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父母容易忽略的七件事!?

Tags: 孩子, 父母, 家長,

教育孩子,真的是件很具體很複雜的事情。為了孩子能有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許多家長都會傾注全部精力和感情。可是在具體操作中,卻有許多被忽視的問題,下面愚人我總結一下,希望能對各位父母有所啟迪。

方法/步驟

1、尺子效應。

拿著彎曲的尺子畫圖,得到的線也會是曲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責備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可是孩子是會模仿家長的。如果家長自己還做不到或者做錯了,孩子又怎麼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呢?我表弟家就是這樣,阿姨總是埋怨表弟亂花錢,當我看到阿姨自己買這買那又不愛惜的時候,我終於明白表弟為什麼會亂花錢以及被媽媽教訓了依舊不改的原因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模仿家長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做了一件不應該的事情,孩子會誤認為這是在告訴他自己也可以這麼做,這樣會對他的是非觀造成不良影響。說髒話、浪費糧食、愛玩電腦手機等等,這些習慣難道不是從父母那裡學習來的嗎?

2、彈簧效應。

有的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靦腆,放學了就宅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來客人了也不知道打招呼。其實啊,這都是父母自己慣出來的!一般來說,性格外向強亮的父母,孩子的性格都較弱。就好像是彈簧,你強它弱,你弱它強。

回想一下,作為父母,是否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部承保了?包括最基本最簡單的洗衣服、打掃自己房間衛生等小事情。出門了,是否把孩子看管得格外嚴格?生怕孩子吃虧,不讓他幹這不讓他幹那。如果答案統統是,那你的孩子難免會內向靦腆。因為你已經剝奪了他體驗這個社會的機會,一來二去,他就會依賴你這個比較強亮的家長,也就逐漸地選擇被動接受事物了。

3、需求原則。

家長會以自己的需求來判斷孩子的需求。這一點在有些情況下是好的,比方說因天氣的變化,家長會增減孩子的衣服。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卻是起負作用的。比方說,給孩子買衣服打扮這個事情上,很多家長都會以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孩子的穿著。雖然家長也會幫孩子打扮得很漂亮,但卻剝奪了孩子自己喜歡的權利。另外,穿衣服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舒適和遮羞,當然了美觀也很重要,但美觀還是給別人看的。因此,不能只為了追求美觀,而忽視了舒適。

4、不要干擾。

看著一個孩子正在自己玩得入迷,比方說畫畫、手工、玩玩具,理智的父母不會進行干擾,讓他自己去體驗。而有些家長,則會時不時地插入其中,打亂孩子的舉動,或者吸引他的注意力。這一點是很不正確的。

只要孩子不哭鬧,就不應該對他進行干擾。把孩子保持在自己的可視範圍內,讓他自己玩就好了。沒必要什麼事情,家長都參與其中。如果你經常性地干擾孩子的自己體驗,會造成他精力不集中的壞習慣。

5、規則不變。

假設孩子不吃飯,很多家長會採取哄騙的方法,遊樂場、玩手機、看電視成為讓孩子吃飯的砝碼。雖然這樣做,也可以讓孩子暫時把這頓飯吃了,但卻讓孩子明白了一個壞事情,那就是規則是可以改變的。以後只要遇到不高興或者滿足不了的事情,孩子就會故技重施,哭鬧一通,以此要挾父母。如果家長依舊妥協,改變原本定下的規則,那隻會寵慣出“小祖宗”來。

許多家長會感嘆,孩子怎麼越大越難帶?豈不知是自己的錯誤做法所致!規則不是不可以被改變,但應該變得更加科學合理,而不是為了迎合某些需求而隨意改變!

6、追求完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句話的確不假。放在小娃娃的身上,同樣如此。為什麼小孩吃不完整個包子,依舊要求要整個的?因為包子是圓形的;為什麼孩子喜歡在白紙上畫畫,稍微一髒就更換?因為白紙是乾淨的。

能說他們鋪張浪費嗎?不能,因為他們對浪費還沒有這個概念。他們只是本能地追求完美。所以說,當各位父母明白這個事情後,就不要再因為阻止孩子浪費,而變相剝奪孩子追求完美的權利了。

7、切莫放縱。

孩子成長,就好像是小樹成才,總會出現各種枝幹和雜葉的。作為父母,應該負起責任來,為孩子及時除去不應有的不好的苗頭。切莫一時心慈手軟,到頭來只能害了孩子。剔除壞習慣的時候,或許很痛苦,或許孩子很抵觸不理解,但父母應該明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更加健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