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烏龍潭公園位於清涼山東,深受南京市民的喜愛,那裡也是兒童們的樂園。喜愛攝影的朋友也親切的稱呼那裡為“小西湖”。
南京烏龍潭公園之所以得此名,源於在三國時,烏龍潭名為清水大塘、芙蓉池。晉代傳說潭中有四處泉眼,終年噴湧不息。某年六月十九日,四條烏龍環繞泉眼戲水。以後,每年烏龍準時出現,烏龍潭由此而得名。
若干年後四泉眼相繼匿跡,烏龍亦不再現,然烏龍潭依舊風景優美,潭岸亭臺樓閣錯落,花木挾疏,一派詩情畫意,譽為“西城之冠”。
公園以山光水色取勝,清幽典雅。妙香閣、冷花廳、芙蕖齋、肥月亭、放生庵、鎖龍橋、武侯祠,佈局和諧,讓人留連。此外,堪稱樹樁盆景中的極品、有著400多年樹齡的“清桂”,以及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的世界上最大的景觀象棋、棋盤——“中國象棋橋”等特有景觀,都讓遊客歎為觀止。
方法/步驟
妙香閣
位於烏龍潭西岸,建於1988年,為飛檐斗拱上、下兩層樓臺,上層為展廳,下層為顏真卿書畫館。“妙香”之意在“心清聞妙香”,由杜平題額。閣南草坪中有樹齡約400年古桂一株,胸圍180釐米,株高2.2米,取名“清桂”,並培成一景,堪稱桂花樹樁盆景之尤物。
南京龜鱉博物館
1989年9月24日建成,為國內首家龜鱉館,館內收集與展出之龜鱉包括國內當今所發現的36個種與國外的50餘種,絕大多數為活體,少為剝(浸)制標本,大者重70公斤餘,小者僅幾克。其中,有罕見四眼龜、夾蛇龜以及四爪陸龜。還有被中科院以公園主任周久發之姓氏命名於1990年在南寧新發現的龜種”周氏閉殼龜”。1991年與江蘇電視臺合作拍攝了《中國龜鱉》科教片。
放生庵
位於南京龜鱉博物館之南。唐乾元二年(759),顏真卿於烏龍潭設江寧放生池。元和年間(806~820),後人於潭西建放生庵,以祀顏魯公。宋、明、清歷代曾幾經修繕。太平天國時期庵毀,同治年間,江寧知府塗宗瀛於庵址建顏魯公祠,祠內刻有多塊古碑與一口放生井。放生庵於1988年建,面積僅10餘平方米,漢白玉門額“放生庵”系唐宋古物。
肥月亭
位於放生庵之南堤岸上,有“何必西湖”牌坊一座,牌坊與曲橋相連,曲橋達潭中肥月亭。系明時尋涼觀月佳地,後廢。清光緒七年(1881)清兩江總督劉坤一重建,六角雙層重檐,名宛在亭,1928年亭仍在,後廢,今亭1989年復建,沿用初名
鎖龍橋群
位於潭東首,相傳晉人慾鎖龍脖,建鎖龍橋於潭上。今鎖龍橋,一拱二券,長21米,高7米,寬4米,造型極美麗。其北側相距3米,並列著一單孔橋,名通波橋,橋長7米,高2.55米,寬2.62米。兩橋之下又有4座小拱橋。這大小6座橋各呈一景,又相互構成橋群組合,盡顯群體之美。
曹雪芹塑像
位於龜山西麓,紅花崗岩製作,高2.5米,底座高約1米,底座正面鐫“曹雪芹像”4字,系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書題。塑像坐姿,身著長袍,手持文卷,氣宇軒昂,飽含文豪神韻。南京藝術學院諶碩人、陵雍崇設計創作。此地擬建紅學大觀園。
服務設施
南京龜鱉博物館水族館位於公園東部花鳥市場內,承製動物標本,提供龜鱉飼養技術諮詢,出售龜鱉活體、標本、工藝品、教學錄影帶等。
龍芳閣字畫店 位於公園北門西側,面廣州路,出售文房四寶、字畫、古玩、玉器、精品陶瓷、美術工藝器,承接裝裱。
芙渠齋飯莊位於公園北門東側,面廣州路,供應南北大菜,“長壽餐廳”專供龜鱉佳餚,著名者有清蒸呷蛇龜、龜排、美味龜翅、膨鬆龜蛋、龜油炒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