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中學生正初於青春期,從11、12歲到14、15歲,這三年時間是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個加速期。青春期心理變化的特徵表現為:自主意識增強、自尊心變強、渴望交流和友誼、易於衝動並富於幻想、性意識萌動並表現為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等正常的心理變化。隨著中學生生理和智力所發生的一系列特殊的變化,個性發展上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研究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對於教師改進教學工作、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方法/步驟

尊重是中學生身心發展的根本需求。

中學生正處在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轉變的時期,少年常常因為缺乏準備,被突如其來的身心變化搞得驚慌失措。心理學家把少年期稱為“危機期”、“心理斷乳期”,意為這一時期的少年從心理上渴望擺脫對成人依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這是人生過程中由單純對外部生動形象的世界探究到關注內部精神世界變化的轉折時期。而教育活動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與信任,並按照身心發展規律為個體發展提供多種積極發展的機會,並能在各種活動中幫助中學生髮揮自己的才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影響成長的負面因素,在成人世界的尊重信任中呼喚孩子自我反思、自我改變的主動心理,學會心平氣和地接納自己的現狀,並能學會“見賢思齊”,虛心學習別人好的方面,讓自己成為內心強大而又謙虛好學的新時代好少年。相信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值得我們尊重、信任的,只要用愛滋養、他們就能健康成長。

如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需求。

愛是師德的靈魂,愛是教育的需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需要關愛和同情,當這些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引發良好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內在的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只有教師在教學中投入情感,創設師生平等的民主氛圍,激發學生探求慾望,提高學習興趣,以愛心換愛心,才能引導學生愉快、積極的學習,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教師要善於建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學生髮展的新型師生關係,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下,能夠和學生像朋友和夥伴一樣的溝通和相處,彼此增加理解和信任,親密無間。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和依戀,感受到同伴和朋友的手足情義,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每一個學生在其原有的基礎和素質上能夠得到發展。課堂上教師若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學生,學生就會消除由於教學氣氛太嚴肅而造成的心理緊張現象,就會積極配合教師,以最佳的心態輕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如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改變常規的教學方法,激發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沒有興趣,學生學起來也是勉強的、痛苦的。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探求慾望,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教師採用靈活、開放的教學方式,充分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討論等各種機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學生得到輕鬆、主動的發展,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要為人生的每一步成功而不懈努力。

如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如:加強直觀教學,引發學生思維。中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通過具體形象來感知的,運用圖片、投影片、錄影等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認識事物,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知識,而且能使學生的興趣和思維不斷的處於活躍狀態。

提供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發展,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教師,一定更新觀念,更新教法,破除對學生的控制慾和權威感,努力地給學生提供“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

如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重視並及時進行學法指導,培養中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中學生認知能力有了提高,心理活動隨意性顯著增長,可以長時間地集中精力學習,隨意調節自己的行動。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已有所發展。但是由於少年缺乏實際經驗,這種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總帶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觀性,想問題常會鑽牛角尖,有時表現為固執己見、情緒偏頗。教師應重視並及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根據中學各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中學生情緒易衝動,不善於自制,行為不易預測。針對中學生的情緒特徵,教師首先教育和引導學生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學生調節自己的情感;其次教給學生如何處理好與父母和老師之間的關係;第三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自尊性,以他們的情緒特徵為切入點,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的情感向著有利於成長的方向發展。

如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