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常見的五大治療誤區?

  靜脈曲張常見的五大治療誤區

常見的誤區

 沒有不適症狀即無需治療。有這種觀念是很錯誤的,下肢淺靜脈曲張發病初期,病人無明顯不適。如果發現靜脈曲張不採取治療,曲張會越來越加重,易引起區域性的血栓性靜脈炎及淋巴管炎,靜脈壁與面板粘連,出現紅、腫、熱、痛等,並反覆發作;患肢小腿,並且有好多併發症,嚴重截肢,潰瘍,血栓,引起肺栓塞的話,就會危及到生命,不要等小病成大病才去治療。

貼膏代藥。近來市場上出現一些外用保健藥貼或藥水,宣傳“一抹就平”,“一貼就好”。其實這些只是預防靜脈炎保健的作用。不能代替正規藥物治療。

“藥到病除”能治癒靜脈曲張。藥物是輔助的治療手段,不能治癒靜脈的病理性改變,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患者下肢腫脹、脹痛的症狀。

單純的靜脈抽剝可以治癒靜脈曲張。對伴有深靜脈血栓的病人施行靜脈抽剝,如果在圍手術期處理不當,又可引起深靜脈血栓,甚至引起肺栓塞還會危及生命。而對於下肢靜脈功能不全者,單純靜脈抽剝則有較高的複發率。

熱敷能活血化淤,有好處。除併發淺靜脈血栓炎的靜脈曲張病人可適當熱敷外,其他靜脈曲張患者應儘量避免熱敷、紅外線照射、高溫泡腳等。原因主要是熱敷會導致下肢動脈擴張,血流增加,會加重靜脈淤血,使靜脈血管更加凸出擴張。缺乏科學性與操作的規範性,容易引起下肢難以控制的出血與感染,導致頑固性潰瘍的發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