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是一種中藥材,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枸杞子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和細胞突變、具有延緩衰老、抗脂肪肝、調節血脂和血糖、促進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並應用於臨床。枸杞子服用方便,可入藥、嚼服、泡酒。
枸杞葉子就是枸杞植物的葉子,枸杞葉子是不能夠直接採集來就能食用的,應清洗涼晒後可以泡水喝.在北方種植枸杞的地方,有當地種植戶用枸杞葉子煮雞蛋,鴨蛋,鵪鶉蛋的習慣; 以前人們的生活較為艱苦,人們的生活水平低下.公共醫療覆蓋面小,用枸杞葉子煮蛋吃可以增強體質和免疫功能;枸杞煮蛋主要是取除現在飼料餵養下的蛋的腥味,使用蛋的味道更為甘甜.
在辭典中的記載枸杞葉子的功效果:
《辭典》:枸杞葉
【出處】 《別錄》
【拼音名】 Góu Qǐ Yè
【別名】 地仙苗(《日華子本草》),甜菜(《本草圖經》),枸杞尖(《滇南本草》),天精草(《保壽堂經驗方》),枸杞苗(《綱目》),枸杞菜(《生草藥性備要》),枸杞頭(《江蘇植藥志》)。
【來源】 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嫩莖葉。春、夏採收。
【化學成份】 日本產枸杞葉含甜菜鹼、芸香甙、維生素C、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硫胺素抑制物(此抑制作用可為半胱氨酸及維生素C所消除);幹葉的熱水浸出液中含肌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甙酸、極少量的琥珀酸、焦穀氨酸、草酸及多量的穀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精氨酸。
【性味】 苦甘,涼。
①《藥性論》:"味甘,平。"
②《千金·食治》:"味苦,平,澀,無毒。"
③《綱目》:"苦甘,涼。"
【歸經】 《要藥分劑》:"入心、肺、脾、腎四經。"
【功能主治】 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①《藥性論》:"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風,明目;若渴可煮作飲,代茶飲之;發熱諸毒煩悶,可單煮汁解之,能消熱面毒;主患眼風障赤膜昏痛,取葉搗汁注眼中。"
②《食療本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③《口華子本草》:"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去面板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
④《綱目》:"去上焦心肺客熱。"
⑤《生草藥性備要》:"明目,益腎虧,安胎寬中,退熱,治婦人崩漏下血。"
⑥《本經逢原》:"能降火及清頭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2~8兩;煮食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汁滴眼。
《中華本草》:枸杞葉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 Góu Qǐ Yè
【英文名】 Leaf of Chinese Wolfberry, Leaf of Barbary Wolfberry, Leaf of Matrimonyvine
【別名】 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枸杞及寧夏枸杞的嫩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ium chinense Mill.Lycium barbarum L.
採收和儲藏:春季至初夏採摘,洗淨,多鮮用。
【原形態】 落葉灌木,植株較矮小,高1m左右。蔓生,莖幹較細,外皮灰色,具短棘,生於葉腋,長約0.5-2cm。葉片稍小,卵形、卵狀鞭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cm,寬0.5-2.5cm,先端尖或鈍,基部狹楔形,全緣,兩面均無毛。花紫色,邊緣具密緣毛;花萼鍾狀,3-5裂;花冠管產和裂片等長,管之下部急縮,然後向上擴大成漏斗狀,管部和裂片均較寬;雄蕊5,著生花冠內,稍短於花冠,花花丁字形著生,花絲通常伸出。漿果卵形或長圓形,長10-15mm,直徑4-8mm,種子黃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鑑別】 性狀鑑別 單葉或數處葉簇生於嫩枝上。葉片皺縮,展平後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6cm,寬0.5-2.5cm,全緣。表面深綠色。質脆,易碎。氣微,味苦。
【性味】 味苦;甘;性涼
【歸經】 歸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 補虛益精;清熱明目。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60-240g;或煮食;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滴眼。
【注意】 《藥性論》:與乳酪相惡。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