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諮詢室裡,經常遇到經典的中國式父母,他們堅信那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打來打去,把孩子打得離家出走了。
我問:“您經常打孩子?”
家長:“不打不聽!”
我問:“不覺得這種方式有問題?”
家長:“這能有什麼問題,我們這一代就是打著教育大的,哪個孩子沒捱過打?!”
我問:“這種方式好用嗎?”
家長:“有時候好用吧……”
我問:“那您怎麼來找我呢?”
家長:“唉……孩子離家出走了好幾次了。”
我問:“那就是不管用了?”
家長:“那怎麼辦?沒有別的辦法,一生氣就忍不住…”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教育的原型,但是時代不同了,當今中國的變化日新月異,文化的衝突也日益顯現,在這種大環境下,家長如果堅持一成不變,發生類似離家出走這種難以控制的局面就不奇怪了。
當然了,有些孩子可以理解各種愛的表達方式,包括打罵。但要提醒家長的是,棍棒是一種教育文化,這種教育文化適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講“我們那個年代”怎樣怎樣,孩子們聽到這種話的反應通常是反感和排斥的,他們會說“你們那個年代早就過去了!”我們的任務是把孩子引向一個美好的未來,而不是過去,對嗎?什麼樣的孩子不能打呢?
首先是青春期的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挑釁家長和老師,就像一匹長了犄角的小馬,即倔強又刺兒頭。打罵會徒增逆反情緒,使得親子關係更僵硬。
其次,過於內向的孩子不能打。內向的孩子多半比較壓抑自己,很多的情緒和觀點不願意向外表露,而且內向的人大多比較細膩,內心情感複雜。打罵會導致孩子更加壓抑,引起自尊心低、價值感不足、社交困難等問題。
第三,女兒不要打。女兒的自尊心很容易在巴掌底下消失殆盡,尤其作為父親。女孩心思多,需要父母從深層次上的理解,才能化解危機。
第四,受挫的時候不宜打孩子。孩子剛剛受到挫折,心裡非常難過,這時父母不但不能責罵,反而要給與關懷和寬容,等孩子的受挫情緒過了,再適當引導的效果會比較可觀。
第五,悲觀情緒的孩子不要打。我見過太多被父母把自尊自愛打得七零八落的孩子,他們內心悲觀、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或者總覺得自己很倒黴。處事也顯得十分消極,總往壞處想。
簡單的說,如果棍棒教育得不到我們要的結果,那就尋找其他方式吧。當今社會,我們都在嘗試新的教育理念,例如賞識教育,而80和90後的孩子,他們大多在不缺吃不缺穿的物質條件下長大,他們更喜歡自由主義的散漫生活,即只要我過的自在,錢、社會地位、名聲都不重要,我只為自己活著。這已經是當今青少年們的主流心態,家長們需要看清形式再教育,才是理智的。
我常常受到家長們善意的質問,為何孩子什麼都跟你說,而且什麼都聽你的?我們可是親爸親媽呀!言外之意是孩子怎麼這麼傻,不跟自己爸媽說,反而那麼信任你。其實,你也可以成為孩子的知心媽媽或者知心爸爸,前提是,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並跟隨孩子跟隨時代一起成長。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孩子不同以往,更加自由、更加自我、更加追求獨善其身。還要記得,好的關係勝過教育,與父母關係好的孩子才不會有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