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有可能避免減少大部分因錢而引發的紛爭?

1.相互包容

  布雷恩和格林夫婦已結婚7年,兩人同齡,都是32歲。丈夫布雷恩現供職於警察局,是這個家裡的守財奴。他已累計投資有價證券逾10萬美元。“我們沒有較高的收入基礎”,他說“所以,必須省吃儉用,逐漸達到自己的投資目標”。

  妻子格林是位電腦操作員,每當錯過購買自己認為應該買的物品時,就感到非常沮喪。她說:“我儘量不花錢是因為想避免因此而來的爭吵。”

  用錢方面的分歧是夫妻衝突中的首要問題。如果夫妻雙方能在收入與開支上取得共識,那麼雙方的交流融合會更容易些。

  遺憾的是,對許多夫婦來說,達到這種共識往往很難,因為每個人的用錢習慣是長期形成的,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一個人對錢的態度基本上能體現其個性。父母的用錢習慣對我們產生了或深或淺的影響,進入成年以後便不可避免地帶有父母習慣的痕跡。如果不是想讓對方離家而去,那麼不要隨便指責對方,要容忍彼此可能出現的過失。就像布雷恩夫婦那樣,在海濱度假中,他原打算住價格較低的汽車旅館,但最終還是住在了檔次較高的單元公寓裡。丈夫解釋:“如果是幾年前,我會說‘算了吧,太貴了。’但想到這是妻子的想法,我就讓步了。”

  2.取長補短

  心理學專家根據人們對錢的態度,將人分成四種基本個性型別:花錢者、儲錢者、憂慮者和逃避者。他們認為:“每一型別都有積極面和消極面,但在成功的婚姻關係中,夫妻總能取長補短。”

  我們來看看比爾和他妻子的情況。兩人都是電腦分析專家,在6年的婚姻生活中一直互相協商彼此的財務責任。過去通常是比爾去付賬單。但是最近,因比爾逾期未去付賬,家裡的自來水和煤氣供應被切斷了。現在改由妻子接管丈夫的理財權,她幹得非常出色。比爾稱讚說:“妻子把每分錢都用在刀刃上,賬目非常清楚。”

  妻子還負責研究雙方共同基金和股票,但不論作何投資夫妻倆總是共同決定。開始家庭生活後,夫妻的主要目標就是儘可能地讓煩惱、爭吵走開。丈夫有自己的“小算盤”:攢夠14,000美元買個小飛機,但是當妻子買車時,他從買飛機的存款中取出2,000美元給妻子購車。

  3.分立賬戶

  在很多家庭,夫妻各自處理自己的賬目。丈夫掙的錢歸丈夫,妻子掙的錢歸妻子。假如妻子一方或雙方以前都曾結過婚,並且有孩子需要撫養,或者還有自己原來的財產,尤其適宜採用此方式。當然這種比較公平的方式同樣也適用於許多首次結婚的夫婦。

  琳達和斯蒂夫都是40歲,結婚15年,有兩個孩子。妻子是位建築師,丈夫是報紙編輯。他們一直各存各的錢,妻子說:“我比丈夫花錢更大手大腳,我不想有靠他養活的感覺。”

  丈夫認為,這種方式能減少一些潛在的摩擦,促進家庭和睦。當然,家庭日常開支還是由兩人共同負擔。丈夫付電費,妻子付電話費,兩人各開一張支票付半數房租,並分攤養育孩子的費用。

  這種方式取得成效的關鍵在於“一本賬簿”。在這一賬簿上,丈夫和妻子寫上由他(她)單獨支付的家庭費用。如果妻子使用她的信用卡支付了全家人去度假的機票,她就會在賬簿上記下這筆開支,下次有大筆開支由丈夫支付。多年以來,這對夫婦支付的款額大體持平。

  4.共度難關

  對夫妻關係真正的考驗,在於能否共度難關。瑪麗和吉姆結婚已經27個年頭,但在婚後的第9個年頭,吉姆失去了大學教授的工作。由於當時夫婦倆還未還清上大學時所欠的貸款,還要撫養6歲的兒子,因此一家不得不削減開支,以便吉姆有錢去接受從事健康護理業所需的訓練。

  在人生關鍵時刻,瑪麗給予丈夫的不是批評而是鼓勵。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批評、責備只會使對方更心灰意冷,而鼓勵、支援則能使對方振作起來。

  5.相商相知

  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夫妻之間有可能避免至少是減少大部分因錢而引發的紛爭。

  以下是一些小訣竅:

  5.1開誠佈公、實實在在地與配偶好好討論錢財問題。沉默只會帶來不堪設想的“驚詫”。

  5.2把債款統統加起來看看共有多少,再擬訂償還的方案。

  5.3與配偶協商解決開立賬戶、平賬和投資的問題。不論是合賬還是分賬,指定一個做“管家”,負責支付賬單、平衡收支、操作投資的工作。

  5.4要清楚錢的去向。即便你的配偶是理財高手,你也應該瞭解全家的賬目,瞭解你本人欠了多少錢。

  5.5不要計較配偶的一次小小的揮霍。夫妻雙方應留點可供自由使用的錢。

  5.6購買大宗物品時,夫婦要互相商量。

  5.7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配偶用錢不當。

  5.8孩子討要某些東西時,夫婦應立場一致,以免孩子耍花樣。

  5.9夫妻倆應該經常討論兩人的目標,最好選在沒有財務壓力的時候。如果你們想白頭偕老的話,即便是你們各立賬戶,也需要互相商量理財計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