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討論線上教育時,已經不像過去把它看做是僅僅通過網路技術實現的教育方式,而是由傳統課堂、線上教育以及教育O2O組成的混合體,甚至還有人提出網際網路教育,認為一切能通過網路技術實現互聯的物體都能成為實現教育的載體。也有線上教育從業者疑問——究竟哪種教育方式才是線上教育的未來?即哪種方式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回到線上教育的原點,線上教育是“大資料技術+教育”的融合,而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工程,它為未來的社會培養人才,所以能決定線上教育方式的不是今天的技術發展,也不是今天的知識積累情況,而是——
未來的工作方式
IBM在2014年大力推廣其“獨立工作者(Independent Worker)”的概念,指憑藉網際網路的便利,做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辦公。他們與企業之間的關係由原來的單一依賴演變為在多個企業之間遊走,利用多個平臺來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同時獲取更優厚的報酬。雖然這一概念有推銷IBM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之嫌,但它為我們演示了未來人們(現在已經部分實現)的工作方式。獨立工作者看似是技術將人從現有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獲得更多的自由,可要在這種“兼職”的狀態下把多個公司的工作做好,就需要人們在知識上要多元化,並能不斷的更新迭代。
尤其是2013年開始火爆的“網際網路金融人才”,更是佐證了“獨立工作者”實現的可能性。對於網際網路金融複合型人才我們並不要求他像李彥巨集一樣具有深厚的網際網路技術功底,也不用像林毅夫一樣擁有豐富的經濟金融知識,而是隻要能把傳統金融業務通過網際網路來實現就可以,這些意味著對人才專業性理論的降低,知識只是一種資料應用。這時的教育就是對人們進行知識補充的渠道,並在知識不斷更新過程中為人們輸入更多知識,也就在此時,人類的理想——終身學習將實現。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就發出“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慨嘆,而蘇格拉底也強調:“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提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
技術進化不斷催生新的知識,人類要掌握技術就要不斷學習知識。在這個學的過程中,最具效率地實現教育目標的方式增加獲勝的籌碼。
教育目標需要效率 效率決定方式
教育作為一種認知過程,首先強調的就是要實現目標,由教育過程中的N個目標分解出N+1個小目標,再有這些小目標分解出N+1+1個學習任務,無論是傳統教育、線上教育還是教育O2O甚至是網際網路教育,哪種方式能快速地完成分解的出任務,學習者就會使用哪種方式,當然也不排除為完成一個目標多種方式並用的情況。
這在商業上實現有很大難度,因為一家教育機構或線上教育平臺,很難會完全實現各類教育方式。不過,網際網路的精神就是分享,未來的教育是去中心化的,將來一個教育目標就是需要多家教育機構、線上教育平臺共同完成,這也正是KK所強調的“蜂巢思維”、“協作、共贏、共生”。
原作者: 教育小編