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坐月子”?

產後6---8周是產褥期,是產婦恢復身體、開始承當並適應母親角色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母體各系統的變化很大,特別是增大的子宮要收縮復原,乳房開始泌乳。因此,產婦要特別注意保健,科學地“坐月子”以保障母嬰身體健康。

如何科學“坐月子”

工具/原料

摒棄有關“坐月子”的陳舊觀念

介紹新時代“坐月子”的科學方法

方法/步驟

休養環境:對於正常足月兒和媽媽來講,適宜的室溫是22℃--24℃,溼度50%--55%比較合適。炎熱的夏季,居室通風條件不良的環境下,加上產婦穿的衣服過多,很容易中暑。所以在炎熱的夏天,室內可以適當使用空調、電扇,將室內溫度調到母體感到舒適而又不感覺冷的溫度,衣著適度,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

如何科學“坐月子”

休息:注意勞逸適當。分娩過程產婦體力消耗很大,產後常感覺疲憊想睡覺。因此,產後最初24小時內,產婦應臥床休息,充分的休息可促進子宮復位又可增進食慾,使身體恢復快,乳汁分泌多。為了母乳餵養方便,媽媽休息的時間要儘量和寶寶的作息時間保持一致,即與寶寶同步休息,保證每天8--9小時的充分睡眠。經常變換臥床姿勢,不要長時間仰臥,以防子宮後傾,惡露不容易排出。可以每天有意識的採取側臥、俯臥和膝胸臥位,幫助子宮保持前傾位置。而且會陰如果有傷口的話,多向傷口的對側保持臥位或坐位,以免惡露侵及傷口,影響癒合。

如何科學“坐月子”

活動:產婦在分娩疲勞解除後,與產後6--12小時內即可下床活動,如大小便、吃飯等。剖宮產的產婦也可在術後24小時坐起,並在床邊活動。然後,可以起床在室內稍微活動。這樣可促進惡露的排除,有利於子宮的儘快復原,也有利於產後大、小便通暢,避免靜脈血栓形成。整個產褥期都應保持產婦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可從事體力勞動。但也不要因害怕陰部疼痛,整日躺在床上,這樣對身體復原很不利。產後活動度以個人舒適為原則,產後第一次下床活動時必須有人陪伴,以防動作太猛引起血壓變化,導致摔傷,勿站立過久;產後10天后即可做一些輕微家務,忌久蹲、用力過猛,以免腹壓增高使生殖器受損,導致子宮脫垂等。

如何科學“坐月子”

個人衛生:有些產婦不願洗澡,是擔心會“受風”,這是認識誤區。要接受月子期可以洗頭、洗澡的觀念,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產婦最好淋浴,不宜坐盆浴,每次洗5--10分鐘即可,洗後應該及時擦乾並且迅速穿好衣服,避免著涼。

如何科學“坐月子”

產後複查:產婦在產後42天到分娩所在的醫院進行母嬰健康檢查。做好產後複查瞭解子宮復舊及傷口癒合情況。醫生也會給媽媽們提供餵養、營養、心理、衛生及避孕方法,提供嬰兒餵養和兒童早期發展及口腔保健等方面的指導。

如何科學“坐月子”

注意事項

洗澡時要保持浴室溫暖,水溫適宜;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有傷口等傷口癒合後洗澡;穿純棉內衣褲、衣著寬鬆、質地吸汗、厚薄適中、注意保持會陰清潔、乾爽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