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手術方法除皺
1. 傳統的中醫、中藥治療
抗哀老保健藥物、食品,皮膚營養食物等能調節人體皮膚新陳代謝,如調節皮脂腺的分泌、調節色素代謝等,因而也有除皺美容作用。非藥物療法如針刺、艾灸、拔罐、刮痧、磁療、點穴,此類療法強調人體整體協調統一觀念,增強各系統功能,強調整體健康,促進面部皮膚血液循環,使皮膚潤滑有光澤,達到減少面部皺紋目的。
2. 各種美容化妝品的應用
具有除皺功能的化妝品是近年才發展起未的,主要是將一些皮膚結構中有效成分或影響皮膚代謝的生物製劑加入化妝品基質中,如膠原、透明質酸、羊胎素、人體胎盤素、植物精華素、防晒劑等來營養和保護面部皮膚。目前,市場上化妝品名目、種類繁多,除皺效果參差不齊,莫衷一是。
3. 激光治療
其原理是通過激光照射,氣化組織中多餘的水分,消除表皮老化的角質層,使真皮的膠原纖維修復再生,恢復皮膚組織的彈性,另外,其所產生的光熱作用可改善皮膚循環,改善皮膚營養和代謝,達到消除皺紋目的。
4. 各種注射治療
目前臨床注射除皺主要有兩類成分,一類是讓面部部分表情肌暫時性麻痺不再收縮,從而使皺紋改善或消失的肉毒素;另外一類是將填充劑注射到面部皺紋部位使皺紋平坦,達到改善或減少皺紋的膠原、透明質酸和自體細胞成分。注射方法操作簡便,痛苦小,注射後皺紋立刻減輕或者消失,效果立竿見影。但是注射除皺僅適合於年齡較輕者的局部皺紋,不能矯治嚴重皮膚鬆垂、老化,而且,目前臨床所使用生物製劑的除皺效果通常維持半年左右,半年後需要重複注射。
二、手術方法除皺
面部除皺手術就是通常所說的面部“拉皮術”,就是通過手術懸吊或切除部分面頸部鬆弛皮膚及軟組織後懸吊面部軟組織,使皮膚和鬆弛下垂的軟組織提緊,面部皺紋減輕或消除的手術。根據手術矯正不同面部部位,手術解剖層次和歷史演變,手術途徑和方式等可逐一分類,下面依次進行介紹。
1、根據手術矯正不同老化部位分類
上面部除皺:適用於前額、顳部皺紋、眉間蹙紋、眼皮鬆弛下垂,也就是醫學上的額顳部除皺術,手術切口可選擇在髮際線上,又可選擇在頭髮內。 中面部提升:適用於下眼袋(腫泡眼)、顴骨附近皮膚下降、嘴角八字紋等,手術在太陽穴旁髮際線裡隱蔽操作,分離皮膚,處理眼輪匝肌後,向後上方提緊皮膚並切除多餘部分,可提升眼角、眉角和麵頰下垂,改善鼻脣溝。
下面部除皺術:
適用於面頰鬆弛下垂、鼻脣溝較深、頸部皮膚鬆弛,切口經屏緣向下繞過耳垂到耳後,需在頰部作SMAS筋膜摺疊、懸吊,在頸部作頸闊肌的牽拉、懸吊, 術後瘢痕不易為毛髮掩蓋,但半年後不明顯。
全面部除皺術:
適用於年齡較大者,出現全面部皮膚鬆弛、下垂,皺紋深而明顯等,可選擇行全面部除皺術,手術範圍廣、創傷大,手術後恢復較緩慢。
2:按輔助手術途徑和方式分類
小切口除皺術:
適合於前額眉間皺紋較深或者單純眉低垂者,在眉上作切口提眉,解決上瞼臃腫皮膚堆積,同時切斷皺眉肌,消除眉間紋。
吸脂結合除皺術:
適合於下頜脂肪堆積(雙下頜)、及雙側頜頸角不明顯,脂肪較多者,可結合頸頦部吸脂術,再塑頸頦角形態。
內窺鏡除皺術:
適合於較年輕者,在發跡內作小切口,內窺鏡導視下進行操作,可避免損傷重要神經血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效果明顯,目前在臨床逐漸推廣。
皮膚磨削和化學剝脫術:適用於口脣皺紋和眼周細小皺紋,將面部皮膚表皮和淺層真皮剝脫,新生的上皮覆蓋創面,使得細小皺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