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龍脊梯田(上行篇)?

在桂林周轉了一下,又奔龍脊了。所謂的休整,其實就是把行李箱中適合爬山的服裝加進了揹包裡。行李箱留在老大家,去陽朔帶的是夏季服飾,而去龍脊,考慮是深山,帶的則是另一種風格的防凍服裝了。要爬山,行李箱是不能帶的,依舊是揹包。

陽朔很有名,西街也很名,但這個龍脊,卻是此行最想去的地方。之前在網上看到過梯田的照片,很壯觀也很震撼,就想去親身體驗一番。正巧這次長假時間長,就達成所願了。

因為第一次去,在想象中梯田應該是個隨處可看的景兒。而事實上,只有到了深山裡的聚集區,大面積的梯田才得見,並不是隨便在路邊就能看到的。一定是在“景區”裡。

從桂林到龍脊,80公里左右,平時一個小時的車程。而國慶長假,周邊的自駕遊全湧向這裡,尤其是車牌為粵的車輛最多。盤山路很窄,有時需要站在路邊等著單行。還有就是停車場空間有限,需要等裡面的車出來,外面的車才能上行進入。所以,斷斷續續、走走停停,4個多小時才到達深山裡山腳下的停車場。

門票是在網上搞定的,在售票廳專門有個視窗領取自駕遊的門票。說是門票,其實就是一張粉紅色收據,提前開好了的。一路上就拿著這張粉紅色通行證,暢通無阻。梯田聚集區分大寨瑤族和平安壯族。我們要去的是大寨瑤族。

停車場裡車滿為患,人頭攢動。身著民族服飾的阿婆們揹著空揹簍到處找活幹。我們和客棧聯絡之後,給我們說了路線,也告訴我們可以找阿婆們背行李,然後由她們帶路。阿婆們一窩蜂的湧上,原本兩個揹包,瞬間被4個阿婆包圍。用她們的話說“一年才等這一天,一定要讓她們背,這是照顧她們”,於是,風捲殘雲一般,兩個包被裝進了他們的揹簍。就連小du,也一起被裝進去了。

一路上去,確實不輕鬆。一是不認識路,二是之前看網上游記,說是要走一小時左右,再加上我們還拖拉個孩子。山間小路上,阿婆們一個個健步如飛。背行李的比比皆是,但揹小孩的卻不多,偶爾還有坐“轎子”的,多為年長者。

背小du的這位阿婆,du爸猜測人家有60歲以上,du媽猜測至少有50歲,而實際上,人家只有43歲。常年在山裡勞作的人,面相上顯老。而這位阿婆的媽媽,也是眾多揹簍的阿婆之一。在拐角休息的時候,看到一個肩扛一根圓木的阿婆,人家介紹說已經75歲了。依舊健步如飛。

都說龍脊這裡有長髮村,這次沒有安排去長髮村。事實上,這裡的阿婆們各個長髮。背dudu的阿婆在拐角休息的時候,還順手梳了下頭髮,天哪,超級長髮。她們就用一根皮筋、一個黑卡子,就把頭髮盤在頭頂了,然後用民族包巾包住。據他們介紹,這裡的女人一輩子就剪一次頭髮,而平常掉了的頭髮,她們也都收集著,盤頭的時候都順進去了。可以想象,這頭頂的分量不輕。

沿途就看到黃燦燦的水稻梯田了。10月,正是收穫的季節。阿婆說,稻子該收了,就是留給你們看的。不然,收了你們就沒什麼看的了。等長假結束,就該收割了。

趕在天黑之前,我們到達了客棧。在這裡,我們度過了三天兩晚的悠閒時光。

放下行李,我們就奔出去拍照了。天黑的實在是快,再加上小du不是太配合往上走,於是,我們隨遇而安。留下爸爸拍照,我們就又折返客棧。2號觀景點就此擱置。隨後第二天,去往另一個方向的1號觀景點,只因天氣大霧,也在接近觀景點的地方折返。

雖沒到觀景點,但梯田確實隨處可見的。而我們選擇的客棧,不愧是國家攝影作品的拍攝地,角度確實最佳。遺憾的是,隨後的兩天裡,天氣超級不給力。第一個早晨下小雨,第二個早晨大霧瀰漫。哈哈,還好中午能見度稍好。

↓上山當天下午的照片,雖不透亮但有太陽。

↓第二天早晨的照片,雨停了,但云霧繚繞。

↓小妞是走哪消費到哪,又是頭巾又是奧利奧

↓以後拍照大家不要喊茄子了,直接發英文字母P的音,效果就是這樣了,喜慶吧。哈哈

↓這是小妞跟著爸爸單獨出去拍照的 造型擺的不錯啊

↓這是小du的作品,馬屁股

↓炊煙裊裊 夜幕降臨 燈火闌珊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