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分析可應用於機械、汽車、家電、電子產品、傢俱、建築、醫學骨科等產品設計及研發。 其作用是:確保產品設計的安全合理性,同時採用優化設計,找出產品設計最佳方案,降低材料的消耗或成本; 在產品製造或工程施工前預先發現潛在的問題; 模擬各種試驗方案,減少試驗時間和經費。是產品設計研發的核心技術。有限元分析的型別有很多種,那麼對於汽車行業用到哪些有限元分析型別呢?
看板網通過超過十年的汽車、機械、家電、傢俱和物聯網等行業專案開發和管理經驗。通過為東風本田、東風日產、廣汽豐田、中機建、中核機械、中海油等重量級客戶的服務和超過十年的技術服務經驗。通過服務中國中鐵、中核機械、廣重集團等2,000多家知名製造業企業及世界500強企業。為大家總結了汽車行業需要用的有限元分析型別,望對有限元分析從業者有所幫助。
一、有限元分析內容:
靜載荷分析、頻率分析、扭曲分析、疲勞分析(產品生命週期計算)、尺寸優化(節約材料成本)、隨機振動分析、諧振分析、碰撞衝擊分析、熱應力分析等。(詳細培訓內容大綱請見附錄一)。
(注:Ansys可直接呼叫Catia、pore、UG、Solidworks、solidedge、Inventor等軟體的三維模型,無需轉換成IGES、stp等格式就可以直接進行分析,模型在三維軟體更新後,可以直接在Ansys裡動態更新)
學後效果:設計師能獨立對產品進行應力變形分析、安全校核、尺寸優化、優化產品結構設計、熱應力分析等工作。
方法/步驟
I、Ansys有限元分析理論背景及分類
靜力結構分析、頻率分析、扭曲分析、設計優化、隨機振動分析、響應譜分析、諧響應、疲勞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熱分析;
II、Ansys分析步驟、網格劃分、約束、結果處理及生成報告
2.1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驟
2.2 網格劃分
2.3 產品裝配體各零部件的約束
2.4工程資料中定義材料屬性
2.5 載荷及支撐、應力變形等
2.6 求解選項
2.7 結果後處理
2.8 撰寫分析報告
詳細內容:
第一部分、 ANSYS15.0 Workbench靜力結構分析技術
1.1、結構分析概述
1.2、結構分析方法
1.3、結構運動方程
1.4、結構分析使用者介面
1.5、工程資料中定義材料屬性
1.6、幾何模型
1.7、定義零件行為
1.8、聯接關係
1.9、模型網格劃分
1.10、分析設定
1.11、載荷及支撐、應力變形、疲勞分析等
1.12 、求解選項
1.13、結果後處理 :應力、變形、應變、報告輸出等
第二部分、ANSYS15.0 Workbench 模態分析(Modal)
2.1 、模態分析概念及應用
2.2 、模態分析過程
2.3 、模態分析案例--單自由度無阻尼自由振動系統模型
2.3.1、問題描述及分析
2.3.2、數值模擬過程
2.3.3 、結果對比
第三部分、ANSYS15.0 Workbench 諧響應分析(Harmonic Response)
3.1、諧響應分析概念
3.2、諧響應分析目的及應用
3.3、諧響應分析運動方程
3.4、諧響應分析要點
3.5、諧響應分析過程
3.6、諧響應分析案例—超聲波焊件裝置
3.6.1、問題描述及分析
3.6.2、數值模擬過程
第四部分、ANSYS15.0 Workbench 隨機振動分析(Random Vibration)
4.1、隨機振動分析概念及應用
4.2、隨機振動分析方法
4.3、隨機振動分析案例—電路板的隨機響應、產品運輸過程中的振動損壞分析
4.3.1、問題描述
4.3.2、數值模擬過程
第五部分、ANSYS15.0 Workbench 結構瞬態動力分析(Transient Structural)
5.1、瞬態動力分析概念及應用
5.2、(ANSYS)結構瞬態動力分析Transient Structural
5.2.1、結構瞬態動力分析概述
5.2.2、結構瞬態動力分析方法
5.2.3、結構瞬態動力分析案例
5.2.3.1、問題描述與分析
5.2.3.2、數值模擬過程
5.2.4、剛體動力分析案例
5.2.4.1、問題描述
5.2.4.2、問題分析
5.2.4.3、數值模擬過程
5.2.4.4、結果對比
第六部分、ANSYS15.0 Workbench 結構顯式動力分析(Explicit Dynamics)
6.1、結構顯式動力分析概念及應用
6.2、結構顯式動力分析方法
6.3、結構顯式動力分析案例
6.3.1、跌落碰撞問題描述
6.3.2、跌落碰撞問題分析、 數值模擬過程
第七部分、ANSYS15.0 Workbench 熱力分析
7.1、結構熱力學分析
7.2、結構穩態熱分析:
7.3、熱分析基礎,基本的熱傳遞分析,熱分析模式,
7.4、例項分析:建模,求解及後處理
7.5、結構瞬態熱分析:
7.6、時間與載荷步,子步及平衡迭代,收斂準則,初始溫度,階躍及漸變載荷
7.7、輸出控制,檢視瞬態分析結果,
7.8、結構—熱耦合場分析:
7.9、熱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