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的N種可能?

如今,各家衛視週中的八點檔不再是肥皂劇大串燒,家庭談話類節目所佔比例在穩步攀升。像《誰在說》《第三調解室》這幾檔節目,對中老年人而言可謂“深得我心”,甚至成為老年人朋友圈中的話題、家庭聚會的談資。

  為何此類節目近幾年“火”起來了?探尋其內容,不難找到答案:這些為老百姓化解糾紛的電視節目,其案例都真實、常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若加以梳理不難發現,這類節目在開播以來,“房產分配”和“長輩養老”是出現最多的民意糾紛主題,達到百姓糾紛的87%。

  即將推出的“以房養老”政策,也“有望”在今後的談話類節目中佔得一席之地。若拋開“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狹義理解,廣義的“以房養老”的涉及人群有哪幾類?我們嘗試通過幾個案例來分析與歸納。

以房養老的N種可能

方法/步驟

個案一:租房養老

  關鍵詞:高租金 退休金 孤寡老人

  上海從2007年就開始醞釀“以房養老”,但推行6年僅成功6 例。與子女產生分歧、家產傳後觀念等都是以房養老的阻力。在上海,更多老人願意嘗試“租房養老”,即把房子租出去,用租金住進養老院,過世後還可以把房子留給後代。

  與此同時,上海的老齡化及養老問題在近年來越發嚴峻。9月18日,上海市人大聽取和審議了上海市政府關於發展老齡事業的報告。其顯示,預計到2015年年末,上海戶籍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將達435萬,佔戶籍人口的30%。

  “租房養老”,是更多當地老人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

  在上海普陀區的一家養老院裡,劉阿婆住在每月基本費用為4000 元的雙人套間裡。劉阿婆就是典型的“租房養老”群體。劉阿婆說,“把房子租出去住進養老院,手頭還蠻寬鬆的,有時還能給上大學的孫子一點零花錢。”劉阿婆每個月退休金有2000多元,在市區的一套房子每月租金有3500元,兩筆錢加在一起有5500元,足夠支付養老院入院費用。

  這種付了養老院的費用還能把房子留給後代的“租房養老”方式,許多老人都願意嘗試。但是選擇這種養老方式的老人一般還具備一個特點,就是願意晚年在養老院度過,一般都是老伴去世,需要有人一起排解寂寞的老人。

個案二:“以大換小”,尋找差價

  關鍵詞:市區汙染 郊區幽靜

  “以大換小”也是許多老人喜歡的“以房養老”方式。

  這種方式稍顯麻煩,但選擇更多。例如,在相同地段把原有的兩室一廳換成兩套一房一廳,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減少自己的居住面積換取養老金;或者將市區的一套房子換成郊區的兩套房,也是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在賺取穩定養老金的同時,還能享受更幽靜的郊區環境;還可以將位於市中心的房子置換到郊區去,或者把用不到的大房子賣掉,買一套稍小的房子,用置換得到的差價作為未來的養老金補充。

  北京西城區的曹先生原居住在西四地區,屬於北京的中心地帶,毗鄰多所北京市重點幼兒園小學,還是繁華的商業區,但是附近沒有大型公園設施,較為嘈雜,空氣也不好。曹先生和老伴退休後,由於不用考慮孫子輩子女上學的問題,也對周圍環境感到厭倦,希望可以搬到一個環境優美安靜的地點養老。

  曹先生所住的西四地區的房子是“學區房”,雖然房齡偏老,但價格一直很高,目前每平米6 萬元左右。曹先生在順義森林公園附近尋覓到了一套新的商品房,價格在每平米2.5 萬元左右。經過家庭協商,最後曹先生老兩口把60 平米的老房賣掉,換了森林公園附近的100 平米的新房,不但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獲得了很大一筆差價,作為老兩口的養老基金。在這一買一賣中,中介賺去了至少5 萬元,但最終的結果仍令曹先生滿意。

  

個案三:賣房養老

  關鍵詞:養老社區 結交朋友

  除了“租房養老”、“以大換小”,也有更“勇敢”的老人嘗試“賣房養老”。和狹義上的“以房養老”不同,這些老人並沒有用倒按揭的方式,而是一次性賣房,然後搬到專門的養老社區去居住。

  未來幾年,養老服務業所涉及的養老醫療、地產、服務甚至金融業支持政策將陸續出臺,養老也將成為投資熱點,其中,以養老社區開發運營為主的養老地產最為集中。這一領域的活躍投資者包括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地產商、保險公司、境內外財務投資者等。

