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小組合作”?

作者:潘紀科

內容提要: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初中歷史要合理組建小組,不斷優化小組,才能激發學生的合作慾望;在評價上,要建立長期評價機制,並不斷優化,才能為合作學習注入原動力;更要優化學習方式與內容,避免“將所有的雞蛋放入合作學習之籃”。

關鍵詞:

課堂教學 優化小組建設 優化評價方法 優化學習內容

《歷史課程標準》指出: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將傳統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轉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係轉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係,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探究性,也拓寬了學習歷史的途徑,使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和分享,實現了優勢互補,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同時有利於學生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然而在課標思想指導下,在課改的口號聲中,一些教師流於形式的做法實在令人長嘆不已。如今合作學習課堂缺的不是活潑有餘的教學情境,不是熱熱鬧鬧的教學氣氛,也不是表面的合作形式,而是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

一、組建“最佳”小組,挖掘“合作潛能”

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個鼓勵學生才能發展的環境。如果教師不讓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直接參與學習過程,那麼在教學中就不能得到所期望的結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組建比較固定的合作學習小組。任科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仔細觀察、分析,一般採用4~8人為一組,每個小組裡的成員需經過多方考慮組合在一起的。

常見的分組有:(1)固定分組。就是根據學生座位較為固定的特點,4~8人為一小組,或同桌、前後鄰座四人為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這種分組有一定的穩定性,優點是隨機進行,操作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安排座位時應考慮小組成員的特點,每個小組應包含學習成績不同、能力不同、性別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學生,以發揮優等生良好的帶動作用。(2)靈動分組。即根據教學內容分組。如,教學《秦王掃六合》時,可圍繞辯論專題“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分成兩大組進行合作學習。又如,教學完《三國鼎立》,可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角色表演,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分組不合理是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在我們大圩中學,由於師資等各方面的原因,每個班級的學生數將近60人,因此,過多的人數使教師不能很好分組與管理。小組人多又不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我們正想方設法去組建一個個“最佳學習小組”,以發揮每個小組的最好潛能。

二、優化評價方法,注入“合作動力”。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環。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必然離不開評價,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並使教學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更好地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順利發揮每個成員的最大潛力,實現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的辯證統一,就應該建立一種促進學生作出個人努力並且小組內成員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這種良性制約機制主要是合理的評價機制。

在評價上,我實行小組評比與個人評比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我設定了“小組學習綜合評價表”,同時注意對學生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以周為小階段,設定周冠軍。以月為中階段,設定月冠軍。以學期為終階段,設定學期冠軍。同時,我在班上評出“最佳學習小組”、“最佳小組長”、“最佳學習夥伴”、“最快進步獎”、“發言勇士”等。這樣,在學生稍有挫折時,可以給其設定一個新的起點,不間斷的推動學生向前進步。在具體操作上,應以每一節課學生的具體表現為基礎。首先,按照好,中,差給每組學生排好號,一號為組長。上課時每組成員輪流為記分員,每完成一項任務,按照組號計分,如:是一號完成的,就記一分,是三號完成的,就記3分。這樣,為了小組榮譽,學習好,能力強的學生會以幫助其他學生為己任,其他學生也會為小組榮譽,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時,在“兵教兵”的過程中,還定期評選“優秀小老師”,“糾錯能手”等。這樣,就在班級中形成了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

同時,我還注意了評價內容的“多角度”。包括:作業完成,組內互助,課堂表現和學習成果評價等

三、優化學習內容,激發“合作激情”。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有選擇性地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於一些思維容量較小或者通過個體的獨立思考完全能夠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要避免“將所有的雞蛋放入合作學習之籃”。教師要選擇那些或思維容量大或程式較為複雜或有流水線作業性質或通過合作能互相提高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小組成員之間就必須得相互配合、依賴,相互啟發才能順利完成任務,並在合作的過程中感受成功與喜悅。

比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然而學生的合作熱情似乎並不高。為什麼呢?一位學生道破了天機:“老師,這些問題我們不用討論也都知道,為什麼還要討論呢?”由此可見,不是任何內容都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學習內容在學生個人確實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學生才願意合作學習,才有合作的激情。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合作需要,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於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對於學生“力所難及”的問題,才讓學生“合作探討”解決。

四、明確分工職責,讓合作“井然有序”。

在課堂中,很多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都會要求是“小組裡每個人按順序說一說,等一會兒小組裡派代表來發言”。可在全班交流發言時,很多小組都沒有代表來交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對於小組內的分工並不明確:要派代表?怎麼派?派誰?這些問題所反映的其實就是學生還沒有形成職責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分工的習慣。因此,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組員之間明確的分工和職責很重要。

為此,我們大圩中學陳榮順校長開學伊始就著手小組建設,要求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重視小組建設並迅速組建合理的學習小組,還向每一位班主任下發小組建設資料和表格。要求全校每個班級以4——8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小組應有:組長、紀律監督員、記錄人、彙報人等。組內的角色分工還可以進行輪換,一旦角色明確就不容易造成少數人包辦小組合作學習的現象。我有時也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總之,明確的組內分工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讓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有序地進行。

萬事開頭難,讓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入到實踐新課程的浪潮之中,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傅道春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研究》——朱光明:上海教育出版社

[3]《歷史教學問題探討》——白月橋:教育科學出版社

[4]《歷史課程與教學論》——聶幼犁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