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碗牛肉麵,你就會愛上臺北。”臺北市長郝龍斌為上海市長韓正舉辦接風宴,就端上了牛肉麵大力推介。牛肉麵在臺灣興起於上個世紀50年代,從大陸遷臺的老兵,因思念家鄉開始製作牛肉麵。不同地域的老兵,添加了自己不同的家鄉味。
在臺灣從南到北,隨處可見牛肉麵館。有間藏身松山路30幾年的“老兵”專賣湯頭辛辣不刺激的紅燒牛肉麵。大鍋燜煮湯汁香氣平順,透過微微辛辣提高湯頭醬香的濃郁口感,喝起來清辣帶麻、入口回甘的感覺讓人自願上癮。
半筋半肉的牛肉炒得豐腴多汁,咬起來一點也不塞牙縫,可惜,湯香掩蓋了牛肉香,如果兩相得宜應該會更迷人。麵條雖非手工拉麵,憑著老闆娘手藝控制下鍋後的嚼勁,拌著湯頭增添香氣,再來幾匙辣味酸菜,讓你吃得大汗淋漓,很是過癮!
鼎邊銼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
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銼”是臺語,為爬滾的意思。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鼎邊銼,臺南著名小吃,來自明末清初闖王李自成落難民間,向百姓乞討用以果腹的逃難點心,登基後因懷念這樣一道點心,不只為其命名還訂為御菜,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