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流鼻血怎麼治?

血從清道出於鼻,稱為鼻衄。是常見的一種病症。主要由於肺、胃、肝火熱偏盛,迫血妄行,以致血溢清道,從鼻孔流出而成鼻衄,亦有少數由腎精虧虛或氣虛不攝所致者。鼻衄亦稱為衄。鼻衄量多時,又稱為鼻洪或鼻大衄。也就是常見的出鼻血。

冬天流鼻血怎麼治

肺經熱盛型

主方桑菊飲(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桑葉12克,菊花12克,連翹12克,黃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蘆根15克,梔子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蔞仁、浙貝母、冬瓜仁各15克。

中成藥

(1)、牛黃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黃連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3)、羚翹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胃熱熾盛型

主方犀角地黃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處方:生地黃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臨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側柏葉15克、旱蓮草15克。大便祕結者,加大黃10克(後下)、瓜蔞仁15克。

中成藥

(1)牛黃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一2丸,每日2—3次,片劑每次2—3片,每日3次。

(2)水牛角濃縮粉(片),口服,片劑每次8片(兒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劑每次1.5~3克,每日2次。

肝火上逆型

主方龍膽瀉肝湯(吳謙《醫宗金鑑》)加減

處方:龍膽草15克,梔子15克,黃芩15克,生地黃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車前子10克,水牛角60克。水煎服。

血量多者,可酌加白茅根15克、仙鶴草15克、旱蓮草15克。口乾甚者,可選加麥冬15克、玄蔘15克、知母15克、葛根30克。

中成藥

(1)羚翹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l~2次。

(2)水牛角濃縮粉(片),服法同“胃熱熾盛型”。

(3)夏桑菊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3次。

(4)龍膽瀉肝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肝腎陰虛型

主方知柏地黃湯(吳昆《醫方考》)加減

處方:知母12克,黃柏12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山茱萸12克,生地黃15克,旱蓮草15克,藕節15克,阿膠10克(熔化)。水煎服。

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劑每次5片,每日3~4次。

(2)知柏地黃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劑每次6片,每日4次。

脾不統血型

主方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蔘15克,黃芪15克,茯苓15克,當歸10克,白朮10克,遠志10克,艾葉10克,阿膠10克(熔化服),側柏葉12克,地榆炭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藥歸脾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

鼻衄的外治法

冷敷法以冷水浸溼的毛巾或冰袋敷於患者的前額或頸部。

壓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髮際正中線1-2寸處,或緊捏一側或兩側鼻翼,以達止血目的。

導引法令病人雙足浸於溫水中,或以大蒜搗爛,敷於足底湧泉穴上,有引熱下行,協助止血的功效。

滴鼻法用香墨研濃汁,滴人鼻中,也可用滴鼻靈或1%~3%麻黃素液等滴鼻。

吹鼻法用血餘炭、馬勃、百草霜、三七末、雲南白藥等藥末吹人鼻腔,也可將上述藥物放在棉片上,貼於出血處,或填塞鼻腔。

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膠海綿或凡士林紗條填塞患側鼻腔;若仍未達止血目的,可行後鼻孔填塞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