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創設幼兒園隱性課程教育?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的隱性課程。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與實踐的不斷髮展,人們在重視幼兒園顯性課程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幼兒園隱性課程的巨大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按照科學的原則來創設幼兒園環境,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的全面發展。

工具/原料

創設幼兒園隱性課程教育

步驟/方法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來創設環境
幼兒年齡的差異不僅僅是生理現象,還表現在他們心理髮展水平上。心理髮展水平是以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能力來表現的。相對來說,年齡越小,生活經驗越少,他們從事活動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協調自己行為的能力都較差。所以,創設的環境中必須根據年齡特點,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要求的環境。小班幼兒的思維帶有很大的直覺行動性,思維大多是伴隨著動作而進行的。因此,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環境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和興趣。幼兒遊戲的機會多了,交往增多了,愉悅的情緒體驗增多了。
中班幼兒具體形象性思維佔主要地位,主要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們提供了大量的遊戲材料和半成品:有各種飲料瓶讓幼兒做娃娃頭、服裝;有各種果殼用來拼圖;用各色顏色吹吹畫畫。在做做玩玩操作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能力。
大班幼兒由於知識、經驗、語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抽象邏輯思維開始有所發展,好奇心強愛提問。我們通過創設環境,以滿足幼兒不斷提出的問題。如:科學活動《認識胎生和卵生動物》,師生共同收集百科全書、動物圖片讓幼兒討論各種動物的生殖方式;在觀察角里共同製作銀杏樹葉、梧桐樹葉、黃洋樹葉、楓樹葉標本,讓幼兒通過觀察製作,尋找樹葉異同,從中提出答案,使大班幼兒的活動具有探索性。
另外,是我們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佈置環境,注意根據幼兒概念形成的基本規律,採用大量形式多樣的刺激,來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如:在一次數學活動(中班)“排序“中,為了讓幼兒能夠通過觀察物體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我們圍繞教育目標進行了環境的佈置和設計:環境1、是長城背景圖,長城垛口在飄揚的彩旗、空中飛舞的氣球、載歌載舞的民族娃娃等都按不同的規律排列著。環境2 是植物園背景圖,花、樹木都有規律地排列著。環境3 是小兔子種蘿蔔的情景圖,蘿蔔按兩大一小的規律排列。環境4 是小熊鋪石子路的情景圖,石子按紅、黃、藍的規律排列。環境5 是小鴨子築籬笆的情景圖,籬笆按一定的規律排列。活動中,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參觀長城、遊植物園、幫小兔種蘿蔔、發現小熊鋪石子的祕密、和小鴨一起築籬笆等,孩子們通過對一個個情景圖的觀察,發現了排列的規律。

二、在環境創設中要充分利用社會、自然資源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愈豐富,能力的發展也愈充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綜合利用社會和自然環境,讓幼兒到廣闊的自然、社群環境中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去收穫。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幼兒們不僅精神放鬆、情緒飽滿,而且可以進行最直接的觀察、探索學習,視野也大為拓寬,對事物有了貼切、生動、新鮮的認知。此時,他們的思維特別活動,他們的語言特別豐富,他們的問題也特別有趣。在“消防隊員”主題活動中,帶孩子走進消防部隊,孩子們看到個個身著軍裝、精神昂揚的消防隊員時,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一起擁到他們跟前,一系列有趣的問題隨之而來:你們是用什麼救火的?救火時你們也是這麼穿的嗎?火會燒到你們嗎?消防車怎麼用,能告訴我們嗎?……消防員叔叔對孩子們的問題一一作出了回答。消防隊員還為我們的孩子進行操練,在活動中孩子們認認真真,他們對解放軍產生了極大的愛戴和敬意,產生了學習解放軍的強烈願望。參觀回來後孩子們就玩起了“解放軍”的遊戲,學習“演練”。可見,豐富的環境激發了幼兒主動學習,主動學習帶來了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主動參與所帶來的快樂又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環境
教師必須注意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創設的環境應有利於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而不能偏重於哪一個方面。物質材料的提供應是多樣的,富於變化的。如在大班的動手區教師提供給幼兒不同顏色、不同材料(塑料、木頭等)、洞口不同大小的珠子,讓幼兒有規律地為娃娃穿項鍊或者是手鍊,在活動中讓幼兒有選擇的可能,以滿足幼兒各種興趣。還要根據幼兒的需要經常地更換區角的內容。如:經常變換計算角的內容,在活動中對個別幼兒加以指導,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配合常識教學系統地更換科學角的內容,讓每一個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空氣、聲音、電、力等現象,從中獲得知識。
另外,我們要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
環境應促進兒童能力和個性發展,在同一班級中,孩子的表現有共性也有個性。
創設環境要注意不同孩子的不同發展水平和不同活動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安排,以促進每個幼兒在自身水平上的發展。如在大班的美工區,製作《扇子》,能力強的幼兒教師直接提供扇骨,讓孩子自己穿好,在貼上扇面,最後做裝飾。能力差的幼兒我們可以提供給他半成品扇子,有穿好的扇骨,沒有扇面的等。

