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中組織材料的9種方法?

Tags: 小說, 材料,

  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組織材料(遞進式)

  事情的發展總是要有個起因,開頭、經過和結果,以這樣的順序組織材料,便於寫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例如:《飛奪瀘定橋》一課,是寫紅軍長征中奪取瀘定橋的故事,紅軍要北上抗日,過烏江天險是事情的起因,向瀘定橋進發是事情的開頭,奪橋突擊隊首先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攀著鐵索橋,穿過熊熊烈火和守城的敵人展開激烈的搏鬥是事情的經過,消滅敵人,奪下瀘定橋是事情的結果。這種按事情發展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是寫記敘文常用的方法。

  按時間的先後順序組織材料(時間式)

  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記敘,隨時間的推移故層層展開,逼近文章的主體。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組織材料也是記敘文常用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要有明顯的時間標誌。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開頭講我軍奪取“三九一”高地的重要性以後,接著按時間順序記敘了邱少雲嚴守紀律,忍受烈火燒身的劇烈疼痛,直至犧牲的經過。文章用“那一天,天還沒有亮”開頭,寫我軍在敵人陣地前潛伏得非常好,用“中午的時候”開頭,寫敵人的燃燒彈打著了茅草後,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之苦,一動也不動,直到犧牲。用“黃昏的時候”開頭寫我軍發起衝鋒,奪下了“三九一”高地。這種方法運用得好,能使讀者對文章的層次一目瞭然。

  按空間位置組織材料(方位式)

  寫一個地方,寫一個環境,常常按照空間的位置組織材料,例如:《參觀人民大會堂》一課,首先是寫“正門”再寫“中央大廳”、“大禮堂”和“宴會廳”最後寫“會議廳”,使人民大會堂的幾個地方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時,記敘人的活動也按照空間順序來寫。例如:《課間十分鐘》一課,開頭寫下課了,同學們都到操場上做自己喜歡的遊戲,然後,分別寫了“校園的東牆邊”、“球檯右邊的大樹下”、“操場的西牆邊”及“操場中間”的同學們的活動。運用這種方法安排材料,一定要把各空間位置之間的關係交待清楚,否則,別人看了會糊塗。

  按照內容的類別組織材料(並列式)

  按照內容組織材料,就是按事物的性質把內容分若干類別,把同類內容放在一起,然後排列好,分別記敘。這種方法使人感到眉目清楚,有條有理。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除開頭、結尾外,就是按“啟發我認真讀書”、“談論碰壁”、“求助車伕”、“關心女傭”這幾類事件來表達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

  用對比法組織材料(對比式)

  用對比法組織材料,就是把有可比的材料放在一起,分別來寫。通過比較突出中心。例如:《田忌賽馬》一課,先寫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總是輸,後寫田忌聽了孫臏的話,再和齊威王賽馬就贏了,兩相對比,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

  用線索組織材料(線索式)

  文章以某一事物(物件、情感、)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楚,行文流暢。例如《小木船》:看木船(想陳明)——憶木船(鬧矛盾)——贈木船(惜分別)——藏木船(不忘情)

  用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組織材料(總分式)

  文章先概述全文內容,然後分項具體描述。條理分明,層次清晰。如:《我愛故鄉的楊梅》先概述“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然後從楊梅樹、楊梅果兩方面具體記敘。

  用首尾呼應的方法組織材料(照應式)

  文章首尾照應,結構嚴謹,渾然一體。例如《十六年前的回憶》文章的開頭寫道“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
的被難日,離現在已有十六年了。”結尾寫道“我又哭了,從地上揀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我低聲對母親
說:‘媽,昨天是4月28日。’母親微微點了一下頭。”小學課本中,這樣的文章比較多。

  用回憶的方法組織材料(回憶式)

  文章以回憶的方法組織材料,特點是以難忘的事例打動讀者,使讀者很容易與文中的主人公產生思想共鳴,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通過回憶了“讀水滸傳”、“碰壁”、“救助車伕”、“關心女傭”四個典型事例,說明魯迅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讀者讀後,深受感動。

  組織材料雖然有一定的規律,但具體怎樣處理不是一層不變的,要根據材料的特點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具體安排。有時,為了使文章有波瀾,常常以一種方法為主,兼用其它方法。因此,組織材料要在巧上下功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