹殼兒”的餌料 釣“翹殼兒”的餌料有許多種,但最好是就地取材。河蝦是“翹殼兒”最為喜愛的食物。使用時要剝去外殼和頭尾,以便於掛鉤,並使鉤尖能夠迅速穿出,減少跑魚的機會。剝去外殼的河蝦肉新鮮、潔白又醒目,還具有極其濃烈的鮮腥味,對“翹殼兒“極具誘惑力,一經被其發現就會立即展開攻擊。一隻大蝦可分成三、四段,小蝦肉則整個掛在鉤上。剝下來的蝦頭蝦尾不可丟棄,留作誘餌使用。大型水庫湖泊的水草豐茂,其間河蝦無以數計,其大者約有手指粗細,長著兩個威風凜凜大鉗子,見著食物就吃,極易捕撈。將羊骨、雞腸之類捂上一、兩天,有了刺鼻的臭味,用來誘蝦極其靈驗。將其放在紗布做成的捕蝦網裡,輕輕放在靠水草邊的水底,每隔十分鐘左右再輕輕提起,一次就可撈得十隻左右歡蹦亂跳的河蝦。開始撈上的是清一色的大蝦,到後來就是小蝦了,此時就得另換地方。其實蝦肉並不是唯一的餌料,很多常見餌料都可以釣“翹殼兒”,只不過效果一般不如河蝦而已。在鰲蝦大量繁殖的地方,很難覓到河蝦的蹤跡,也可以使用螯蝦肉作為河蝦的替代品。 在同心水庫,當地的農民就用一種名叫“沙佬棒”的小魚做餌(“沙佬棒”學名叫“棒花魚”, 是各淡水湖泊、水庫、河流都有的一種小魚,一般體長只有2——3公分,最大的也不超過5公分。體半透明,成都人叫它“沙甕子”,也有的地方因其愛趴在沙石上覓食叫它“巴石鰺兒”如果您釣魚時使用蚯蚓為餌,最先上鉤的一般是它)。方法也更簡單:用一條長的粗魚線,重墜,離墜30公分栓一塊泡沫塑料做漂,大號魚鉤,掛上“沙佬棒”盡力向水面遠處扔出,然後徐徐往回拉,“翹殼兒”追上就是一口,碰巧還能釣到十多斤的大“翹殼兒”。 其實使用小魚為餌,掛在魚鉤上的小魚被人們拖動的時候,其狀態完全不同於自然遊動的小魚,往往引起“翹殼兒”的警惕。如果沒有別的魚來爭搶,它會完全視而不見,所以收穫往往不大。 “翹殼兒”在水庫湖泊中數量多,長成後體型也較大, 根據它的生活習性,是淡水中最適於路亞的對象魚。您如果操縱得法,魚形路亞在水中活靈活現地呈現出受傷小魚的游泳姿態,更加能夠吸引“翹殼兒”猛烈展開攻擊,其驚險刺激的程度令人久久難以忘懷。兩三個手法熟練的人同時玩兒路亞更容易獲得豐收。“翹殼兒”四季可釣,但每年5月中旬起直到深秋才是最佳季節。走運的話一天能釣二、三十斤,甚至有的人釣得太多拿不動,不得不花錢請人挑回家。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