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學,就是一個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你的所有過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張白紙,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時候,改掉以前的缺點,以全新的形象出現。
方法/步驟
所謂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每個學校也會有自己的一些規章制度,它規定了學生一些不能觸犯的禁區,比如缺課達到多少節就會被處罰、圖書證不能外借等。有時候犯錯和不犯錯之間只有一步之遙,學生也不是故意的只是不知道。所以瞭解學校的規章制度是新生最需要做的事情。
熟悉學校的地形、掌握一些緊急聯繫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的分佈,醫務室、保安室所在等。
關注學校和院系公佈的最新信息,比如新生何時可以申請獎學金、助學金等,學生一旦錯過了這個時間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權利。記住自己的學號和相關密碼,這些會是你以後的學習中經常需要用到的東西。
瞭解本學期的課程安排和執教老師。大學的課程內容和上課方式,對比高中來說有很大的不同。老師不太會拘泥於課本內容,更多的是根據自己的研究來講授,所以準備好聽課筆記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大學的考試卷多為任課老師所出,所以考試內容有很多是和課堂老師補充的知識有關。
大學還有一點和高中明顯不同的是,上課教室不是唯一固定的,而是根據不同的課程安排在不同的教學樓。所以學生在開學之初,完整的打印出課程表,並按照課程表上的上課地點事先去探一下路是很有必要的。以往新生因為找不到教室而上課遲到的例子並不鮮見。
少量現金+儲蓄卡
到外地求學,錢是必不可少的,究竟該帶多少錢是家長們最發愁的事,帶少了怕孩子受苦,帶多了又怕路上丟失。給孩子辦張銀行卡,就放心多了。把學費和生活費都存入銀行卡,孩子離家時只需要帶上卡和少量現金就行,如果卡丟了的話,掛失再辦一張就行,錢不夠時,只需要把錢存入孩子的賬戶就行。現在各銀行的信用卡均可異地存取款,但需要收取金額不等的手續費。同時,中國郵政推出的郵政綠卡也很適合大學生,辦理時會得到一卡一折,家長與孩子各持有一張,它的優勢是異地取款時免收手續費。
身上帶:車票、機票+證件材料
出行是準大學生、家長們最放心不下的事,學生票採取提前12天發售,準大學生可憑入學通知書購買學生票。對於一些準備乘飛機出行的學生來說,他們也將享受很大的優惠。對於準大學生來說,帶齊相關的證件材料也是重要的,如果是團員,應由團籍所在學校團委在團員證上填寫轉至高校團委並加蓋公章;如是黨員,則需要所在學校組織開具轉出證明。此外,還要攜帶好自己的相關組織關係檔案。出行前要認真閱讀錄取通知書中的要求,然後逐一落實,身份證也應隨身攜帶入校。此外入學後,學校會要求上繳一些一寸照片,所以準大學生們最好提前做好準備。
包裡裝:應季衣服+生活用品
很多準大學生都是第一次出遠門,準備生活用品就成了很瑣碎的事情,準大學生們在購買生活用品前,可以列一張購物清單,然後按單逐一購買。衣服方面,如果學校在本地,那麼帶少量的衣物即可,如果學校在外地,那麼可以在離家前撥打大學所在地的氣象諮詢電話(區號+12121),瞭解當地氣候狀況,再根據當地的季節狀況準備衣服。新同學可能會不習慣學校的飲食,所以最好備一套飯盒、湯匙、筷子等簡單餐具,也可帶一些自己喜愛的易保存的食品,以備初來乍到“救急”之用。高校都是公寓化管理,所以被、褥等物品是統一購買的,但毛巾、牙刷、牙膏、剪刀、剃鬚刀等生活必需品,則需要自帶,如果擔心分量過重,也可到校後就近購買。
學習篇
大學學習與中學時期的學習相比,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其中最主要的區別是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發生了較大變化。
變化一:自習多了
這個自習時間的充裕是我大學的最大吸引力,沒有人限制我也沒有要求必須看教科書,可以隨時泡圖書館,讀自己喜歡的書,這是最讓人樂意的事情。
變化二:老師管得少了
在學習方法上,中學時期,只要跟著老師走就可以了,一切聽從老師指揮,老師教學生是“手拉手”領著教,而大學老師則是“老師在前,學生在後引著走”,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時間要自己安排,逐漸地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不採用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的方法,提倡生動活潑地學習,提倡勤于思考。
大學教師講課一是介紹思路多,詳細講解少。主要講授重點、難點內容,而且許多教師都使用投影機、多媒體授課,實現了授課手段多樣化,授課進度比較快,一節課可能要講授一章或幾章的內容。二是抽象理論多,直觀內容少。三是課堂討論多,課外答疑少。四是參考書目多,課外習題少。有的老師一節課講兩、三個章節,聽課的同學連翻書的時間都沒有。
變化三:考試
如果你想順利的畢業,順利的拿到畢業證,還是要好好對待考試的。大學時的考試已經沒有初高中時候的緊張,上課認真聽下,考前突擊下,考試過了還是沒有問題的,大學對成績排名已經不再敏感。如果想在大學拿獎學金的話,那就必須好好的對待考試對待上課。
變化四:沒教室了
中學時期,我們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聽課的是固定的同學,但是在大學裡,每個班沒有固定的屬於自己獨享的教室,有時1、2節課可能在這一棟樓的某個教室學習,但3、4節課又會到另一棟樓去聽課,與自己一起上課的可能還會有不同專業的同學,上自習也要自己找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