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靜物教學與輔導?

一、色彩感覺的培養

  要畫好一張好的色彩靜物,首先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色彩感覺能力,因為只有感覺的東西才能被準確的表現出來。在評價一幅色彩作品時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某某 同學的這幅畫色彩感覺很好”;或者說:“某某同學的這幅色彩感覺不是很好,但素描關係很好”。這兩句話,其實是指色彩以感性為主素描以理性為主的道理。

  那麼如何培養色彩感覺能力呢?首先色彩感覺的好壞有先天、後天培養之分。有的同學先天就對色彩感覺特別敏感,看任何物體色彩都很豐富。有的則對物體的色彩 變化翻譯較弱,看來看去只有固有色。但是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來達到很好的色彩感覺。首先要理解色彩原理,在此基礎上,選擇光色相對穩定的畫室裡進行深 入的寫生,仔細地觀察各種光影現象和色彩關係,研究各種不同物體的固有色,在不同情況下的光源色、環境色的變化。每當光源色起變化時物體的環境色就會跟著 變化。比如,當光源色偏冷時,處在物體暗部的色彩就會偏暖,相反當光源色偏暖時,處在物體暗部的色彩就會偏冷。。另外,同類色、色彩漸變的素描關係不能當 成冷暖關係來塑造。比如,一塊藍色襯布,有同學就會把襯布的暗部用普藍,中間色用鈷藍,亮部用湖藍來塑造。這就是用同類色塑造物體,只有明暗關係沒有色彩 關係的錯誤畫法。正確的方法是首先確定光源色的冷暖,如光源色為冷色,那麼藍襯布的受光部應為湖藍色,而背光部應該為偏藍紫色或藍色加熟褐的暖色來畫,這 樣就可以把色彩關係塑造出來了。

  整個色彩表現過程,就是對色彩關係的分析、比較的過程。加強色彩“小色稿”的訓練是有效似的措施之一。“小色稿”畫幅小,從而避開了細部描繪,促使學生從大關係、色彩感覺上用功。同時還可以解決構圖、大色塊的組合和色調的問題。

二、構圖方法的訓練

  擺靜物是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它能體現教師的審美趣味和表現意圖,也是調動學生繪畫慾望的前提。擺設靜物應考慮到內容上和各物體之間的相互聯繫。要特 別注意大色塊的和諧統一,主次要分明。每次、每組靜物都要有明確的色彩傾向,以便學生掌握和接受全面的訓練。除教師外,可安排學生自己擺靜物,這會使他們 的審美能力、色彩意識和構圖意識受到直接的鍛鍊,有助於專業水平的提高。

三、調色原理與技法

  很多學生似乎有一個共同的看法:“觀察容易調色難”。的確,能看出色彩和能調出色彩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觀察是一種思維方式或認識方法,具有一種引導性。而 調色卻是一個具體的技術性的問題。調色的過程就是實驗的過程,用哪兩種或三種顏色相調配可以達到預想效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程式。為此可從三個方面考慮:

  1、克服固有色的影響,強化環境色

  固有色對初學者更加頑固。作為寫生色彩恰恰需排斥固有色,要考慮周圍環境對物體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強,有時弱,但不同程度的都存在。要注意冷色中尋找暖色,暖色中尋找冷色,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調出來的色彩就不會單調,並且有呼應。

  2、克服習慣用色,拓寬調色思路

  每個人都存在習慣用色,藝術修養高者則昇華為個性或特色。然而作為考生往往轉化為單調,最明顯的是幾幅畫擺在一起,自覺不自覺地出現雷同感,在調色 中要有意識地多變化一下思路。如畫蘋果的綠,有的同學總是去蘸綠色或加點黃和白,已養成習慣。那麼請你用中黃或檸檬黃加點黑試試,仍然能調出蘋果的綠色, 這種綠色更沉著,效果更佳。

  3、克服“和泥巴”,注意用色數量

  在調色過程中切忌的是“和泥巴”,即把所需的顏色放在一起調和、調勻。要克服自己,蘸了兩種以上顏色之後,將筆翻幾下即可,使顏色混合得既不生也不熟,達到所要的“飽和度”。當畫到畫面上時,用筆的過程又是一次最生動的調色過程。

  此外用筆的方法也很重要。具體的用筆、筆觸的擺放通常是結合物體的形體的轉折關係來表現的。同時還要考慮到不同物體用色的濃淡和質感差別等因素。(列賓美院)

四、色調的組織與安排

  色調是指繪畫對象或畫面色彩的總傾向。可傾向於暖色或冷色、亮色或暗色、綠色或紅色等等。一幅好畫,必有其表達一定意境的色彩總傾向,才能使人看起來賞心悅目。

  繪畫中色調的表現方法常見有以下幾種:

  1、從光源色、環境色與固有色的相互關係中把握色調、表現色調;

  2、以同類色、類似色為主組織色調,構成色調;

  3、運用對比色組織色彩,運用色彩的對比、呼應和均衡的方法,構成色調;

  4、用色塊面積的大小適當變化組織色彩,構成色調。

  這些方法,在作品中常常結合在一起。不能把它們斷然分開。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觀察、理解和表現不單純是一個色彩技法問題,它還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密切關聯。因此人們常說:“色調即情調”。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