四、創設有利於幼兒探索活動、引發支援幼兒思考的環境。
幼兒園創設的環境具有教育性。但其教育功能的發揮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和引導幼兒主動感知只有引起幼兒與環境的有效互動,教育環境才有其存在的價值。
探索活動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幼兒通過探索活動認識自然和社會,並在活動中培養理智感培養良好的人格等。由於幼兒心理的形象化、無意識性的特點,他們對任何新穎的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正是這種好奇心使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給予特別的關注,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與相對持久的探究活動。因此,我們創設的積極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就可以支援幼兒的探索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通過“引發、支援幼兒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來學習知識技能、發展認知能力與形成良好的社會性等。如自然角環境的創設在幼兒園是很普遍的事,一般教師只是在一些空地上種上一些容易發芽的植物,任其自由發展,幼兒的觀察活動全是自發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這些植物極其生長變化熟視無睹。一位教師在自然角的植物種好後,她把每個孩子的照片塑封成一個個小卡片,貼在自然角附近的牆壁上。這些有自己照片的小卡片,吸引了一些孩子的目光。老師藉此機會啟發孩子們注意自然角的變化,答應把孩子的發現一一記錄下來,許諾每記錄一次孩子的卡片上就多一個小貼畫。開始二天,孩子們急壞了,因為總沒有什麼變化。終於有一天,一個孩子跑過來對老師說:“老師,老師,我看見大蒜笑了。”老師走過去一看,大蒜開始長蒜苗了,蒜苗還包在蒜皮裡,把蒜皮撐開了。老師履行了諾言,馬上把這個孩子剛才說的話記錄在一張小紙條上,並把這張記錄著孩子所說話的小紙條貼在這個孩子的卡片上,還獎給他一個小貼畫。不久,自然角引來了許多雙眼睛,他們一一勁地盯著那些蒜和什麼也沒長的小杯子。接下來的幾天,孩子們又有了新的發現:大蒜長鬍子了;蒜苗綠了;蒜苗長高了……把整個活動環境佈置成引發、支援幼兒思考的環境,大大增強了幼兒的認知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創設促進師生、幼兒之間交往和互動的環境
幼兒園教育環境要體現幼兒的參與性,要對幼兒有所教育、有所引導。我們在教育環境的創設中,注重從幼兒的可參與性出發,以兒童的眼光去判斷環境是否適應幼兒的各種需要。
(1)將收集材料和創設環境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在發動幼兒集體討論決定了區角佈置或牆飾的內容後,我們應和幼兒一起準備材料並進行設計製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他們能做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做,他們能想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想,讓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聽、問等途徑獲取資訊和材料,發展他們獲取資訊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2)要給幼兒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實踐證明:幼兒是否有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參與區角設定和牆飾製作的積極性,影響著幼兒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應儘可能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決定做什麼,並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兒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便於幼兒不斷地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
(3)給幼兒出錯的權利,找出錯誤背後的真正原因。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會受到直接經驗的影響。在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學習探究活動中,幼兒的做法和得出的結論並非都是正確的,難免會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地方。這時我們不應簡單化地批評指責幼兒,而應設法搞清楚幼兒的真實意圖和認識水平,避免誤解或傷害幼兒。如某班一幼兒用開水給植物角里的花澆水時,教師不是簡單地批評指責他,而是設法瞭解他“破壞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通過詢問了解到幼兒不是想搞“破壞”,而是出於想讓花和小朋友一樣“講衛生喝開水”的善良動機。教師這樣做不僅保護了幼兒善良的願望,而且也瞭解到幼兒的現有經驗和知識水平,為進一步的指導提供了依據。
(4)培養幼兒尊重客觀事實,依據事實得出結論的科學態度。長期以來,有些教師很少注重培養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不給幼兒嘗試的機會,習慣於由自己來判斷幼兒的對錯,使幼兒感到真理只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他們關注的是教師的態度,而不是客觀事實本身。這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一種依賴和迎合心理。要改變這種現象,我們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從“教師講,幼兒聽”轉變為“讓幼兒養幼兒形成尊重客觀事實,依據事實得出結論的科學態度。
(5)支援、啟發和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無論是師生共同準備和創設的環境材料,還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內容提供的環境材料,我們都應積極支援和鼓勵幼兒進行探究和操作活動。在指導幼兒進行探究操作活動時,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檢查者”的角色,把精力從“檢查玩具是否掉了,東西是否亂了,幼兒是否發生矛盾了”等問題轉移到幼兒的探究和操作活動上來,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正確判斷他們的發展水平,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如我們可引導幼兒討論問題“汽車在什麼樣的路面上跑得更快?”,並鼓勵幼兒說出各自的答案。為了讓幼兒驗證自己的猜想,我們可以發動幼兒找來各種高低、形狀不同的積木、紙板、易拉罐等,啟發幼兒運用這些材料塔出不同角度的斜坡,並提供橡膠、木板、玻璃等不同質地的斜坡面。我們可讓幼兒在搭好的斜坡上進行賽車,並啟發幼兒注意觀察汽車速度和路面的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麼關係。通過多次操作,幼兒可發現汽車滑下斜坡的速度不僅與路面的傾斜度有關,還與路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初步體驗到速度與傾斜度、速度與摩擦力之間的關係。

注意事項

教師必須按照科學的原則來創設幼兒園環境,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的全面發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