  2008年5月,上海的王阿婆和老伴賣掉了位於川沙三室一廳的房子,搬進了新建的某養老社區,還將戶口也隨之遷了過去。王阿婆和老伴“賣房養老”的決定並沒有遭到子女的反對。王阿婆和愛人膝下有兩個子女,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南京,無法隨時照應老人。但是,選擇哪個養老院度過餘生是兩個人最糾結的。王阿婆和老伴探訪過上海多個養老院,均不滿意。畢竟賣房幾乎是賭上了畢生的積蓄,他們擔心會斷了自己的後路。

  令王阿婆開始關注到養老社區的契機,是她的幾個朋友率先住到了某養老社區,這讓王阿婆開始心動。不過當時他們決定賣掉房子時,家人也有所擔心:老年社區裡住的都是老人,生活會不會沒有生氣?有人過世生病,老人的情緒會不會受到影響?王阿婆思考再三,還是決定用自己的方式養老。居住幾年之後,她越來越相信,這裡是一個可以走到人生終點的家。去年秋天,王阿婆的老伴突然發病,她連忙打電話給社區裡的她的“祕書”小朱,老人得到了及時搶救。而今,住在養老社區裡的王阿婆不僅有以前的同學、朋友,還交了很多新朋友,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

  

個案四:“倒按揭”模式

  關鍵詞:退休金微薄 孤寡老人

  2012年4月,南京市提出,要鼓勵商業保險企業、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部門建立公益性中介機構,開展“以房養老”。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水平更高的東部地區,南京的老齡化程度要高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11年年底南京60歲及以上戶籍老人已達111.16萬人,人口老齡化率達20%,而江蘇全省老齡化率為17%,全國是13.3%。“十二五”期間,南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7萬人以上,年均增長率高達5.36%。南京正面臨著嚴重的老齡化發展壓力,急需多樣化的養老模式。

  南京的“以房養老”模式無疑走在了政策的前面。儘管業務開展數量還不算多,但確實解決了一些孤寡老人的養老問題,併為其他城市建立了模板。明年若開始試點,南京的“以房養老”應該可以提供相關經驗供其他城市借鑑。

  在南京,有些養老金微薄的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已經開始嘗試用房子換取養老金和養老服務。2005年,南京湯山的“溫泉留園”推出了以房養老的養老模式。按照留園的公寓規定,擁有本市60 平方米以上產權房、年齡60 歲以上的孤、殘老人,可自願將房產抵押給留園,經公證後入住留園,終身免交一切費用。老人去世後,房屋產權歸養老院所有。

  令人遺憾的是,“留園”的試水效果並不如開始設想般理想。曾經一度關注該項目的張阿姨透露,該項目的設想很好,但是沒有政府機構和大銀行“撐腰”,她不敢把畢生積蓄買下的房產就這樣按揭出去。但張阿姨也表示,假如國家未來出臺政策,她會把這種“倒按揭”作為其養老的首選。

  

個案五:非獨生子女遺產分配

  關鍵詞:高房價地區 非獨生子女 遺產分配

  針對國務院提出試點“以房養老”政策,北京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在9 月13 日表示,北京市即將出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相關27 個政府部門將“協同作戰”,合力應對首都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透露,2013年已經將養老服務設施的土地供應納入北京市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按照計劃,北京市全年將提供100公頃的建設用地,供多方建設養老機構;長期在北京市居住的外埠老人,有望和北京市老人一樣享受各種優待措施,免費乘公交、逛公園;政府將大力解決居家養老政策保障和支持——按照北京市的養老格局規劃,90%老人要居家養老,6% 的老人通過社區照料享受養老服務。北京市還計劃設立為期5 年的養老服務發展基金,每年籌集50 億元資金。

  許多年齡在40 歲左右的非獨生子女北京市民都表示支持,他們認為,未來“以房養老”相關配套政策的推出,可以使老人的晚年生活不會太辛苦,老人過世後的子女遺產分配糾紛也會減少。

  家住豐臺區的牛女士談到,她現在和老公因為要更方便地照顧年幼的女兒,一起住在自己父母家,老公家並沒有提供住房。其老公還有一個弟弟,現已結婚住在牛女士的婆婆家。牛女士的公公已去世,婆婆拿著不夠在北京生活的退休金。如果就以當前模式養老,牛女士認為,自己和老公在將來不會獲得房產,家庭糾紛也會隨之產生。她認為,如果老公的母親採取反按揭模式,或者通過賣房養老、置換房屋等其他“以房養老”的方式來規劃,不但可以生活得更好,過世後還可將剩餘房款平均分配給其老公和弟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